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调研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56580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调研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调研报告历时一个月的*市大型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已全面结束。通过本次普查活动,初步摸清了全市文化资源底数、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现将文化资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三个方面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情况(一)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1、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为轵邑,为韩都,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1396年的历史。目前保留有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文物遗存、遗迹25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济渎庙、奉仙观、大明寺、延庆寺舍利塔、阳台宫、轵国故城)、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2处(庙

2、街遗址、关帝庙、栗树沟遗址、沁河古栈道、五龙口水利设施、迎恩宫、盘谷寺、静林寺、二仙庙、清虚宫、沁园遗址、南姚汤帝庙和关帝庙),*市文物保护单位93处。在所有的文物遗存中,古代木结构建筑所占比例较大,共计约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190余座600余间,并且许多单体建筑无论是从规模、价值或结构来说,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济渎庙的寝宫(宋开宝年间)、清源洞府门(明)、奉仙观的三清大殿(金大定年间)、大明寺的中佛殿(元至元年间)、阳台宫的大罗三境殿(明)、玉皇阁(清)等。因此,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赞誉*为“中原地区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所保存的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跨越了上至仰韶、龙山文化

3、,下至隋唐宋元明清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不但现存的古建筑享誉全省,而且出土的汉代文物也精美绝伦,如在轵城泗涧一带出土的陶都树、陶风车以及独有的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劳动、生活场面的西汉陶俑等,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而在某些方面填补了我国考古历史的空白。陶都树、陶风车的出土还曾得到著名学者、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的大力赞赏,并写入他的出土文物二三事中。目前*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14000余件,其中一级品18件,二级品157件,三级品2737件。此外,丰富的文物资源还体现在保存了大量的不同时期的碑碣石刻、名人题刻以及名木古树方面。如唐薛希昌的有唐济渎之记和唐贞一先生庙碣、奉仙

4、观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赵孟兆页的投龙简记、明洪武年间的大明诏旨碑、文征明的七律诗碑、阳台宫三清殿和玉皇阁的明代浮雕盘龙石柱、清乾隆御书的盘谷考证和重书的送李愿归盘谷序碑,以及济渎庙的将军柏、紫微宫的银杏树、阳台宫的龙凤柏和娑罗树等。秀丽山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古代众多的文人墨客,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李商隐、苏轼、黄庭坚、元好问、王铎等著名诗人、学者都先后慕名来游,留下了500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以说,*数量众多、价值颇高的文化遗存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一张独特的名片2、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情况在上级文物部门对*文物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的文物工作在近几

5、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不仅成立了管理全市文物工作的*市文物管理局,还设立了济渎庙管理处、王屋山文物管理处、文物工作队、博物馆等多个专职保护机构,从业人员达80余人。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批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抢救性维修,并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近几年,*市争取到部分国家专项经费、省补经费和地方配套资金,先后对济渎庙、阳台宫、大明寺、盘谷寺、轵城关帝庙、西关汤帝庙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治理和改善。同时积极探索“以国家保护为主,同时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新体制”,广泛吸纳社会财力,通过多渠道筹资的方式对南勋关帝庙、塘

6、石关帝庙、南姚关帝庙等一批市保单位进行了维修。有力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高度重视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配合基本建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服务大型工程建设,先后在小浪底水利枢纽、西气东输、沁北电厂工程、济焦、济洛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中发现古墓葬数百座,出土文物5000余件,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文物,有力地保护了地下文物。(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情况1、愚公移山。举世闻名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发生在王屋山区,流传于全国各地,是华夏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市民间文学的代表作、志气篇,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7、,又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每年6月11日都要举行盛大活动,纪念毛泽东同志愚公移山的发表;建立了一批标志性设施,如愚公碑林、雕塑、展馆等;创作了不少鼓舞人心的优秀文学作品和文艺节目,如大型歌舞愚公魂,并在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屡获大奖;形成了浓郁的愚公文化氛围。为了保护和宣传愚公移山,成立了“愚公移山”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保护和丰富“愚公移山”内容的十年计划;组织创作力量深入王屋采风,全面细致地摸清了“愚公移山”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建立了“愚公档案”;并将普查所获资料分类整理存档,丰富完善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愚公移山内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

8、王屋琴书。王屋琴书发生、发展、流传于王屋山区,是*独有曲种,其艺术特点沉稳、舒缓、激昂,语言以王屋山区方言为基础,乡土气息浓郁,具有鲜明淳朴的地方特色。王屋琴书自清道光年间流传至今,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濒危状况,为进一步做好王屋琴书的保护工作,成立保护王屋琴书工作队,有关人员制定了长远保护计划,进行了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全面了解掌握王屋琴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将普查所获资料归类、整理、存档;丰富完善1989年印制的中国民间曲艺集成王屋琴书内容。并聘请王屋琴书传人周观世和刘天杰两位老先生,组织传授热爱王屋琴书表演技艺,组建了相应乐队,进行传统曲目的编排、演唱工作。同时根

9、据王屋琴书的风格特点创作了新的曲目进行演出,且已制成光盘。此项目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女娲补天。创始神话女娲补天发生在*市邵原山区,故事源远流长,家喻户晓,女娲娘娘更是作为神灵被人们供奉。为了保护女娲补天这一创始神话发源地,丰富其文化内涵,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发源地,挖掘女娲补天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上报工作,目前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做为旅游景点,予以开发建设,形成了旅游景区,有效增强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导致部分文物单位保存现状较差,开发利用较少;二是缺少文物公安派出机构,文物违法案件得不到查处;三是文

10、物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制约了文物管理、开发、利用工作;四是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缺乏,文物旅游事业发展缓慢。(四)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对策及建议。*市作为河南省地上地下文物较多的地市,其文物大市的地位已经彰显和确立,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早已为省内外领导,专家学者认同。综合考虑*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要明确确立“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培养产业,打造品牌”的十六字工作方针,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1、以济渎庙等国保单位为龙头,大力发展文物旅游业。在充分论证济渎庙渊德大殿复建的必要性和国家文物局许可的前提下,完成渊德大殿的复建工程,不断完善济渎庙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周边环境风貌,使济渎庙成为一处文化内涵深厚、旅游设施

11、完善的高品位文化旅游景区。同时,不断挖掘奉仙观、阳台宫、大明寺等文物遗存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举办丰富多彩的高品味文化活动,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力争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旅游产业规模,壮大文物产业,从而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2、以馆藏文物为依托,大力发展文物展览和文物仿、复制品经营产业。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底蕴和形象的体现,馆藏文物是展现古今文明的重要窗口。*的地下文物十分丰富,尤其是汉代文物,出土的数量及珍贵程度在全国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善现有馆藏文物的保存及利用状况,建设新的历史博物馆已势在必然。新博物馆建成后,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同时,利用馆藏文物举办各时代、

12、各区域的文物展览,引进展览和馆际文物交流进行内容丰富的展览,对社会开放进行产业化创收。同时,精选一些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复制品的制作、研究和商品经营,尽快形成产业,创造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挖掘、整理、研究重要碑碣、石刻,发展文物信息资源编撰服务产业。*境内存世有赵孟兆页、薛希昌、王铎等大量的名人碑碣石刻,且有些已遭到严重风化和侵蚀,我们积极拓印这些碑碣石刻,筛选比较重要的拓片进行装裱、研究、整理,并配以文字说明、背景信息资料,影印成册,形成品味高档的文化产品,进行产业化市场运作和对外文化交流。4、理清思路,科学规划,可持续地发展文物产业。为了促进和引导文物产业的发展,我们要对全市

13、的资源再进行一次全面科学的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坚持“一手抓文物保护,一手抓文物利用”的两手抓方针。用两至三年的时间使济渎庙、奉仙观、阳台宫大明寺等成为成熟的文物旅游景点,使延庆寺、盘谷寺等具备文物旅游的初步开放条件,逐步培育开发轵城关帝庙、西关汤帝庙等文物景点,逐步完善文物仿、复制品,碑碣石刻拓片经营的产业化体系。同时,积极引进文物专业人才和产业发展人才,激活文物事业的发展活力,做大做强文物产业。二、自然遗产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市现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3处,面积达3.9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7%。其中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万公顷,累计

14、投资3900万元,从业人员230人;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0.8万公顷,从业人员88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市对外宣传的一张文化名片。保护区内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女娲补天、黄帝祭天、黄帝战蚩尤等众多传说就发生在保护区范围内。目前,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大、郑州大学、洛阳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已把太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教学实习基地。王屋山(含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于XX年9月申报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王屋山地质公园特殊的地质科学意义和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作了高度评价。地质质公园总面积986平方公里,

15、累计投资2.5亿元,从业人员142人。包括天坛山、封门口、黄河三峡园区和天坛山、小沟背、封门口、逢石河、黛眉峡、龙潭峡、八里峡等七个景区。先后争取省、国家地质遗迹保护资金1000余万元,在地质公园核心天坛山园区建设了地质科普线路、一个地质博物馆和地质科普培训基地。当前自然遗产开发面临的难题仍然是资金缺口大,地质公园与景区管理利益冲突,相关的地质科学研究滞后,旅游线路单一等问题。建议一是应注重提高地质公园的科学文化品位。让更多的游客到公园后,达到地质科学教育以及度假休闲的目的,二是加大对地质公园管理与建设的资金投入。除了积极争取国家、省地质遗迹保护经费外,市政府还应在旅游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钱加大对

16、地质公园管理与主建设资金的投入。三是应协调好地质公园与景区的利益,避免各自为阵。从目前王屋山景区整个门票来看,没有实行一票制,从景区到地质公园要买几次票,而且费用高,非常不合理。,对到地质公园进行科学研究的专家、科研人员,地质公园管理处应与王屋山景区进行协调,对这部分人员应免收其门票;对到地质公园进行地质科普实习的学生团体,可以采取优惠措施或者不收取门票,也可从实习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给景区,这样不仅可以加大王屋山地质公园地质科学的研究力度,而且能够吸引大批的学生来公园实习,提高其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业兴旺发达。三、文化事业现状1、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繁荣。XX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国内演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