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什么》设计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521527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是什么》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声音是什么》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声音是什么》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声音是什么》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声音是什么》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是什么》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是什么》设计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姓 名 徐向平单 位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单位(学校)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邮政编码 212136联系电话 13775549925E-mail地址 题 目 声音是什么授课时间2012.9 所属学科 物理适用年级 八年级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1、经历探究活动,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声源的特征?2、经历探究活动,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根据你的活动体验,哪种介质传声效果最好?3、类比分析知道声音的实质是“波”4、经历测量声速的朴素过程!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6、组装简易“声音灭火装置”,体验声音具有能量

2、。7、对转换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有初步的感谢认识,有主动动手探究的欲望。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本节课是学生初学物理知识的第3课时,学生学习兴趣的呵护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关注点之一。虽然声音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本节内容处处需要学生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这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是较高。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到“物体振动发声”是第一次思维转换;“声音的本质是波”更是抽象地类比演绎,因此,本节课一定要让学生活动充分!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引入请同学们设计方案:一张纸、一

3、杯水、一根橡皮筋、一根音叉,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 生:设计方案,并及时展示交流! 师:参与设计,帮助学生改进不明显的设计。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活动一:师:敲击音叉使之发声,并请同学仔细观察音叉。问:你能发现什么明显的现象吗?生:没有现象师:将发声的音叉叉股伸入水中。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水花四溅 师:将没有发声的音叉叉股伸入水中。问:还有水花四溅的现象吗? 生:没有 师:重复以上步骤两次。问:以上两种现象的比较,你能发现“音叉在发声时有了什么变化吗?” 生:叉股在振动活动二:师:将发声音叉的叉股接触学生的手背。问:有什么感觉? 生:麻、在振动 师:同学们将手贴

4、住自己的喉咙,连续发出“啊”的音,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能感觉到喉咙在振动。活动三:师:要使正在发声的音叉立即停止发声,怎么办? (进行活动) 生:使振动停止。分析得出结论结论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方法提示:看不见振动,不等于物体没有振动!可以用“转换”的方法将振动放大。活动四:师: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 弹起(如图)师:多媒体播放“自然界的声音”(教参配套资源)活动五:师:吹竖笛结论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2.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活动六:每两位同学配合,如图12所示,将衣架挂在

5、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如果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试一试,还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吗?结论3.固体也能传声,且效果比气体好!活动七:师:在小的透明塑料袋中装入一些硬币,将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入袋内,调节塑料袋内空气的多少,使塑料袋能近似悬浮在水中。试一试,还能听到音乐声吗? 结论4.液体也能传声! 活动八:师: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中, 再把瓶内空气逐渐抽出,声音有何变化? 生:声音在逐渐变小 师:请同学们进行推理:如果瓶中的空气被抽光了,还能听到声音吗? 生:不能听到 结论5.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实

6、质是什么?活动九:师:在水槽中央放置一个大小合适的小塑料球,提起一小段后再放手,问:同学们看到水面出现了什么?(用视频展示台投影到屏幕) 生:出现了水波 师:塑料球上下振动能沿水面传出去,并且形成了稳定的形成,我们把它称为“波”。 师:多媒体播放“振动沿弹簧传播”形成“波”(教参配套资源)。 师:阅读课本P9,类比图1-5、1-6和1-7可知:声源的振动沿介质传播时,也能形成稳定的波形,因此,能够得出什么结论?生: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声波。结论6:声音也是一种波,称为声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4.声音为什么能使其它物体的行为发生变化?活动十:每个小组同学利用提供的易拉罐(截取底部)、橡

7、皮膜、橡皮筋等器材组装一个简易灭火器。 生:组装灭火器。 师:将简易灭火器的口对准蜡烛火焰,用手指分别轻弹和重弹橡皮膜,观察火焰的变化。 生:发现火焰随着手指弹动而晃动,当重弹时,火焰会熄灭。 师:声波能使火焰晃动,表明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称为声能 师:多媒体播放“随声音舞动的火焰”(教参配套资源)介绍:医学上的超声碎石的原理。 结论7:声音具有能量,称为声能。5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活动十一:将学生带上操场,请体育老师配合开响发令枪,同学们在发令点附近观察冒烟和枪声产生的先后。 生:分辨不出先后冒烟和枪声是同时产生 请体育老师配合在100m直跑道的起点开响发令枪,同学们在终点处观察。当看见

8、冒烟时开始利用秒表计时,听到枪声时停止计时。 生:先看到冒烟,后听到枪声。 请同学们从看见冒烟时开始利用秒表计时,听到枪声时停止计时。生:大约相隔0.3s左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速度约为340m/s。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读一读。结论8: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课堂小结:课堂反馈结合“当堂反馈练习”课外拓展1.利用一次性茶杯、棉线等物品,制作“土电话”,并能有效使用。2.网上阅读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http:/ 2.能分组的实验,尽量分组,使学生有充分的体验; 3.关注网络资源的运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1.语言激励评价:回避简单的“好”与“不好”的评价词。对学生表述的评价:给出“你的表述用语规范!”、“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能不能换种说法”等“启迪”是最好的评价;对动手操作的评价:“你的操作现象明显!”、协助学生改进操作,使之获得成功!保护学生的兴趣比学到简单的知识更重要。 2.学生相互欣赏评价:让最先成功者当众展示来自同伴欣赏的眼光,是触动学生自我成就动机的最纯源泉。 3.文本反馈评价:当堂对“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以文本形式再现及时巩固提高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