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气候问题【背景材料】世界自然基金会11月 10日在北京发布《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 称,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 度,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长江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编写,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山地所、沈 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和复旦大学的20余位研究人员历时2 年共同完成的这份报 告,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和建议报告说, 根据长江流域内147 个气象站点资料显示,相对于 1961年至 1990 年的平均值,20世纪 90年 代整个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增加0.33摄氏度,而2001年至 2005年升温幅度达0.713摄氏度 预计未来50 年,长江流域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 2 摄氏度报告指出,长江流域的季风特点决定了该区域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较大,在过去几十年 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 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使其进一步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报告还针对气候变化对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农田、河口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分析 【辅助材料】: “风调雨顺”正在改变 长江流域亚健康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面积约 180万平方公里,在这一带广袤的土地上, 气候的变化正悄然累积,时而激烈表现。
温室效应是有延缓性的,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前提下,应尽量采取那些考虑 了气候变化因素的措施———徐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面积约 180万平方公里,在这一带广袤的土地上, 气候的变化正悄然累积,时而激烈表现两年来,世界自然基金会(W W F)组 织科学家们沿长江探寻水资源、农田、森林、草地、湿地、河口城市的脉搏, 他们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的背景之下,长江流域进入了“亚健康” 状态从源头到下游的异常扶江源头冰川日渐消珮-和云锂摄养育了中国三分之一人口的长江,初生时不过是一些水面宽 3米、深 20 多厘 米的小溪流藏民扎西摊开手掌比划,“冰川水像在指缝之间这样流下来,很细、 很长扎西是沱沱河镇上最好的向导,靠为各路考察者指路长江源头为生,而沱沱河 镇是离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最近的小镇,不过百余公里今年 9 月,绿色和平的成 员前来探访时,扎西显得忧心忡忡他用酥油茶招呼远方来的客人,但是藏族另 一标志性物件———内衬羊皮的藏袍却藏在衣柜里天气变化很大,变暖了 小时候冬天要穿藏袍,现在只穿夹克,以前夏天要穿棉袄,现在只要单衣密如蛛网的细流日渐失去了生命力。
扎西说,“以前格拉丹东冰川融化形成的 小河有20 多条,现在只剩七八条了用来冲酥油茶的水是从附近山上拉的泉 水,以前一天能拉五六车水,现在一天只能拉一车而在长江上游,为长江和嘉陵江所滋养的重庆,也在遭遇极端的干旱W W F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淡水项目负责人马超德对 2006 年的重庆大旱记 忆犹新部分县持续干旱超过 80天,2/3的溪河断流,471座水库干涸可 2007年,整个四川盆地在7月经历半个月的大暴雨,全市有100多万人受灾同是这一年以后,长江中下游最大湖泊———鄱阳湖的水温呈现明显上升的趋 势繁衍千年的鱼类因此改变了产卵的时间和洄游的路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秀波告诉记者,“2008 年春季的南方冰雪灾害等极端气 候事件,造成了位于天鹅洲故道(位于长江石首段)的江豚死亡6 只他特别 提到,其中2 只江豚已经怀孕可能身在长江出海口的上海,你感觉不到冰川的消融,但海平面上升对你是 最直接的影响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祥荣说根据复旦和崇明东 滩自然保护区合作的评估报告显示,近 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 115 毫 米,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 90 毫米。
到2050 年,随着相对海平面的上升,东滩湿 地预计5%至 17%的面积将被淹没前述的种种,无不为世界自然基金会 11月 10 日在北京正式发布的《长江流域 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供着佐证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徐明认为,从源 头到下游,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的背景下,长江流域进入了“亚健康”状态———有持续变暖变干的趋势,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在增加不能全归因变暖”据长江流域内 147 个气象站点的资料,相对于 1961年至 1990 年的平均值,20 世纪90 年代,整个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 0.33 摄氏度而 2001-2005 年急剧平均升温 0.71摄氏度在人们印象里,长江流域就是鱼米之乡,水量丰富,风调雨顺,这个情况日 渐在发生变化W W F 北京代表处淡水项目负责人马超德介绍,与黄河流域和西北干旱区及东 北地区相比,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气候条件优越、对气候波动的 抵抗能力较强今年持续的大旱是不同寻常的11月 9日,江西才下了四个月以来第一场雨, 长江支流湘江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枯水期,最低水位跌破历史记录。
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江深受极 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尤其是洪涝灾害,而未来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也将频 发这是由长江流域的季风特点所决定的马超德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徐明进一步解释了为何变暖会导致 气候的变化在目前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全球包括海洋、陆地在内的能量分配 重新改变气候是由能量驱动的,能量改变,气候就要重新波动,造成不同地方 的气候在空间、时间上出现错位和变化,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另外,两位专家都补充说明,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涝,都非单一因素造成,不能 全归因于气候变暖徐明说,“不见得说现在的气候波动一定会在将来导致某个 具体的灾难性事件,但存在不确定性也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坐等观望,关键在于我 们能否承受住这个变化趋势带来的逐渐加大的风险徐明提醒,极端天气不只是高温,还可能突然变冷,“这是最令人担心的,从 人类历史上看,真正危害人类文明的并不是气候变暖本身,而是变暖过程中突然 出现的变冷他认为,2008 年的雪灾就是为“忽然变冷”这个可能性敲响警 钟六大生态系统受影响根据联合国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 )第四次报告,中国是最容易受 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国家之一。
冰川融化、土壤沙漠化、地表温度变化、海平 面升高正给中国带来洪灾、干旱、农作物减产、家畜饲养不稳定、海岸线破坏和 森林退化等一系列灾害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 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 180 万平方公里,涉及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难度是非常大的,也是全球第一次在这么 大规模流域尺度上做的气候变化调查报告但WWF最终还是选定长江流域作 为调查对象,马超德解释说,“它在生物多样性的表现中地位非常重要,在气候 变化下会为我们的环境造成比较大的威胁气候的变化,给六大生态系统———水资源、农田、森林、草地、湿地、河口 城市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除了主要执笔者徐明、马超德,上述提到的于秀波、 王祥荣等专家,都是长期研究长江流域不同生态系统变化的学者,负责撰写本报 告不同的章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山地所、沈阳应用生态 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和复旦大学等机构的 20余位研究员一同参与了编制调查从两年前便已启动2007年3月,W W F组建了“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 专家工作组科学家们沿着长江,对各地区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水资源变化等 方面展开调查整个长江流域被划分为无数个 100 平方公里大小的“模块”。
整 个研究,专家主要是对模块数据精确采集与分析不同以往,此次研究把全球气候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型相结合,使调查覆盖区域、 分析数据更广袤、精确对于科学家们,如何把气候变化对森林、农田、湖泊等生态系统的一项说清楚, 工作量大不在话下,更艰难的是,温度变化对各生态系统影响差别巨大,难以一 概而论温度升高 0.5摄氏度,对中下游保护较好的森林来说,可能影响不明显,但 对于源头区的冻土草甸区域,会造成严重的退化,影响是致命的马超德再举 例,如果只考虑气候因素,气候变化使长江流域主要农作物产量显著下降,但大 气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所带来的施肥效应会有效抵消这种不利因素,而对长江中 下游的渔业来说,湖泊面积减少、水温升高、水位下降,是不言而喻的灾害新课标知识链接】政治: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 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意义3.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 集团化发展趋势3)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 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4)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历史: 1.我国历史上的治水工程:隋大运河的开凿与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意义上的异 同比较人类文明与水的关系2.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概况及原因1949年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 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
②生产力低下,特别是在农村,家庭经济来源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客观上刺激了早婚早育③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旷多子多福”等④人口理论上的“左”倾影响, 人口政策的失误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沿革清康熙、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快速增加的原因西方城市化的过程、原因我国90 年代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的原因3)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环境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环境污染更为突出:①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物种灭绝, 资源枯竭②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增加,全球变 暖4)中国历代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兴修水利、治理河流,保证农业的持续发 展,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兴修,隋朝和元朝运河的开凿,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等 清初,由于地丁银制的推广,人口数量猛增,人均耕地急剧减少,导致滥垦滥牧,围湖造田, 砍伐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大肆掠夺中国资源建国后,在“左”倾思想 影响的年代里,片面强调“人定胜天”,向自然进军,导致人口膨胀、水土流失严重、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