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建设资料 (2)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52379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建设资料 (2)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文明建设资料 (2)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文明建设资料 (2)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文明建设资料 (2)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文明建设资料 (2)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明建设资料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建设资料 (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文明的含义: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它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是类似于金钱等等的实物。物质文明越高,表明人类离开野蛮状态愈远,依赖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改造自然,征服宇宙,推动人类社会本身的进步创造了优越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 精神文明的含义: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精神文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

2、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人类历史上新型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特征。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渗透在整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构成一个四位一体的文明建设格局。政治文明的含义党的十六大号召我们,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三个文明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

3、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任务,又是长远目标。文明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文明与文化都有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属性,文明是文化发展的结果,是先进文化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应用写作作为一个学科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运作过程是文化建设的工具,也是文明发展的纽带,因此繁荣发展应用写作,有利于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讲,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在政治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由于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所引起的国家管理形式、结构形式的进化发展,即政体或国体、政体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机制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成果。如代

4、议制民主的确立、选举制度的推行、司法制度的近现代化、政党制度的建立、文官制度的形成等等。其中,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政治制度文明发展的最重要成果。在政治观念层面,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和政治情感的更新变化。如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正义、共和、法治等思想观念的形成、普及和发展,以及人们政治参与意识的普遍增强等等。政治观念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精神文明的其他部分一起,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发展规律,全面加强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社会

5、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和意义: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指导方针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使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方针。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意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又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

6、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明建设宣传标语1、立警为公、执法为民2、权为民所用利、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3、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4、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5、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6、知识在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7、知识不一定在书本里,也许在一些小事上,在实践中8、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9、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10、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共创文明11、建文明队伍、创文明成绩、做文明标兵12、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单位!13、文明从脚下起步,创建从你我做起!14、讲文明,先从我做起;树形象,人

7、人是窗口15、同处一片天,共爱一个家16、多一声谢谢,多一个朋友,多一声抱歉,多一份宽容1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一碗粥一碗饭,应当想想得来的不容易;半根丝半根线,常常想想得到之的艰难)18、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发展 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8、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中共中央曾多次郑重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 最早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年月日至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讨论的叶剑英准备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叶剑英在这个讲话中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

9、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年月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把精神文明建设列为重要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邓小平在题为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年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归纳为社会主义现

10、代化建设道路的十个要点之一,并第一次把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年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的会议上,作了题为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讲话,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四项必要保证”之一。同年月,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 同年月,胡耀邦在党的十二大上的报告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的论述,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

11、越性的重要表现。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一个方面。把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作为党的一个战略方针。并指出,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报告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概括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两大方面,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也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共产党的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柱。 年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把在全社会形成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振奋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年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12、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要求。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保证之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13、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年月,中央确定把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十四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同年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14、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决议提出今后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以积极健康、丰富多采、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

15、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展创文明行业活动。要大力宣传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务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全会还决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建立相应的机构。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一个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逐步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 年月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文联等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使我国城乡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有一个根本改观。随后,一个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很快在全国展开。年月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宣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确定每年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年月日,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正式成立。 年,中宣部、农业部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年第四季度,铁路、民航、交通、邮电、卫生、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