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考备考最后阶段提高数学成绩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0525271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高考备考最后阶段提高数学成绩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在高考备考最后阶段提高数学成绩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高考备考最后阶段提高数学成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高考备考最后阶段提高数学成绩(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高考备考最后阶段提高数学成绩?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冲刺阶段针对性和实效性?现提出四点建议 ,供大家参考。一、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所谓“纲 ,主要指?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简单地说 ,?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教学大纲?那么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我们可以结合上一年的高考数学评价报告 ,对?考试说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 ,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二、以本为本 ,把握通性通法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 ,强调“注意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

2、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例如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 ,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 ,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方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可以编制出很多精彩的试题。尽管复习时间紧张 ,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 ,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 ,而是要抓纲悟本 ,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 ,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 ,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三、以“错纠错 ,查漏补缺这里说的“错 ,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高三复习 ,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 ,甚至上百套。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 ,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 ,在旁边写上

3、评析 ,然后把试卷保存好 ,每过一段时间 ,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 ,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 ,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 ,还要学会“举一反三 ,及时归纳。四、以考学考 ,提高应试技能“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

4、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考试是一门学问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 ,不仅取决于扎实的根底知识、熟练的根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 ,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我们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 ,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 ,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 ,逐步

5、适应。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每次考完后 ,学生自己都应认真总结 ,教师也要尽可能讲评到位。教师讲评最好能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此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翻开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学生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属于知识

6、上、逻辑上、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原因?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