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591644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中的成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语中的成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语中的成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语中的成语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语中的成语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成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中的成语(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 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 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党营私。【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 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7. 博文约礼【解释】博:广泛;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 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9. 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 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

3、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3. 察言观色【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14. 成仁取义【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15. 成人之美【解释】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16. 从心所欲【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4、矩。”推荐精选17. 大动干戈【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18. 待价而沽【解释】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19. 箪食瓢饮【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0. 当仁不让【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21. 道不同,不相为谋【解

5、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22. 道听途说【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23. 恶衣恶食【解释】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24. 耳顺之年【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26. 犯上作乱【解释】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6、。【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27. 肥马轻裘【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28. 斐然成章【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自】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29. 分崩离析【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出自】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32. 割鸡焉用牛刀【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

7、焉用牛刀。”33. 各不相谋【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推荐精选34. 恭而有礼【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3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36. 攻乎异端【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37. 过犹不及【解释】过:过分;

8、犹:像;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38. 怪力乱神【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39. 后生可畏【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40. 患得患失【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42. 惠

9、而不费【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43. 见义勇为【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45. 既往不咎【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46. 见贤思齐【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8. 敬而远之【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出自】论语雍也:

10、“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50. 侃侃訚訚(yn)【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推荐精选【出自】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51. 空空如也【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52. 理屈词穷【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53. 乐山乐水【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

11、水。”57. 苗而不秀【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58. 敏而好学【解释】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59. 敏于事,慎于言【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60. 鸣鼓而攻之【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61. 名正言顺【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

12、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62. 内省不疚【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63. 能近取譬【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5. 匹夫不可夺志【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出自】论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67. 轻裘肥马【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

13、,乘肥马,衣轻裘。”6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推荐精选【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69.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解释】任:负担;道:路途。已:停止。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70. 三复斯言【解释】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出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

14、“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72. 三月不知肉味【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73. 杀身成仁【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74. 色厉内荏【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出自】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75. 善贾而沽【解释】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76. 生荣死哀【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77.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