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490592015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35.5 K-39 Ca-40 Fe-56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本部分包括10道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 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 滴水成冰B. 星火燎原C. 积土成山D. 量体裁衣【答案】B【解析】【详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星火燎原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C、积土成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

2、意;D、量体裁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 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质量分数)如下图,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铁B. 铝C. 硅D. 氧【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前四位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选D。3. 分类是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蒸馏水B. 石灰水C. 矿泉水D. 自来水【答案】A【解析】【详解】A、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符合题意;B、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水,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矿泉水中含有水、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

3、不符合题意;D、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 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A. 铁B. 碘C. 锌D. 钙【答案】A【解析】【详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贫血,故A正确;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或过量会患甲状腺肿,故B错误;C、锌影响人的生长和发育,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C错误;D、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它使骨骼和牙齿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时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故D错误。故选A。5.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闻药品气味

4、C. 取用固体药品D. 加热液体药品【答案】B【解析】【详解】A、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切不可用一只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图示操作错误;B、闻气体气味应用手轻轻煽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图示操作正确;C、药品可能有毒有腐蚀性,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示操作错误;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图示操作错误。故选B。6.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铝B. 水C. 金刚石D. 食盐【答案】D【解析】【详解】A. 铝由铝原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水由水分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食盐由钠离子、氯离

5、子构成,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7.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两瓶气体的是A. 观察气体颜色B. 闻气体的气味C. 插入燃着的木条D. 倒入适量水【答案】C【解析】【详解】A、氧气和空气均为无色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氧气和空气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助燃性,向两瓶气体中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燃烧更旺,则为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为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氮气难溶于水,分别倒入适量水都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8. 下列事

6、实的宏观表象及对这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 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答案】B【解析】【详解】A. 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香味分子向四周扩散,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闻到香味,选项A正确;B.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分子的大小不变,选项B错误;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

7、分子间有间隔,选项C正确;D. 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选项D正确。故选:B。9. 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管和b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B. a管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 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 该探究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a与负极相连,b与正极相连,所以a管和b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说法正确;B、a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

8、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法正确;C、水由水分子构成,水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法不正确;D、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物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故选C。10. 下列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正确的是A. Cl2的相对分子质量=B. Fe3O4的相对分子质量=C. KClO3的相对分子质量=D. 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答案】D【解析】【详解】A、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符合题意;B、四氧化三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符合题意;C、氯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符合题意。故选D。第二部

9、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包括5道小题,共40分。)11.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1)写出图1所示操作错误之处:_;_。(2)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的方式多种多样,实验室中常用_做过滤层。某学生取少量浑浊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2所示进行过滤。加明矾的作用是_。图示实验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其作用是_。能用过滤法将下列各组中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_(填序号)。A二氧化锰和铁粉 B食盐和沙子C食盐和蔗糖 D氧气和二氧化碳【答案】(1) . 瓶塞没有倒放 . 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2) . 滤纸 . 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 玻璃棒

10、. 引流 . B【解析】【小问1详解】取用液体时注意事项: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小问2详解】实验室常用滤纸做过滤层;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小颗粒不溶性固体,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引流;A、二氧化锰和铁粉都不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故错误;B、沙子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食盐可溶于水;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溶于水的物质,所以可用过滤法分离,故正确;C、蔗糖和食盐都能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故错误;D、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气体,不能用过滤法

11、分离,故错误;故选B。1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如图所示,X是_;Y是_。(2)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_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用符号表示两个氮原子:_。(3)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_。(4)下图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其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该反应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填序号)。A B C D【答案】(1) . 原子 . 原子核 (2) . 氮元素 .

12、2N (3)101 (4) . 分解 . D【解析】【小问1详解】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其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小问2详解】从宏观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表示多个微粒时就在微粒符号前面加上对应的数值,所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小问3详解】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小问4详解】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物为水,生成物为氢气和氧气,具有“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

13、目变,反应前有4个,2个,反应后有4个,则虚线框内为2个,故选D。13.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和氧气均可使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向装置中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3)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用C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需等到_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需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其作用是_。(5)能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其密度应该比空气_(填“大”或“小”)。(6)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使其变红的物质是_。【答案】(1)铁架台 (2) .

14、B . 气密性 (3) . .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4)作催化剂 (5)小 (6)碳酸【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仪器形状可知,标有字母a的仪器是铁架台。【小问2详解】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发生装置都是固液常温型,都能选B装置。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之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小问3详解】若用A装置来制氧气,反应物为固体,需要加热,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则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用C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需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小问4详解】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需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其作用是:作催化剂。【小问5详解】D装置是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小问6详解】用E装置收集CO2时,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