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基础、柱钢筋安装技术交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516694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基础、柱钢筋安装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7、基础、柱钢筋安装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7、基础、柱钢筋安装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7、基础、柱钢筋安装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7、基础、柱钢筋安装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基础、柱钢筋安装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基础、柱钢筋安装技术交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封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者: Pan 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技术交底记录一、施工准备( 一) 作业条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根据没计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 选择适当的进料长度, 以免浪费,并把钢筋加工成型。2、钢筋表面的铁锈在绑扎前清除干净;尺寸规格在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弹好独立基础、柱、梁等外边线。4、钢筋工人应经专业培训并获得专业技能证书,才能上岗操作。5、预制带火烧丝的水泥砂浆块或购置塑料卡作保护层。6、作好技术交底。( 二) 材质要求1、钢筋原材:应有供应商资格证书,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当加工过程中发

2、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2、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行标识。成型钢筋必须进行覆盖,防止雨淋生锈。3、铁丝:可采用 2022 号镀锌铁丝 ( 铅丝 ) 。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4、垫块:采用具有合格证书得预制垫块。( 三) 工器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二、质量标准( 一) 钢筋工程1、钢筋加工工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 主控项目1)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 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2) 对有抗震设

3、防要求的框架结构, 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4) 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A本工程所有梁、柱的箍筋末端做成不小于135的弯钩,弯钩端头长度不应小于 10d。B柱、梁末端做成不小于90的弯钩,弯钩端头长度符合设计要求。(2) 一般项目1)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

4、、颗粒状或片状老锈。2) 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3)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的规定: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净尺寸允许偏差为 10mm;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允许偏差为 20mm;箍筋的内径尺寸允许偏差为 5mm。2、钢筋安装工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 主控项目1)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采用机械连接。2) 套丝机必须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 钢筋丝头的牙形、 螺距必须与连接套的牙形、 螺距相吻合, 有效丝扣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的 1/2 。3)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 一般项目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

5、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 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3)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 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 35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 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连接区段内, 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50。4)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

6、的 0.25 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 倍,且不应大于 100mm;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 倍,且不应大于 200m;质量标准项目允许偏差( mm):绑扎钢筋长、宽允许偏差10;网眼尺寸允许偏差 20;绑扎钢筋骨架长允许偏差 10,长宽允许偏差 5;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 10;排距允许偏差 5;保护层厚度基础允许偏差 10;柱、梁允许偏差 5;板、墙允许偏差 3;钢筋弯起点位置允许偏差 20;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允许偏差 20;预埋件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 5;水平高差允许偏差 +30。(注: A、检查预埋件中心线

7、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B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 1.5 倍的尺寸偏差。)三、工艺流程:1、独立基础钢筋绑扎:用粉笔在地上画出纵横钢筋间距- 按照画出的间距进行排放、安装2、柱筋绑扎套柱箍筋 - 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 - 画箍筋间距线 - 绑箍筋四、操作工艺( 一) 柱钢筋绑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 个,绑扣要向柱中心。2、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接头的搭接

8、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柱竖向筋采用机械连接时,按规范要求错 50接头位置,上下层接头间距大于 35d。第一步接头距楼板面大于 500mm且大于H6,不在箍筋加密区。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5、柱箍筋绑扎(1)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2)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3)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4) 本工程为一级抗震柱箍筋端头应弯成 135 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 lOd(d 为箍筋直径 ) 。(

9、5) 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小于等于 100mm的要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 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30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同时可采用钢筋定距框来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五)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2、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熟悉图纸按要求施工。3、箍筋末端应弯成135 度,平直部分长度为l0d 。5、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6、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倒。7、绑板的盖铁钢筋应

10、拉通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观感不好。8、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 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9、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六、安全防护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佩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具。2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取得有效钢筋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学徒必须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工作。3密切注意基坑土方及围护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刻上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雷雨时必须停止露天操作,预防雷击钢筋伤人。钢筋断料、配料、弯料等工作应在钢筋加工棚内进行,不宜在绑扎现场进行断料、弯料或配

11、料。5搬运钢筋要注意附近有无障碍物、架空电线和其他临时电气设备,防止钢筋在回转时碰撞电线或发生触电事故;6绑扎立柱和墙体钢筋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3m以内的柱钢筋,可在地面或楼面上绑扎,整体竖立,绑扎3m以上的柱钢筋,必须搭设操作平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潘宏亮个人所有This articleincludessome parts,includingtext,pictures,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an Hongliangs personal ownership.用户可将本文的

12、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 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rights of this websi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