2009年青岛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统一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606952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青岛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9年青岛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9年青岛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9年青岛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9年青岛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青岛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青岛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统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青岛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教育部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体育考试试点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本着“稳步推进,扎实有效”的原则,特制定本意见。一、指导思想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要以“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安全,减轻学生的负担,方便学生考试”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考试范围全市所有参加升学(即报考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考试的初中毕业

2、生均须参加统一体育考试。三、考试内容和分值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采取过程管理考核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管理考核成绩15分,目标效果测试成绩15分,最后以实得分相加计入升学总分,满分为30分。 四、过程管理考核过程管理考核由考生所在学校负责组织实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抽查并予以确认,初中三年每学年各5分,满分为15分。考核内容:1体育与健康课成绩及格;(2分)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及格(2分)3按要求参加大课间与课外体育活动。(1分)五、目标效果测试1.测试项目和分值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个考生必考1项,满分为5分;选考项目分二类,每类项目选择其中1项,

3、共选2项,每项满分为5分。三项考试合计15分。(1)必考项目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2)选考项目第一类: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第二类:立定跳远、篮球定点投篮(3)评分标准: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2.时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初定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分批安排。考生需在半天时间内考完必考1项、选考2项,共计3 项的体育项目。 3.场地器材、测验规则,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规定执行。4.地点:市内四区公办和民办初中学校由市教育局考务办公室统一安排考点进行考试。其他五市三区的考务工作由各区(市)自行安排。六、计分办法(一)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的体育成绩按过程

4、管理考核评定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计分。即:过程管理考核评定分目标效果测试分实得分计入升学总分,满分为30分。(二)往届考生往届考生的体育成绩,按目标效果测试的实考分数,必考项目满分10分,选考2个项目每项满分为10分,以实得分计入升学总分,满分为30分。 (三)外地回青考生属市内四区户口,但在市内四区以外其他区市就读回市区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考生,如果已参加当地体育中考,当地的考试又经过市教育局验收合格的,其成绩有效,不须参加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其他考生按照往届考生办法执行。七、减、免、缓考及降低标准政策(一)减、免考1.学校和县级以上医院出具证明(残疾人须持残疾证),因残疾丧失运动

5、能力或因严重伤、病,长期免修体育课的考生,可以免于考试,其体育成绩记满分30分。 2.平时能参加体育课等活动,但由于生理或疾病而申请免目标测试的考生,按目标效果测试15分的60%(即9分),连同学校的过程管理考核评定得分累计计入升学总分。3.往届、外地回青因生理和疾病原因申请免考学生,其体育成绩按升学体育考试总分30分的60%(即18分)计入升学总分。(二)缓考因生理、突发事件等情况暂不能参加考试的考生,应在当天考试前申请办理缓考,经审核批准后,可延后一周集中安排一次性考试。缓考办法与正常考试相同。(三)低龄考生执行标准出生年龄低于正常毕业生年龄段2周岁者(含2周岁,1995年9月1日后出生)

6、,持户口簿原件及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证明,报名前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主考单位审核后,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实际年龄标准评分。以上类型考生经市教育局考试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并在学校张榜公布。八、有关要求(一)体育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效措施。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完善考试办法,切实加强对体育考试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严密的组织领导体系。要严格按照意见要求执行,不得擅自改变考试办法,降低考试标准。为加强体育考试工作的组

7、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市和局属有关学校亦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机构,领导、组织、协调考试工作。(二)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升学体育考试涉及考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各区市教体局、各学校要采取措施做好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考试体育的重要意义、考试内容和要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体育考试,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指导他们掌握考试方法和规则要求,充分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保证中考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三)规范考试制度,严明考试纪律,保证考试工作公正、透明、准确、无误。全体考评员及考生要树

8、立良好的考场风气,坚决杜绝冒名顶替、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对考生或考务人员作弊行为要严肃处理,当场取消考试资格,考试成绩按零分处理,并视情节轻重对考务人员进行批评或行政处分。(四)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考试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中考体育改革的政策措施,全面领会掌握并认真实施。要加强过程管理考核评定工作的督促、检查,确定专人负责过程管理考核评定工作,明确班主任、体育老师的职责,建立健全有关的管理制度。考核结果要在班级公示,对有异议的应及时受理处理。建立举报制度,及时修正弄虚作假现象。市、区市和学校都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学校过程管理考核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五)加强考场管理。各考点要会同有

9、关部门,组织监察、社会监督员、保卫、医务救护等人员,做好封闭考场、纪律监督、安全保护等工作,确保考试工作顺利进行。九、报名费的收取青岛市物价等部门已经核定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的考务费为5元/人,市内四区各初中学校将其它考务费用一并收齐后交市教育局计财处。五市三区教体局参照执行。中考体育复议申请书申请人:_(学生个人:姓名、住址、联系电话)被申请人:_ 复议请求:_。事实与理由:_。申请人:_ 年 月 日中考体育复议答复书答复人:地址:联系电话:答复人于_年_月_日收到申请人_提出的中考体育复议申请书,现就申请人提出的有关事项答复如下:此致_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_份年 月 日(答复人盖章)

10、青岛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考生缓考管理规定(试行)一、缓考是指在体育考试当天,考生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当日体育考试,可在测试前提出暂缓考试的申请。二、缓考的条件1、突发疾病的;2、临时受伤的; 3、因生理等原因,在考试当天突感不适的;4、其他因突发、意外事件,不能参加当天考试的;三、缓考办理程序:1. 现场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考场设固定受理点;2. 经现场医务人员(2名)检查确认,并登记;3. 副主考审核,提出意见并签字;4. 纪检监察人员审核签字 四、有关要求1. 现场办理缓考手续获得批准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参加一次性缓考。2. 现场申请缓考,未获批准的考生,要按原测试时间安排参加当日的体育测试

11、。3. 现场申请缓考,未获批准的考生若不参加当日的体育测试,其体育测试成绩按零分处理。五、缓考一般安排在正常体育考试结束一周之后进行。附件:中考体育缓考登记表附件:中考体育 考点缓考登记表2009年月日序号学籍号姓名性别缓考原因考号备注123456医务人员:副主考: 纪检人员:主考单位意见:中考体育现场加强纪律的10项措施1.考试现场封闭,各测试区域之间设警戒线。考试期间所有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越过规定区域。2.每个考场安排纪检干部和社会监督员全程巡视检查、监督。3.考评人员提前不确定考点,每场考试之前随机安排考评人员, 4.密编考生信息和考试号,考生在现场获取考试顺序号。除考试号外,考生不得随身

12、佩带任何标志。5.选调共建单位官兵负责检录成绩并维护考点秩序。6.考试期间考生和考评人员一律不得在现场携带和使用手机等其它通讯工具。7.每项考试当场宣布测试结果,3项测试结束后,考生应按手印和签名,对考试成绩予以确认。8.每场考试结束后,所有考生成绩一式两份由考评人员和纪检人员现场审核封存,加盖考点印章,送考务办公室。9.各测试项目现场均安排同步摄影设备,全程录像,当天刻盘封存备查。10.对测试有作弊行为的考生,其考试成绩一律按零分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考试全程设举报电话:82717271,接受社会监督。主题词: 体育考试 意见 通知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 公开 2009年4月1日印发打 字:吕芳 校 对:李业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