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57412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赏识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赏识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赏识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赏识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赏识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赏识教育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识教育课题研究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赏识教育的实践与应用”课题研究报告 章丘市辛寨镇中心小学 我校申报的科研课题赏识教育的实践与应用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目标,特将开展本课题的有关设想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有许多关于教育孩子的正确的方法,这些成功的教育经验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社会、国家的栋梁。中国传统的蒙学教材中的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子故事,成为许多家长、教师教育孩子的典范。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新背景下,学生认识事物的眼光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教育也必将要有继承有发展。随着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提高,在

2、“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影响下,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存在着许多的教育误区。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学生好比一棵树,不修不剪不成材”,“错误不批改不了”等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往往批评多于鼓励,打骂多于抚慰,甚至用刺激性的语言,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教师和家长本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孩子,但这种做法其效果却适得其反。它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孩子纯洁的心灵受到扭曲,孩子美好的愿望受到打击。对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自卑、自责,而不知所措。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学生对学习不感兴

3、趣,和老师、家长对着干,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们没有了童年时的欢乐,没有了尊重、互爱,许多好的幼苗被无情地摧残,甚至被夭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家长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赏识教育”就是向“棍棒教育”提出的挑战。她可以解决当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带给大家的困惑,她是新的形势下教育孩子的主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那么,怎样进

4、行赏识教育?我们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来探究一些行之有效的赏识教育方法,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紧迫。因此,我们反思学校近年来的教育教学现状,结合我校确立的“科研兴校”发展战略,经过多方调查分析与论证,“赏识教育的实践与应用”这一课题应运而生。这一课题的确立,是学校前几年教育实践的自然升华,是学校研究目标的自然定位,是当前研究资源的自然整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赏识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赏识教育作为成功的教育方法人类早有研究,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到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赏识教育是能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受到

5、快乐的一种教育。它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为孩子的持续发展注入无限动力! 2、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对赏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更容易做到动力和情感相结合,智慧和行为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赏识教育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需要 赏识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重视,我们的学生需要赏

6、识,教师也需要赏识。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对教师的赏识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潜能,从而提升教师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认为人类应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心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

7、,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赏识能满足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意识的多次沉淀,就能积累学生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种子。 3、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学生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的激励去调动。对学生实施激励,能给学生一种促进和鼓舞,并能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更高的目标迈步。因此,对学生进行激励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一个重要手段。即以适应学生为起点,鼓励学生为特点,激发、形成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发展个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

8、,任何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有能力、并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中小学生甚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这种愿望和要求,及时地创造机会和条件,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和要求,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靠近个人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并获得成功,从而摆脱心理负担,克服消极心理,达到自我完善。 5、著名教育家、学者的阐述: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使他竭力以此给母亲和父亲带来快乐,那你就要培植、爱护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和自豪感。要让学生看到和体全到学习的成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

9、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陶行知老先生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 四、课题研究原则 全体性原则:赏识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受教育者,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都有被肯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和赏识每个人,使全体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树立信心,体验成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下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均

10、衡地享受温暖的阳光,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 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就像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样,赏识也要因人而赏。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点的不同,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表扬,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 客观性原则:赏识不是没有理由的乱表扬,而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依据一定标准而进行的,避免赏识的盲目性和偏颇。以正确的标准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原则,才能赏识得当,才能使被赏识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赏识点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做到合

11、情合理。错误的赏识只会导致学生盲目自大,这就背离了赏识教育的初衷。 适度性原则:赏识孩子就要客观的分析和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及心理状态,掌握好赏识的“度”。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责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现懦弱或产生攻击性行为,对学习失去兴趣,破罐破摔。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骄傲自满,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遇到挫折将一蹶不振。 及时性原则:赏识教育要做到及时,迅速。当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或一点进步时,都要及时的给予表扬。错过赏识的最佳时机,再进行赏识其效果将大大减弱。只有在行为发生后及时进行表扬,才会起到强化作用。 五、课题界定 赏识:是指意识到了

12、人的才能或物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予以赞扬。 赏识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简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应用:一种技术、系统或产品的使用。 赏识教育的实践与应用研究就是要把将周弘老师首创的赏识教育在学校工作中进行再探索,并把赏识教育理论创造性的渗透、融合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以此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

13、动力,提升师生素质。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拟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理解和把握“赏识课堂”的内涵、价值与特征。 (2)调查法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和谈话调查两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探寻带有普遍性的倾向性问题,为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观察法: 有目的、有系统地对课题中涉及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细致观察,搜集第一手的经验事实材料,从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主攻方向,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

14、下,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从各年级、各学科全面开展“赏识教育的实践与应用研究”, 激励教师使用各种“赏识”手段,对学生进行称赞和激励,使学生在老师的首肯中得到心灵的满足,逐步感受到教师的爱,再把爱迁移到学科上,从而激发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尽力和老师的评价保持一致。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注重“平等”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差异”激发学生潜能;倡导“互动”拓展创造空间;完善“评价”激发成就感。 (5)经验总结法 坚持边实践、边反思、边整改、边总结,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七、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准备继续按照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专业

15、发展带动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通过对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树立“赏识激励 构建和谐 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对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改变教师教育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对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树立自信;通过对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让赏识教育深入人心,使我校在新起点上实现素质教育新跨越,并逐步形成“赏识教育”的办学特色。 八、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依据有关教育理论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本课题研究内容基本拟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赏识教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实践与应用。 适应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努力增强学校

16、德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道德风貌、健全人格品质、健康心理特征和行为规范的学生。 2、赏识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社团活动)的实践与应用。 树立“教服务于学”的理念,建立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并重的目标体系,改革传统师生关系,积极开展“赏识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从教学目标设定到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潜能与长项,引导其优势智能发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活动)效益。 3、赏识教育在校本培训中的实践与应用。 遵循“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思路,以教育科研为抓手,在“赏识教育”理念下,积极探索运用“赏识教育”激励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新模式,力求形成教育科研与师资队伍彼此促进、共同提高、联动发展的生动局面,努力打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