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教学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54331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教学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弗罗姆(19001980),1900年3月23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1918年弗罗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法学。1919年进入海德堡大学改学社会学。1922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罗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而加入美国国籍,不久便成为UNAM教授。1980年在瑞士病逝。作品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

2、优势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评价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成员,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背景链接作为一个在“反犹”环境中长大的犹太儿童,弗罗姆很快就认识到了社会政治力量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用。他14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得他的这种认识又进一步得到了强化。青少年时期,他被周围战争的不合理性和破坏性所困扰。这些经历使他一生都对人类本性充满了好奇。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弗罗姆力图从人本主义出发,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在弗罗姆看来,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

3、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感情交流的行为。本文就是作者在此背景下对“爱的艺术”的深入探讨。(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幼稚(zh)(2)休戚相关(q) (3)归根结蒂(d) (4)秩序(zh)(5)履行(l) (6)辜负(g)(7)罪孽(ni) (8)惶恐不安(hung)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刹 (2)给(3)创 (4)横2语境辨析法(5)他是一名称(chn)职的老师,受到了学生一致的称(chng)赞。(6)承担(dn)的任务多,压在身上的担(dn)子就重。(二)写准字形1 23 45 6(三)用准词语明确词义(1)孤立无援:只有一个人

4、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2)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3)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4)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5)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6)惶恐不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7)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语境辨析(辨析正误)热播电视剧五号特工组(第二部),情节跌宕,特工们即使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常常能节外生枝,很好地完成任务。辨析:“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此处可改为“绝处逢生”。“孤立无援”使用正确。易混辨析1体验vs体会课本原句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

5、被人爱。辨析“体验”侧重于在实践中感受,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对象多是生活、现实等,多用于书面语。“体会”侧重于领会、理解,从理性方面认识事物。即境活用通过这次免费自驾游的亲身体验,大家对这款车的性能赞不绝口,由此人们也体会到一款经典好车要得到大众的青睐,靠的是内在的品质,绝不仅仅靠几个广告。2遵循vs遵照课本原句天真的、孩童似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辨析遵循:指依照顺从,不偏离。对象多是组织或领导者所制定、指出的方针、政策、路线、原则等。使用范围比“遵照”窄。遵照:指遵守、照办,不背离。对象多是前辈或上级指出的较为具体的意见、要求、命令、指示等。即境活用会上,分管生产的李副

6、总经理表示,要遵照董事长的要求,严格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迅速提高印刷质量,以适应公司发展和市场的需要。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1依据提示补充完整空缺内容。明确:父爱性质、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2本文从父母和孩子之间爱的关系入手,阐述了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作者最后总结出怎样的道理?答: 明确:作者最后总结出:成熟的人应该在自己心中拥有母亲和父亲这两个世界,拥有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1分析关键性句子,把握文章的内涵。2掌握重要句段在文中的作用。3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理解父爱、母爱的区别。(一)研习第17段,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1第2段“母

7、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这句话中“祝福”和“和平”是什么意思?答: 明确:“祝福”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真切关心与爱护,包含有无私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意味。“和平”一词不仅指出了母亲温柔、平和的特点,而且有一种博大、宽厚的感觉。2从婴儿到童年的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感受和体验是怎样发展的? 答: 明确:一开始,婴儿还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存在,还不具备感知爱的能力。(第1段)孩子不断生长、发育,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也渐渐有了母爱的体验。但母爱是无条件的,其缺陷是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不需要去赢得。(第2段)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

8、孩子仍然是要被人爱,但在以后的成长中会慢慢出现新的感情,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换取爱,从被人爱转变为爱别人,去创造爱。(第3段)3作者认为成熟的爱的原则是什么?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什么?成熟的爱是什么?答: 明确: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4认真阅读第47段,找出父母之爱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母爱父爱明确: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母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母爱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父爱父爱可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父

9、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如果辜负父亲的期望,就会失去父爱(二)研习第810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5怎样理解第9段中“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这句话?答: 明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在内心剥离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关他们的精神世界。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6作者认为理想的父爱是怎样的?答: 明确: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应该宽容、有耐心,不要盛气凌人,更不要专横。应该使孩子能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自信心,成为自己的主人。(三)纵览全文,思考

10、并完成下面问题。7题目包括“父亲”“母亲”“孩子”三者的爱,文章中“孩子的爱”是怎样的?阶段情感变化特征刚出生阶段无爱的意识8岁以下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少年时期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予比得到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成熟时期孩子的爱可以概括为:明确:有被爱的意识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8阅读课文,找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有哪些。区别本质上人际关系作用上母爱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给孩子爱和关怀,还有生活上的安全感父爱是有条件的父亲代表着思想的世界,体现着法律、秩序和纪

11、律等事物的世界明确:是无条件的,是祝福与和平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其挑战生活的信心9结合全文,分析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答: 明确:承上启下,从婴儿与母亲的关系过渡到幼儿与父亲的关系,引出下文中关于母爱与父爱的区别的阐述。写作中如何运用对比论证写法领悟对比鲜明课文从多个角度展开多层次的对比论证,将父爱和母爱、父亲和母亲、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相对比,从中展现各自的特点和共同之处。如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讲母爱的性质,而第7、8自然段则主要阐明父爱的性质及其重要意义,这两相比较使母爱和父爱的特征更加明晰,在读者心中也更加深刻。对比论证是写作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常将不同的事物或同一种事物的不同

12、方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的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其种类和运用步骤如下:1对比论证的种类(1)横向对比:拿两种性质、特点均不相同的事物或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2)纵向对比:拿一种事物(当然也可以是人物)前后不同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3)连续对比:针对某种情况,连续从几个不同角度对两种事物或两种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2运用对比论证的步骤(1)确定文段所要阐述的观点。(2)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3)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具体格式:论点甲事物对比事物对比点结论请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论证下面的观点。观点:人每走一步都是关键。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