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及氧气的制取 -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59832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的成分及氧气的制取 -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空气的成分及氧气的制取 -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空气的成分及氧气的制取 -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空气的成分及氧气的制取 -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空气的成分及氧气的制取 -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的成分及氧气的制取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的成分及氧气的制取 -(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气的成分、氧气的含量测定及制取一、考点、热点回顾知识点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是氮气和氧气。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N2):约为:78%氧气(O2): 约为:21%、稀有气体约为:0.94%、二氧化碳(CO2):约为:0.03%、其他杂质气体约为:0.03%。 注意:空气的成分是按照体积分数进行计算的,不要将其混淆为质量分数。2、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混合气体。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知识点二测定空气中的含量1. 铜粉加热测定法(1)实验原理:加热铜粉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而不产生新的气体,进而可以粗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 含量。(2)实验装置图职肆 舆丝

2、气(3)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项+代化。化学方程式为:2Cu+O2 2CuO(4)实验现象: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冷却后,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少约1/5。勺.(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6)误差分析:铜丝不足;装置漏气;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加热时注射器的活塞没有 左右交替移动等因素都会造成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2. 红磷燃烧测定法(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引起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内,进入集气瓶内的水 的体积就是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装置图IE水夹(3) 反

3、应文字表达式:弥一丁-说。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4)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5)实验误差分析:红磷燃烧不足;装置漏气;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造成氧气体积 分数小于1/5。思考:实验药品不能用木炭、硫、镁等,为什么?知识点三氧气一、氧气的概述氧气是空气主要组分之一,比空气密度大,标准状况(0C和大气压强101kPa)下密度为1.429 克/升。无色、无味。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约-183C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 约-2

4、18C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二、氧气的制法1. 氧气的工业制取(1) 原料:空气很再.:可计5 杭茗出农(2) 原理:液化空气法,即将空气降温、加压使其液化,然后根据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采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分离流程如下图:L醇沸腾,氮气廿右降温、院太-.右 根据沸点不同-186X沸腾 二仝气布m液态仝气苧氯气加压蒸& I沸腾1氧气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原理:过无化氢-一水+化学方程式装置1 装置2思考:装置2与装置1比较有什么优点?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

5、条复燃,证明该集气瓶中的气体为氧气。验满方法:排水法收集时,当集气瓶水全部排出时,证明瓶内氧气已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瓶内氧气已满。操作步骤: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内装入二氧化锰固体;塞好塞子,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还需验满)。(2)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2 ,tr*-c- tfx |+| z-iI -rir. -Li- -*77- i反应原理:高锭酸钾卖冬镐酸钾+二氧化镒+氧气(或氯酸钾一氯化钾+氧气)方程式。实验装置和收集装置:反应装置:由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

6、氧化锰)是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故用下图装置制取氧气装置3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思考: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须在导管口塞点棉花,为什么?操作步骤: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往试管中装入适量药品;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利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完毕,将导 管移出水槽;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茶庄定点收利息)知识点四催化剂1. 概念: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2. 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对“改变,的理解:催化剂有正、负之分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负催化剂能减慢反应速率。 对“不变,的理解:不变的是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

7、性质,但其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比如:颜色、状态 等方面在反应前后有所差异。二、典型例: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21%C.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C.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的例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进入T1 口 十 rr Th- V4i m /-i I W.-I-I-U P- 、.一 .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盛放过量红磷的原因 。 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水自动进入集气瓶的直接

8、原因 。(2)查阅资料得知,二氧化硫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乙生设计了图2所示方案,装置和操作 与甲类似,硫粉燃烧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滴入集气瓶中,也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如不 增加滴管,实验就不能成功,说明实验不能成功的原因(3)查阅资料得知,镁条不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与氮气反应,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填“能”或“不能”),否则会使测量的的结果 (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例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1) 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其发生装置应选择(填序号

9、)。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再添加药品;收集气体时,使用 (填序号)所示的方 法收集到的气体比较纯净。如需随时控制产生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应如何改进发生装置?(3)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其发生装置应选择,其原因是。(4) 如用E装置收集02,判定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例4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口 三 TTr甘 + m fl I ?住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探究。(1)小明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制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为:。实验前小明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气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

10、 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2)小红同学通过互联网得知:CuSO4溶液、动物某些脏器中含有的物质等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 解。动物脏器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酶 (选填序号填空: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实验证明,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CuSO4溶液主要含有 三种粒子(H2O、Cu2+、SO42-),为了进一步探究CuSO4溶液中哪种粒子能起催化作用。小红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小红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的理由是要说明另外的两种粒子是否起到催化作用,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完成了这次探究活

11、动。实验步骤a.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实验现象结论溶液几乎没液,然后加入2-3滴稀硫酸有气泡放出实验证明,起催化作用b.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溶液溶液中有大 的是0量气泡放出如果确定CuSO4是催化剂,还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它在化学反应前后三、课堂练习1、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 的方法是。(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0(3) 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

12、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 (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 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 (填a”或“b”)端通入。(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02、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ABCDE(1)实验仪器a、b的名称是a b(2)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 (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3)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装置A和C连 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四、课后练习1.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

13、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提出猜想】除Mn02、CuO夕卜,Fe203也可以作KC103分解的催化剂。【完成实验】按下表进盈塞坠:羞冽定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实验编号实验药品分解温度(C)KC105803KC103、Mn02(质量比 1:1)350KC10、CuO(质量比 1: 1)3703KC103、Fe203(质量比 1:1)390【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与实验对比,证明猜想合理(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反思】(1)若要证明Fe20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

14、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百丽质量和不变;(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i (3)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再探究(探究一种因素即可)。2. 为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药品和仪器装置。【药品】二氧化锰 氯酸钾 大理石 过氧化氢溶液稀盐酸【装置】(1) 小明同学选择的药品是和,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他应 该选择的发生装置 (填序号),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2) 小东用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中装入的药品 (填序号),加热时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他选择了 E作收集装置, 如果a与b相连,c端排除的物质主要是;如果a与c相连,b端排除物质是。3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I .将3.0g KC1O3与1.0g MnO2均匀混合加热II .将x g KC1O3与1.0g CuO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II中x的值应为。 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I50.0g1%0.1g9 mLII50.0g2%0.1g16 mL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