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精练(含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55538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8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精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精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精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精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精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精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精练(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一、选择题1.(2019贵州贵阳模拟)何尊是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的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据此可知() A.中国人的世界观已形成B.西周初年的疆域东至洛邑C.“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 D.考古与文献必须互为印证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历史文物和历史书籍中关于“中国”称谓的记载具有一致性,可以印证“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故选C项。材料无法说明中国人世界观的形成、西周的疆域,故排除A、B两项;考古和文献必须互为印证的说法太绝对,D项错误。2.

2、(2019东北三省三校一模)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人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48人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32人士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16人A.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D.社会等级森严答案D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本质特征”。据材料信息可知,不同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透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等级森严。D项符合题意。3.(2019河南郑州测试)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3、()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答案A材料中“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从疆域扩大的角度说明了分封制对西周的影响,故A项正确。4.(2019河南安阳模拟)商朝王位的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原则。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但传末弟之子抑或传其先兄之子,似无定制,多数是传末弟之子,但有不少例外。这表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初步形成B.宗法制度已经出现C.王位世袭制并未确立D.世袭制并不成熟答案B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分封

4、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商朝王位的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原则。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可知,宗法制度在商代已经出现,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商朝王位的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原则”可知,王位世袭制在商代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商朝王位的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原则。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可知,商代的世袭制已较为完善,故D项错误。5.(2019山东济南模拟)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同年冬天,晋文公在温(今河南省温县)会盟齐、宋、鲁等诸侯,周

5、襄王被召唤赴会。这说明当时()A.处于西周末期,宗法分封制崩溃B.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侯的权力C.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D.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晋文公因为周王的册封成为霸主,晋文公号令诸侯的时候,周王“被召唤赴会”,说明尽管周王室衰微,但毕竟还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 ,借助周王可以名正言顺地号令诸侯,故选C项。当时处于春秋时期,故排除A项;B项错在“直接”二字;D项错在“彻底”二字。6.(2018河南郑州质检二)下表是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西汉司马迁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太过改革开放前某学者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

6、表人物,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报复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文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A.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 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C.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D.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司马迁以商鞅个性作为研究角度,改革开放前某学者以阶级斗争作为研究角度,近年来的最新研究以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作为研究角度,探讨了商鞅的死因,得出不同的结论,这说明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故A项正确。根据史学理论,某些历史问题在事件发生的年代由于受政治压力等因素的制约,研究可能会出现失实的情况,而年代久远这种压力淡化,研究可能反倒更加理性客观

7、,故B项错误;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的史观左右不了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根据史学理论,历史叙述方式不能决定历史结论,故D项错误。7.(2018吉林模拟)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的秦国率先打破了分封制对墓葬等级的规定,形成君王墓葬独大的局面,这说明秦国率先由分封体制向集权

8、统治演变,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遭到破坏,D项错误。8.(2018安徽合肥二模)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答案C材料中的“封建时代”即分封时代,这一时代实行贵族政治,而郡县时代实行官僚政治。“封建的四次反动”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贵族政治逆历史潮流,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故C项正确,B项错误。从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而非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

9、无法体现民主思潮,故D项错误。9.(2018山西太原一模)记述出处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宋)宋敏求长安志东、西、北三面墙内存有夯土台,未发现秦代的文化层,未发现大规模火烧痕迹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阿房宫考古发现与研究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A.秦二世为先帝营造阿房宫B.文献记载各异不足为信C.杜牧曾游览秦朝宫殿遗址D.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答案D从材

10、料信息看,前三则史料都记述了秦营建阿房宫但未建成,第四则史料通过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结论,故D项正确。通过第一则史料可知,秦始皇认为咸阳朝廷较小,因此营建阿房宫,故A项错误;文献记载尽管不同,但仍然具有较大价值,故B项表述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杜牧曾游览秦朝宫殿遗址,故C项错误。10.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B西汉汉武帝时期独尊儒学局面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

11、;东汉察举制对人才的判断标准对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更有利,使得世家大族掌握着人才选拔的主动权,进而形成对政权的垄断,阻碍了底层民众的上升,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故B项正确,C项错误;郡县制是建立在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基础上的,材料没有反映出皇帝对地方官员控制的弱化,因此不能推断出郡县制的基础动摇,D项错误。11.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答案C汉初分封王侯的办法,使地方势力迅速发展,易导致地方割据,故A项错误;西汉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

12、权的政治体制,与西周政治体制不同,故B项错误;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子弟为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突出了对刘氏皇位的拥护,故C项正确;汉承秦制,故D项错误。12.(2018广西三市联考二)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架构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答案B据材料中由“封国国名为主”到“数量骤减”、由“绝少以郡命名”到“加上郡名成为主流”可知封国

13、减少和郡县增多的史实,意味着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故B项正确。“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加上郡名成为主流”,不能说明宗法制完全退出政治架构,故A项错误;从“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到“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强调的是以郡为主导的区域理念,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和“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均表明封国的减少,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湖南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

14、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材料二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室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

15、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中国古代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3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说明理由。(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王夫之对秦制的观点。(8分)答案(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2)进步:推翻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肯定:是。理由:部落、家族以宗法制为核心、以分封制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否定:不是。理由: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