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说课稿6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560078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子吟》说课稿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游子吟》说课稿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游子吟》说课稿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游子吟》说课稿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游子吟》说课稿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子吟》说课稿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子吟》说课稿6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子吟说课稿6篇【导语】大文斗范文网的会员youyou51为你整理了“游子吟说课稿6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游子吟说课稿1一、说教材总结延伸,丰富内涵1、学唱这首诗,在母亲节献给妈妈。2、收集赞颂母亲的诗歌和歌曲,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设计意图: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激发学生以自己的情趣和品味与超文本进行对话,让网络提供的材料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五、说板书设计游子吟描写抒情慈母手中线春晖慈爱的心爱游子身上衣寸草感恩的心六、说教学反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2、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写话。以读代讲,层层推进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诗歌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延伸意境,升华情感,扩大课堂的容量。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游子吟说课稿2设计意图:游子吟选自大班下册教材主题一爱心对对碰。纲要指出:教学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让所选的内容适应时代需求,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适应幼儿最近发展区。古诗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

3、,有的寄情山水,充满了诗情画意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幼儿不能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古诗教学,是我班班本课程中的一部分,在近三年的古诗教学中,我逐步总结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1、讲述故事法2、图示、图文结合法3、动作表演法4、欣赏吟唱法5、预知学习法6、复习巩固法古诗内容分析: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这种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

4、,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考虑到既要把这种醇美的感情传达给孩子,又能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2、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3、增进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活动准备:游子吟课件游子吟歌曲古筝轻音乐歌曲感恩的心提前让孩子在母亲指导下练习缝衣服,体会母亲缝衣的辛苦。活动过程:1、歌曲导入:让孩子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听由古诗内容改编的感人故事,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古诗的内容,了解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2、老师第一遍感情朗诵古诗游子吟,使幼儿简单理解古诗的题目及作者,

5、初步了解古诗内容,也为幼儿后面的朗读做了示范。3、老师教幼儿朗诵古诗。4、让幼儿边欣赏三幅插图边听老师朗诵第二遍古诗,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重点引导幼儿理解“临行”、“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以及游子对母亲炽烈的感激之情。接下来带着这种令人感动的心情朗读古诗。5、指导朗诵古诗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要求逐步提高。首先,请幼儿尝试朗诵,读出感情。接着,配乐朗读,读出重音、停顿和节奏美,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感。最后,表演朗诵。6、感恩教育: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你想对妈妈说些什麽?做些什麽?教育孩子从小

6、替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少让妈妈操心,做个孝顺的好孩子。记住天下所有母亲的节日母亲节。以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游子吟结束活动。活动延伸:古诗不仅可以朗诵、歌唱,还可以配画,这也是我国特有的古诗文化。希望孩子们多诵读一些古诗,从而更好的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游子吟说课稿3一、 说教材1、 教材内容游子吟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导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2、 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应为本文的重点。3、 本节课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7、:1 知识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诗意及诗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 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如何报答母爱,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写现代诗。3 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二、说程序1)导入同学们都体会过母爱。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提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感悟。2)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以“苦吟”著称。3)诗的分析:首先贯串诗意,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诗意。问题设计:(1)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4)小结,布置作业三、说教法古语

8、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1)提问法:由于本诗是导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诗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四、 说学法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收集材料)2、 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9、。3、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五、板书设计游子吟说课稿4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材分析与处理: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教学理念:品味情感 升华体验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师:知道这首歌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吗?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10、古往今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母亲,在作家肖复兴的眼中,母爱是那一颗颗玲珑剔透的荔枝,在史铁生的笔下,母爱是那一句简短而深沉的叮咛:“要好好儿活!”那么,在唐代诗人孟郊的心中,母爱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孟郊的游子吟。(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3、 同学们知道“游子”是什么意思呢?在本文是指谁?“吟”又是指什么?(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如暮江吟、石灰吟等)二、初读诗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1、初读全诗:这首诗广为流传,耳熟能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都会读,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好吗?(抽生读)2、课件出示诗歌,听课文范读录音。齐读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

11、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4、那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然后师课件出示相关资料师介绍: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做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接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此时,孟郊眼前浮现出母亲关爱自己的一幕又一幕,于是写下了这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三、细读品味,体会意境1、那么,在这首诗中,孟郊选取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并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把这一场景描绘出来。(课件出示画面,放轻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读、看、写。)2、学生交流自己所体会到的意境,并说说从哪句诗体会到的。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12、预设:抓住“密密缝”,体会浓浓爱。(1)作者进京赶考前的晚上,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儿子缝织衣服。你的感悟能力很强,请问你是从哪里得到这种感受的?插图是文字的再现,书上的插图再现了哪句诗?(“临行密密缝”)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使衣服结实耐穿,怕儿子迟迟不归。)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意恐迟迟归”)你很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确,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回来得越早,缝得越稀,儿子就回来得越迟。所以母亲“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么?由此可想,母亲在“游子衣”里,除了缝进了密密的针线,还缝

13、进了什么?请把母亲的担忧、祝福、牵挂和所有的爱,都缝进游子衣里,一起读读前四行诗。(2)可以说,一件游子衣,一片慈母心。你说,这样的深恩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重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晖”字有什么特点?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作者仅仅是写小草与阳光的关系吗?(作者表面上是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是说“谁言游子心,报得慈母恩”!)(2)、作者把母爱比作春晖,把游子比作寸草,那么同学们认为还可以怎样比喻?四、延伸意境,升华情感1、的确,母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无私地奉献给了小草,“临行密密缝”仅是母爱的缩影。你知道儿子远行后,母亲又是

14、怎样忍受思念的煎熬?现在我们走进孟郊另一首游子诗。2、学习游子诗。屏示并齐读:游子诗孟郊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同学们,你们知道萱草是什么吗?在古代,不少游子远行前都会在母亲的房前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在春暖花开时节看到萱草盛开,就像看到了游子,以慰藉母亲的思念之情。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母亲焦虑不安、望眼欲穿、满眼泪花地盼望儿归。)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请带着你体会到的意境,再读游子诗。你们说,母亲对儿子这种强烈的思念之情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同学们,当“临行密密缝”和“慈母依堂门”这两副画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母亲的心里;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因为,临行前,引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远行后,引读“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同学们,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对母亲的赞美、热爱、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