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及建议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054004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及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及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及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及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及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及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及建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及建议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共申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遁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几年来,我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的品德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此我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近年来,学校日趋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智育轻德育。由于社会上人们对 应试教育的认可,对

2、学校和教师评价的应试化,学校和教师有意或无意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标准。教师为 考而教,学生为 考而学,应试成为学校工作的主要目的。许多领导和教师尽管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但迫于社会的舆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原因,而不敢大胆地、真正地抓素质教育,德育工作也被放到了次要位置。这是当前我们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 2、重理论轻实践。在学校,德育教育方式主要是在课堂上灌,在大会小会上 灌,即我说你听,不容分说,没有商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德育必须经过学生内化的过程。只注重道理的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行为的检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在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上还做

3、得很不够。 3、重形式轻实效。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过多地强调某种轰动效应,虚的多,实的少,开展的活动大多是 一阵风,缺乏持久性和长效性,不讲求德育的实效。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滋生了有的学生唱高调,讲豪情,不切实际,言行不一,弄虚作假等品行。 4、重制度轻关怀。纵观我们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充斥的是行为规范、处罚条例、奖惩细则,都是千人一面,一条条,一项项,可谓具体全面,但效果如何呢?往往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学校对班级的管理,动不动则扣班级分,有的班主任上行下效,在班上也以记分的形式来测评同学的操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会有个性潜

4、能的释放,靠 火药味儿很浓的管、卡、压是培养不出现代人才的。学生们在这种被看管、被监督的环境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人人自危,师生之间感情冷漠就不足为怪了,现在城市公用设施在用语上的改变,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过去常用的那些禁止、违者罚款之类的话语,被 请走、保护花草,会给每个人带来一一份好心情等话语取代。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应该学习,少一点强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疑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不准,多一点关心,改变那些无人情味的现状,让班级管理制度深入人心,变他律为自律,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定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定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5、重堵截轻疏导。在学校德育

5、中,学校都将堵奉为上策,思想品德问题一行堵了之。当发现学校德育环境方面有消极因素存在时,传统的方法便是堵,调动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把所有的消极因素消除干净,千方百计不让学生接触到有害因素。例如:禁止玩电子游戏,禁止私自上网,禁止破坏公物,禁止打架抽烟等,禁止下河洗澡等等,但缺乏必要的疏导。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也多是机械地按学校的条例规章进行处罚,其结果,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激化和扩大了矛盾,既伤了学生,又失去了育人功能。 6、重言传轻身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然而,在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时,往往强调如何去教育别人,而忽视了自身的言行,没有以身作则,往往喊破嗓子,就是不做样子。如禁止学

6、生打牌赌博,禁止学生抽烟喝酒,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注意这些,这种台上台下的反差,削弱了德育的效果,甚至引起学生反感。二、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德育目标层次化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南,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评定以及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等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思维方式上出现的新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德育工作目标,包括学校总体目标、各年级的具体自标、长远目标、近期目标等,形成一个德育目标体系。如果我们离开了实际,采用大一统、一刀切的德育目标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因此,学校德育目标的确定应注意

7、以下几点: 首先,要求应适度。适度的要求是增强可接受性的前提条件,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方面都应提出适合他们的不同要求,从而分出层次,循序渐进,以求实效。在低年级,主要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基本的道德观念,如尊敬父母、老师和长辈,爱清洁,不打架,不骂人,认识国旗等。高年级应以五爱为核心内容,着重培养我国公民应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具有一定的分辨是非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指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应坚持因材施教。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德育的要求,如果不研究德育对象,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学生群休中,一定年龄阶段

8、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和特殊性。除此之外,出于遗传、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德育工作者既要善于把握全体学生的一一般特点,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家庭概况、学习环境等。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德育内容现代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学校有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德育的内容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任务、当前的形势和青少年的品德水平确定的。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9、爱国主义、集休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国情教育等,这些应是学校长期坚持的德育内容,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带来了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迫切需要学校德育内容主动适应形势,进一步充实和改革,使学校德育内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 同时,要加强德育理论的研究,当前德育理论研究相对于德育实践出现了滞后性,德育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如德育课程的设置问题、德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问题、德育中的主体和各体关系问题等,都有待于深入研究。应针对德育中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

10、研究机构要认真选择科研课题,确定科研项目,集中研究,搞好实验,为深化德育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创建新时期的德育理论。 、德育渠道多元化 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构成这一系统的诸要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它们的矛盾运动与协调发展推动着这一一过程向着预定的方向前进。近年来,学校德育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显得更加广泛和复杂。对此,大家只看到了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因素,于是,在修筑学校德育的铜墙铁壁上狠下功夫:不准学生与社会上的人接触,尽量减少学生与校外的联系,严格控制学生放学后回家的时间,学校连春游也取消了。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纯而又纯的德育,结果如何呢?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不但很难改造社会

11、,创造未来,而且由于缺乏政治、思想、道德的批判能力,连现实社会都无法适应。事实证明,这种 封闭式教育,相对于开放型的现代社会,是不现实的。面对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像治理洪水一样关键在于 疏而不在于堵。学校在强调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功能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周。每一个德育工作者要大胆地调动社会有利因素来充实、完善学校教育,拓宽德育渠道。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军训、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正确认识和对待接触

12、到的一些消极现象,增强抵抗力和兔疫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这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德育基地建设是充分挖掘德育社会资源,使社会资源能动地为学校德育服务的好形式,学校要积极加强德育基地的建设,以增强全社会的德育意识,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渠道。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教育主渠道中,学校不能仅埋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薄弱,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动地与家长、社区取得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学校要积极开展对家长的指导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把对子女的期望同国家培养青少年的要求结合起来,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教育子女。社区是直接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的基层单位,

13、学校应当积极争取社区组织对德育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积极参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挥其整体功能,共育四有新人。 、德育管理科学化 管理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学校的德育工作也一样,也必须确立科学的德育管理观念,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第一,要优化德育队伍结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 优化队伍结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的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德育管理必须十分重视的一项紧迫而长远的任务。一是要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理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德育

14、工作队伍,依靠教师的群体力量,抓学科渗透,寓德于教。二是要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保证学校德育工作不偏离方向。三是要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求班主任积极、主动地围绕着育人的目标展开工作,把班级建成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四是要发挥团、队、学生会在德育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五是要发挥德育队伍的整体效应,要将学校各种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 第二,改进德育评价手段 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一项主要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指挥棒作用。一是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根据时代要求、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及不同年龄层次

15、确定不同的标准。二是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对学生品德的定量定性评价过程中,哪部分品德因素适于定量评价,哪部分品德因素适于定性评价等,应找到它们各自适用的范围。同时,要将整个德育目标具体化、系列化,对学生的品德结构进行分解,合理确定品德因素的质、量、度,提高德育评价定量和定性的科学性,充分发挥评价手段的功能。 第三,加强德育督导捡查 督导检查是实施德育管理计划、推动德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增强工作实效的重要环节。学校督导检查要遵循平时检查与阶段性集中检查相结合、上级检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听汇报、看资料、座谈、搞问卷调查、举办德育实践活动等多种方法捡查,并注重将检查、分析、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全方位地督查学校德育工作的执行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顺德育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