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大的麦穗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579412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最大的麦穗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6最大的麦穗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6最大的麦穗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最大的麦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最大的麦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最大的麦穗备课思路: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在理解苏格拉底的三段话的基础上,读懂文章的最后一节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只有理解了苏格拉底从“要求警示启发”的三段话的内涵,才能水到渠成地领悟出人生哲理。教学时,分步解读苏格拉底的三段话。第一段话中重点领悟苏格拉底对弟子提出了哪些要求,并想想他为什么要提这些要求,理解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巧妙智慧;第二段话只有一句,对这段话不需正面解读,而是由此引出苏格拉底弟子在”到头之前”的表现,从而体会出他们”两手空空”的原因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没有抓住眼前的机遇;第三段话则是重点理解两个”最大的麦穗”含义的不同,知道一处指麦田中确实存在的最大的那一穗,另一处则指自己摘

2、下的实实在在拥有的那一穗。 在解读三段话的过程中,设置了“采访”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换位想象,揣摩体验,感同身受,使学生收获到了文字隐藏的东西,在”我是两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麦穗”,两次角色的变换中,对”茫茫麦田里,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道理已有了认识。读懂了三段话,最后一节就不难懂了。首先让学生熟读这段话,然后理解其中一些双关词语的含义,将麦田与人生道路挂钩,将麦穗与追求、理想、机遇挂钩,领悟其深层含义。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这时教师联系实际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交流有关把握机会的事例或名言,让文本与

3、学生之间产生心灵撞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产生情感共鸣。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学会一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3解读苏格拉底的三次话语,理解课文最后一节,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4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

4、示课题: 1板书课题。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2.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 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如: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 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5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