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yjk 刚性楼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52305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yjk 刚性楼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yjk 刚性楼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yjk 刚性楼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yjk 刚性楼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yjk 刚性楼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yjk 刚性楼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yjk 刚性楼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3、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 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 固版本中才可选择。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无则填0。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 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 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 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

2、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 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是宜选用剪切刚度 比。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 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 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 端所在层号填0。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应从结构最底层起 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8

3、、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 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 需要人工指定。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 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根据高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 程实际情况填写。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高规10.2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一般默认1.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

4、型应用与各 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3)按模拟施工二: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 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 理。4)模拟施工加载三:采用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接近于施工过程。 故此建议一般对多、高层建筑首选模拟施工3。对钢结构或大型体育馆类(指 没有严格的标准层概念)结构应选一次加载。对于长悬臂结构或有吊柱结构, 由于一般是采用悬挑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故对悬臂部分应采用一次加载进行设计。当有吊车荷载时,不应选用模拟施工3。19、风荷载计算信息:一般来说大部分工程采用YJK缺省的“一般计算方式”即 可,如需考

5、虑更细致的风荷载,则可通过“特殊风荷载”实现。20、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为“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抗规5.1.6条规定,6度时的部分建筑,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 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因此这类结构在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的同时,仍要 在“地震信息”页中指定抗震等级,以满足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此时,“地震 信息”页除抗震等级相关参数外其余项会变灰。21、计算吊车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22、计算人防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23、考虑预应力等效荷载工况:(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24、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在实际情况中,基础与上部结构总是共同工作的,从受力角度看它们是不可 分开的

6、一个整体。但是在设计中基础与上部结构通常分开来做,在设计基础 时,通常只考虑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而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刚度贡献 则很少考虑或者只能非常粗略的用一些经验参数来考虑。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贡献,将会低估基础的整体性,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 基础变形规律,造成基础设计在某些局部偏于不安全,而在另一些局部又偏 于浪费。SATWE程序,在上部结构计算中,增加了上部结构刚度向基础凝聚的功能。 为之后的基础计算分析提供了方便,不但能接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同时 还将叠加上部结构传来的刚度,使计算更加符合实际。25、上部结构计算考虑基础结构:26、生成等值线用数据:(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27、计

7、算温度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28、竖向荷载砼墙轴向刚度考虑徐变收缩影响:(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控制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P62) 般为缺省。先取初始值0。,在计算结 果WZQ.OUT中输出结构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如果大于15。,则应将该角 度输入此项重新计算,以考虑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2、梁刚度放大系数按10砼规5.2.4条取值: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 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和承载力的影响。一般勾选。3、中梁刚度放大系数Bk: (P80)高规522。用此系数考虑板作为梁的翼缘对梁 刚度的放大。刚度增大系数BK 一般可在1.02.0范围内取值,程序缺省值为 1

8、.0,即不放大。4、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一般默认2。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地震):(P80)抗规(GB50011-2001)6.2.13条规定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当连梁内力由风 荷载控制时,不宜折减。高规(JGJ3-2002)5.2.1条文说明指出:通常,设防烈度低时可少折减一些(6、 7度时可取0.7),设防烈度高时可多折减一些(8、9度时可取0.5)。折减系数 不宜小于0.5,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能力。6、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风):一般不折减,默认1。7、连梁按墙元计算控制跨高比:高规7.1.3: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 设计。一般默认填 4。8、普通梁连梁砼等级默认同墙:一般勾

9、选。9、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般为缺省值1。10、板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般为缺省值1。11、短墙肢自动加密:一般勾选。12、弹性板荷载计算方式:一般默认平面导荷。13、膜单元类型:一般默认经典膜元(QA4)。14、考虑梁端刚域、考虑柱端刚域(P85):高规534。一般不勾选,作为安全储 备,大截面柱和异形柱应考虑勾选此项。高规(JGJ3-2002) 5.3.4条:在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可以考虑框架或壁式框 架梁柱节点区的刚域。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刚域的有利作用,作为安全储备。 但异形柱框架结构应加以考虑;对于转换层及以下的部位,当框支柱尺寸巨 大时,可考虑刚域影响。刚域与刚性梁不同

10、,刚性梁具有独立的位移,但本 身不变形。程序对刚域的假定包括:不计自重;外荷载按梁两端节点间距计 算,截面设计按扣除刚域后的长度计算。15、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默认勾选,不勾选位移偏小,不安 全。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因为墙梁与楼板是相互连接的,因此在计算模型中 墙梁的跨中节点是作为刚性楼板的从节点的。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会由于刚 性楼板的约束作用过强而导致连梁的剪力偏大,另一方面由于楼板的平面内 作用,使得墙梁两侧的弯矩和剪力不满足平衡关系,所以程序增加该选项,默 认勾选。如不选择则认为墙梁跨中节点为弹性节点,其水平面内位移不受刚 性楼板约束,此时墙梁的剪力一般比勾选时偏小。1

11、6、结构计算时考虑楼梯刚度:一般默认勾选。(建模时,不建楼梯)17、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相当于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自动 实现梁板边界变形协调,计算结构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应勾选。18、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梁向下相对偏移:默认缺省。 一些传统的做法在计算梁与楼板协调时,计算模型是以梁的中和轴和板的中 和轴相连的方式计算的。由于一般梁与楼板在梁顶部平齐,实际上梁的中和 轴和板中和轴存在竖向的偏差,因此, YJK 中设置了【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 虑向下相对偏移】来模拟实际偏心的效果,勾选此参数后软件将在计算中考 虑到这种实际的偏差,将在板和梁之间设置一个竖向的偏心刚域,该偏心刚 域的长度

12、就是梁中和轴和板中和轴的实际距离。这种计算模型比按照中和轴 互相连接的模型得出的梁的负弯矩更小,正弯矩加大并承受一定的拉力,这 些因素在梁的配筋计算中都会考虑。19、刚性楼板假定:(P97、P196198)不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对所有楼层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整体指标计算采用强刚,其他计算非强刚:一般勾选此项高规5.1.5条规定,计算结构整体指标(内力、位移、周期等)时采用强制刚 性楼板假定,进行内力分析和计算配筋时不采用强刚。凡是没有特殊设定的楼板,程序默认为刚性楼板。20、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 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

13、板3、6情况。但已 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21、多塔参数:(P225232)用于多塔结构。自动划分多塔自动划分不考虑地下室可确定最多塔数的参考层号各分塔与整体分别计算,配筋取各分塔与整体结果较大值。22、现浇空心板计算方法:用于带现浇空心板的结构。一般不勾选。 交叉梁法、有限元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23、考虑P-效应:(P84)具体应根据程序计算结果wmass.out中的提示来确定 是否勾选。高规(JGJ3-2002) 5.4节给出由结构刚重比确定是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原 贝V;高层民用钢结构(JGJ99-98) 5.2.11条给出对于无支撑结构和层间位移 角大于1

14、/1000的有支撑结构,应考虑P-A效应。组合系数:恒载默认1; 活载默认0.524、增加计算连梁刚度不折减模型下的地震位移:默认缺省25、梁自重扣除与柱重叠部分:为了安全储备,一般不勾选。26、楼板自重扣除与梁重叠部分:为了安全储备,一般不勾选。27、输出节点位移: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28、地震内力按全楼弹性板6计算:(P197198)用于板柱-剪力墙结构、厚板转 换结构。屈曲分析: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风荷载基本参数1、执行规范:GB50009-20122、地面粗糙度类别:(P70)A: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

15、: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3、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 (P70)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 用,但不得小于0.3KN/m2。一般情况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可按100 年一遇的风压采用;对于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其风压是否提高,可 由结构工程师根据结构的重要性按实际情况确定。4、风荷载计算用阻尼比():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5%,有填充墙钢结构2%,无填充墙钢结构1。砼规11.8.3,抗规5.1.5、9.2.5,荷规8.4.4,高规11.3.5及条文说明。5、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WZQ.OUT )乘以折减系数后回代。6、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WZQ.OUT )乘以折减系数后回代。7、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高规422。程序默认值为1.0,对风荷载 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8、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KN/m2):默认与风荷载计算的基本风压(50年一遇)取值相同。对于超过150m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