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复习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54408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微生物复习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食品微生物复习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食品微生物复习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食品微生物复习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食品微生物复习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微生物复习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微生物复习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代时:指个体生长中,每个微生物分裂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称为代时.2、荚膜:保护菌体免受干燥,是营养物质,也是细菌的排泄物。3、鞭毛:生长在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4、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立即裂解细胞,而是将DNA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的某一部位与其同步复制并遗传到子细胞中的噬菌体即温和噬菌体。5、基内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不能进行二分裂,只能寄主细胞繁殖2、周质空间:在革兰氏阴性菌中

2、其外膜与细胞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称为周质空间。3、表型延迟:遗传型虽已突变,但表型却要经染色体复制、分离和细胞分裂后才表现出来的现象。4、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因此不同于一般的主动运输。5、连续培养:是指向培养容器中连续流加新鲜培养液,使微生物的液体培养物长期维持稳定、高速生长状态的一种溢流培养技术。1、噬菌斑:由于烈性噬菌体引起细菌细胞的破碎造成菌落中出现透亮的斑点。2、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 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3、菌落:当单个细菌细胞或者一

3、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4、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互相有利,显示出一起共同生活比分开来单独生活更为有利。有时,甚至一种生物脱离了另一个种生物后即不能生活。这种产关系即为共生。5、发酵: 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的过程。选择题1、A 2、A 3、C 4、B 5、D 6、A 7、A 8、B 9、C 10、D1、下列哪个

4、时期细菌群体增长速度最快( )A、对数期 B、稳定期 C、延滞期 D、衰亡期2、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3.鞭毛的化学组成主要是( )4、放线菌属于( )A、病毒界 B、原核原生生物界 C、真菌界 D、真核原生生界5.G+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有( )6.沼气发酵中产甲烷细菌是( ) A. 专性厌氧菌 B. 兼性厌氧菌 C. 好氧菌 D. 微好氧菌7. 不同微生物在生长过程对pH的要求不同,放线菌对pH值的要求是( )8.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是( )9.为了测定饮料中的细菌数,下述那种方法最好 ( )A 比浊法 B 显微直接计数法 C 平板计数法10. 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

5、( )的菌株 A.有营养不良症的菌株 B.培养基中缺少某种成分才能生长良好的菌株C. 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缺少时获得的菌株 D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成分能力的菌株1、B 2、A 3、A 4、C 5、B 6、C 7、C 8、B 9、C 10、A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2.0% D、5%5、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酵母菌

6、C、霉菌 D、病毒6、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 )。A、细菌放线菌真菌 B、细菌真菌放线菌C、放线菌真菌细菌 D、真菌细菌放线菌7、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8、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A、子囊孢子 B、孢囊孢子 C、卵孢子 D、接合孢子9、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 A、中性 B、中性偏碱性 C、中性偏酸性 D、酸性10、下述不是磷壁酸的功能的是:( )A内毒素 B细胞壁抗原特异性 C 噬菌体的吸附位点 D 调节阳离子进出细胞1、C 2、B 3、B 4、D 5、A 6、B 7

7、、D 8、C 9、D 10、C1、下述细菌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是:( )A大肠杆菌 B 立克次氏体 C 支原体 D 分枝杆菌2、 下述反应中那种物质被氧化:( )乙醛 + NA DH + H+ 乙醇 + NAD+A 乙醛 B NA DH C NAD+ D 乙醇 3、 通过有氧代谢,下述那个反应产生的ATP最多:( )A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B 葡萄糖 丙酮酸 C 琥珀酸 延胡索酸 4、某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时均可生长,并可利用氧,它属于:( ) A 微好氧 B好氧 C 厌氧 D 兼厌氧5、一个细菌每10分钟繁殖一代,经1小时将会有多少个细菌:( ) A 64 B 32 C 9 D 16、 下列叙

8、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us是种名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7、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 )A 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丫啶类染料8、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A F+ x F- B Hfr x F+ C Hfr x F- D F+ x F-9、用光学显微镜可辨别原核和真核细胞之间不同的是( )A 核糖体 B鞭毛 C细胞膜 D核10、鞭毛的化学组成主要是( )填空

9、题1.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宜的pH值和一定的pH适宜范围。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为 放线菌的最适pH为 2. 微生物的特点是 2、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性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3. 在菌体形态观察中,需要进行制片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菌时采取的制片方法是 _ ,观察放线菌时采取的制片方法是 ,观察真菌采取的制片方法是 _。3、涂片法 压片法 水浸法4.设计,配制培养基要遵循的原则包括_ _,_ _,_ _,_ _ _,_ _和_ _. 4、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控制Ph值 控制氧化还原电位 原料来源 灭菌处理5.在细菌中,存在着四

10、种不同的糖被形式,即_ _,_ _,_ _和_ . 5、荚膜 微荚膜 黏液层 菌胶团 1、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_1 、巴斯德2、微生物根据细胞结构的有无可分_、_为两大类,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又可分为_、_。2、非细胞生物、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3、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者细胞壁在化学组成上,主要差异为前者主要含_,后者主要含_。3、肽聚糖、4、病毒的繁殖过程分为_、_、_、_、_。4、吸附、侵入、复制、装配、释放5、放线菌的菌丝体分为_、_、_。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_。5、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基内菌丝6、无分枝单细胞的群体典型生长曲线,根据单细胞微

11、生物生长速度的不同可将曲线分为_ _、_ _、_ _、_ _、四个时期。6、缓慢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1、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 _ 。1、80S m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 _ 时期的细胞。3、对数生长 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_和_。4、葡聚糖和甘露聚糖。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_ 。5、温和噬菌体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和_。6、蛋白质,核酸,类脂和碳水化合物7、食用菌是由 _和 _ 组成。7、营养菌丝,生殖菌丝豆科植物共生固氮8、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 _ 。8、灭菌 9、细菌细胞的碳、氮营养比为_。9、 6

12、/1 10、根瘤菌可与 _共生固氮10、豆科植物 11、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_,_,_,和_. 1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 聚合反应简单题1、 谈谈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0)答:主要从七个方面入手:环保方面的应用。例如在物质的转化,能量的流通,垃圾的处理与加工,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在食品方面的应用。例如调味品,酸牛奶、腌制品等。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例如大型真菌的栽培、微生物农药、肥料、饲料方面的应用。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例如有机化合物的生产,如草酸、柠檬酸等。医药方面的应用。例如抗菌素和抗生素方面。能源方面的应用。例如低碳。在科研上的应用。2、 如果要从环境中获得能够利用苯环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的纯培养,如何设计方案。(15)答:从苯环含量较高的环境中采集土样或水样,若没有这种土样或水样,利用加富法培养;配制培养基,制备平板。一种培养基是仅以苯环为唯一碳能源(A)培养基,另一种为不含任何碳源的培养基(B)将样品适当的稀释,涂布在(A)平板上,倒置于适当的温度下培养, 观察是否形成菌落。 将(A)平板上的菌数进行编号并分别转接到(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