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爱的特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604639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爱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爱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爱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爱的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爱的特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爱的特征,对照这些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实现教育爱?教育爱的特征教育爱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且还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的方式。由于在教育实际中教育爱主要是通过教师执教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常常有人把教育爱称为教师爱。怎样把握好教育爱呢?很重要的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它的特征。这些特征具体表现:第一,就是教育爱的人道性。看待和评价教育爱之所以要坚持人道性的标准,是因为在实践中并不是教育爱的所有言行都具有人道性。那些“宁给好心

2、不给好脸”的行为,那些“恨铁不成钢”的粗暴行为,那些信奉“打是疼骂是爱”的行为等等,极易导致学生对教育爱的回应的消极性或“过激反应”,有时还会导致非人道的现象发生,使教育爱走向它的反面。因此,要保持教育爱对学生人性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要保持教育爱的人道性。这在实践上意味着:教育爱必须要建立在对学生人格及其尊严尊重的基础之上,体现出人的地位的平等性;在履行教育职责中,要充分认识学生合法权益的不可侵犯性,不能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体现出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尊重和自觉维护。教育爱内含的人道性规定是不可违背和缺失的,违背或缺失人道性,教育爱也会变成鞭挞人性,摧残人性甚至是残害人

3、性的凶手,这已是许多事实所证明了的。第二个特征是教育爱的广泛性,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即教育爱要求的不是对个别学生的爱,也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而是现在素质教育中所讲的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去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教师不能以“三六九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应平等地关爱全体学生。二是对教育对象的发展的全面关心,即教育爱要求的不只是关心学生学习的好坏,成绩的高低,不只是能否在各类比赛中拿名次,获大奖,而是要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做人的素质,关心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第三个特征就是教育爱的引导性,它指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具有教育意义,要体现对学生发展的良好期

4、待和对学生给予良好的教育上的引导。教育爱的特点不只在于对学生给予关心爱护,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教育,不然教育爱就会失去它的真正意义。教育爱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爱,就在于它的教育性。它是以对学生的爱为基础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也能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实现它的引导性:一是要注意把对学生的爱与教育目的结合起来。因为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对学生的爱与教育目地结合起来,能够增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使他在爱学生的同时总是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着各种教育,由此使他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引导作用。二是要善于使爱的情感和行为富有激励性,教育爱不仅是要给学

5、生以温暖,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以激励,这样才能使教育爱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教育爱的第四个特征是教育爱的理智性和纯洁性。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爱都具有道德意义和教育作用的,既存在含有真、善、美的高尚的、积极的爱,也有偏狭、庸俗的、消极的爱。只有那种充满真善美的爱,才是培养良好品德的费沃土壤,照耀美好心灵的阳光,才能陶冶人高尚的情操。而要保持爱的道德价值,使它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就必须保持爱的理智性和爱的纯洁性。如果在教育中,当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被理智所驾驭,不能保持它的真善美的道德本性的时候,这种爱也会失去它的教育意义。教育爱的理智性,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性和明智

6、的,而不应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有力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冲动的爱缺乏理智的驾驭,难以保持他的一贯性和稳定性,犹如夏季风雨反复无常。有的不仅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而且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在爱中缺乏一贯的教育性,放松教育,甚至放任,这就是溺爱。这种爱从长远来说,是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为它不能使学生自身的缺点、毛病得到克服,而且有可能带来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已为许多事实所证明。二是因爱而过分苛刻地要求学生,达不到要求就严厉批评、训斥甚至进行各种形式的惩罚,这就是苛刻的爱。这种爱表面上看是对学生很负责任,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但

7、“爱之深”,往往会带来“恨之切”的行为,造成对学生身心的伤害和对他们人格的漠视,使教育失去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教育爱应是纯洁的,而不应是偏狭的、庸俗的。庸俗偏狭的爱表现为,爱的过程无是非、无原则,目的是满足一己之私、相互利用,谁能满足自己的私利,给自己带来好处,就对谁好,甚至谁请客就对谁好,总之谁有用就爱谁。这样的教师,往往以是否对自己有用、是否能给自己到来好处作为对学生爱与不爱的筹码,很善于借助权势、金钱、门第等来得到好处,来满足一己之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以权势去爱、以金钱去爱、以门第去爱。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教师应当以丰富的精神生活给孩子们做出榜样,以纯真的道德情感去爱学生;要以为祖国培养人

8、才的高度责任感来爱学生,对学生爱的情感和行为,应当是真诚、正直、公正、坦荡无私,而不能有半点的虚伪。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在道德上才有权利来教育学生,只有保持教育爱的纯洁性,才能把真善美的道德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教育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爱与严的结合性。教育爱固然包含着对尊重信任、关心爱护、理解宽容的强调,但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没有一定的要求。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讲过的一段话:“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的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精神的成长

9、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这说明,真正的教育爱总是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在一起的。一方面在关心爱护学生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这是教师育人责任的重要体现。教师肩负着社会的重托来培养学生,必然会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教育中没有严格的要求,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实现教育目的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尊重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也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尊重关爱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而缺乏严格要求的尊重关爱也容易造成学生行为上的放任。尊重关爱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各种教育要求常常伴随这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的情感而被

10、学生所接受;而实事求是的严格要求,又是尊重关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可见,严与爱的结合有利于增强教育的效果。在教学中如何实现教育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把这句经典名言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教师只要有一颗慈爱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能转化。我认为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在教学中我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能成才。作为教师要像大海一样待人,容纳百川;像细雨一样做事,润物无声。单纯地爱学生还不够,爱要建立在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为治学的严谨要求,更表现为他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

11、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是我教育学生的方针,激励每个学生求进;赏识每个学生的才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来自教师的期待是学生积极进步的动力。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老师要激励学生们增强自信,勤于努力;要为每一个学生取得的进步而鼓劲加油,使他们感受到由于各自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而带来的喜悦。虽然对问题学生我们要花很多的时间进行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然而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