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健工作常规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51549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孕期保健工作常规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孕期保健工作常规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孕期保健工作常规1.精品文档.孕期保健工作常一、孕早期(孕13周内)1.对孕妇做到三早:早发现、早检查、早确诊,建立孕产妇保健册。2.详细询问病史,查血、尿常规、血型、肝功能、心电图,进行各型肝炎、性病及TORCH筛查,必要时做 “B”型超声波检查。3.指导孕妇避免病毒感染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并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和宣教。4.发现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其它高危因素,进行相关科室诊治,对不适合继续妊娠者,提出医学指导意见。二、孕中期(孕1327周)1.每隔4周进行产前检查一次,高危孕妇增加复诊次数。2.询问孕妇健康情况,了解胎动出现时

2、间。3.测量体重、血压,检查有无水肿及其它异常,复查尿蛋白。适当补钙,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4.查胎位、听胎心,测量子宫底高度及腹围,注意胎儿大小,判断是否与孕周相符及有无羊水过多,每次检查均应填好妊娠图。5.孕16-24周做超声产前诊断,发现胎儿异常,提出医学指导意见。6.对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进行糖尿病筛查。7.进行卫生、营养、心理咨询指导。8孕20周起计算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当MAP85mmHg表示有发生子痫前期的倾向;当MAP140mmHg时,易发生脑血管意外】三、孕晚期(孕28周以后)1.每隔2周产前检查一次,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高危妊娠增加检查次数

3、或住院治疗。2.询问孕妇有无头痛、眼花、水肿、阴道出血等特殊症状出现,了解胎动情况。3.指导孕妇自行监测胎动,记胎动卡。4.测量体重、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检查有无水肿,每次查尿蛋白,适当补钙,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5.查胎位,若有异常及时纠正。6.听胎心,若有异常行电子胎心监护。7.测量子宫底高度和腹围,注意羊水量,判断胎儿发育情况,积极防治胎儿宫内发育迟缓。8.每月复查血红蛋白,及时纠正贫血。9.孕30周行骨盆内外测量,孕37周后注意胎先露入盆情况,了解头盆关系。10.孕39周查NST,测胎盘功能。11.帮助孕妇做好母乳喂养的身心准备,介绍先兆临产症状及产时注意事项。12.预测分娩方式

4、,决定分娩地点,选择分娩时机。高危妊娠管理常规一、高危妊娠范围1. 特殊基本情况:年龄20岁或35岁,体重40公斤或80公斤,体质指数24,身高145公分,有先天异常或遗传疾病家族史;2. 不利环境、社会因素,文盲,经济困难,无产前检查,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3. 异常孕产史:流产3次,死胎死产史,婚后多年不孕,新生儿死亡史等。4. 孕早期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孕妇忌服药物,放射线接触史,可疑致畸物质接触史及职业毒物接触史。5. 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病等。6. 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或过少等。7. 可能发生分娩异常的因素:胎位异常,巨

5、大儿,多胎妊娠,骨盆异常。二、按衢州市高危妊娠评分表,每次产前检查每次评分,筛选高危妊娠。三、高危妊娠的管理程序(一)筛查与评定1.初筛:孕妇在乡镇级医院进行早孕检查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化验等,进行高危评定,及早发现高危孕妇。2.复评:孕妇在以后的每次产前检查时发现新的高危因素要及时评定。一般在妊娠2028周、3236周、临产前各复评一次。3.凡属妊娠禁忌者,尽早动员终止妊娠。(二)登记管理1.各级医院在早孕建卡时应进行高危妊娠登记,并在孕产妇保健册上作红色高危标记,以加强管理。2.各级医院产科门诊应进行高危妊娠登记,并了解其发生、治疗、转归的全过程及妊娠结局。对新发现的高危妊

6、娠对象应在孕产妇保健册上做红色高危标记,有专人对档案进行整理和检查,并负责与孕妇之间的联系,了解其治疗、转归过程。(三)转诊及随访1.乡、镇医院筛查出的10B分以上的高危孕妇,应及时转区级或市级医院。2.区医院接受乡镇级医院转诊的高危孕妇,对高危评分达20C分及以上的孕妇,应视病情转入市级医院,并负责详细介绍病情及治疗过程。3.区、市级医院接受的高危孕妇根据其危险程度,可在门诊或病房治疗,凡未按约定时间来诊者,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追踪随访,达到治疗的目的。4.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转入的高危孕妇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进行检查和处理,经治疗好转但未临产的高危孕妇,应继续观察直至分娩。5. 一般高危孕产妇

7、做好专册登记,按月上报,重度高危孕产妇及时上报区妇保院妇保科,各医院发现的重度高危孕产妇,也应及时上报。 (四)监护与处理高危孕妇的监护包括对孕妇及胎儿两个方面。1.高危孕妇的监护包括各种高危因素对孕妇及胎儿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高危因素的动态变化。2.胎儿的监护包括胎儿生长发育的监测,先天异常的筛查,胎儿胎盘功能的监测及胎儿宫内储备能力及成熟度的监护等。通过监护与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促进高危因素的转化,必要时可选择在母体最有利的时机进行适时计划分娩。3.产时应有计划的对高危孕妇加强高危因素的监测及胎儿安危状况的监护。儿科医师应配合做好高危儿出生的抢救工作。4.做好高危妊娠的病情转归的监测,及高危儿

8、的特殊监护。5.各级医院必须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有内、外、妇、儿等科室医务人员组成的高危孕产妇抢救小组,负责处理本院或基层转来的高危孕产妇,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 (五)统计与评审 1.要求各医院产科必须建立高危妊娠统计与评审制度,每月对本院分娩的高危妊娠评审与统计一次,并将每月高危妊娠的发生数、转归数等情况上报妇幼保健院保健科。 2.妇幼保健科负责掌握本地区高危妊娠管理的动态,重点对高危孕产妇死亡及筛查出有临床指导意义及值得吸取经验教训的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研讨,市(县)每半年由围产协作组进行讨论与评审,提出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干预对策。产期保健工作常规密切观察产程,正确处理分娩,提高接产质量,重

9、点抓好“五防”、“一加强”、“母乳喂养指导”。一、五防1.防滞产:细致观察产程经过,做好产程图监护。(1)第一产程:每2小时观察一次宫缩,需连续观察三次宫缩,注意宫缩间歇,持续时间及强度。(2)每24小时做肛门检查(必要时做消毒阴道检查)宫颈扩张大小与胎儿下降程度,并详细记录在产程图上。(3)严格按产程图时限处理产程。I初产妇潜伏期达到8小时应做警戒线,如16小时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达4小时应做警戒线,8小时或宫口有2小时无进展为活跃期延长或停滞,产程到警戒线时应考虑可能难产,要找出原因,积极处理,如产程延长或停滞时,应及时终止妊娠。初产妇第二产程持续1小时为警戒线无进展,2小时为第二产程延长

10、,应及时进行阴道检查,尽快结束分娩。(4)正确使用催产素引产与催产。2.防感染:(1)严格执行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正确应用预防性或治疗性抗生素。(2)结扎脐带应注意无菌操作。(3)对胎膜早破12小时以上,或临床宫内感染可能者应给予抗生素。 3.防产伤:做好产程各阶段的处理,及时适度地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处理难产。4.防出血:及时发现认真处理各产程出现的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处理好第三产程,严密观察第四产程(即胎盘娩出后2小时)。5.防窒息:预防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处理好初生儿第一次呼吸,预防并加强初生时保暖工作。(1)严密监测胎心:一般孕妇产程中:第一产程1小时听一次胎心,

11、第二产程10分钟听一次胎心。高危孕妇产程中,第一产程30分钟听一次胎心,第二产程5分钟或宫缩后听一次胎心,有条件时可用胎心监护仪监测,每次听胎心必须持续30秒以上。如产程中发现胎心120次/分或160次/分,或快慢不均时,应连续听1分钟以上,并同时吸氧及检查原因,及时处理,尽快结束分娩。(2)观察羊水性状:如羊水度污染而不能立即阴道分娩时,应行剖宫术结束分娩,如羊水污染I一度,可严密监护下观察产程进展,如伴有胎心或羊水改变应结束分娩。(3)处理好新生儿第一口呼吸,要求在新生儿第一口呼吸前及时用吸痰管清除新生儿口腔、鼻腔的粘液和羊水。(4)新生儿生后1分钟、5分钟分别行阿氏评分。二、一加强加强孕

12、产妇,尤其高危孕产妇的分娩监护、会诊与转诊。(1)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高危孕产妇及难产。(2)会诊与转诊。A.对危重、紧急病人及时组织会诊及抢救。B.对重症、疑难病人,不具备处理条件时应及时转诊。C.必需具备通讯、输血设施及救护车等。三、母乳喂养指导进行产后半小时内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持续半小时以上。指导和帮助母乳喂养技术。新生儿保健工作常规(一)出生前准备1.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人力、物力准备。2.为新生儿创造适中的微环境,方式可根据医院条件采用开放暖箱,白炽灯,热水垫,培育箱等。(二)出生时的处理1.清理呼吸道二挤一吸,即胎头娩出后挤净口鼻咽腔粘液,胎体娩出后再次挤净口鼻腔粘液,并用吸引管或负

13、球吸净口鼻咽腔的粘液。2.擦干全身,并盖以干燥,温热的敷料,或放置开放暖箱下,再处理脐带。3.如有新生儿窒息则即刻按卫生部新生儿窒息,常规进行复苏。(三)出生后的处理1.全面评估新生儿(1)Apgar评分:出生后1.5.10分钟各评一次,对窒息儿要连续评估直到Apgar评分8分。(2)生长发育评估:根据中国15省市新生儿体重、身长、胸围、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判断生长发育与胎龄关系,分为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与大于胎龄儿。(3)成熟度评估:根据Dubuwifz法或简易胎龄评分,判断实际胎龄,推测生活能力。(4)详细体格检查及高危因素评估:认真复习母亲妊娠分娩经过及胎儿历史,并结合详细、系统的体格

14、检查,确定新生儿有无畸形、高危因素及其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保健措施,如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窒息儿等。2.新生儿的安置正常新生儿及低危新生儿应母婴同室,高危新生儿送人高危新生儿室或新生儿加强监护中心(NICU)。3.新生儿喂养(1)无母乳不宜喂养指征者应鼓励母乳喂养。(2)认真贯彻WHO/UNICEF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3)严格掌握添加母乳以外食物的医学指征。(4)禁止接受馈赠的代乳品及宣传推销代乳品。(5)如母亲或新生儿有不宜母乳喂养指征时,在医院内要指导如何选择及配制代乳品。4.预防接种(1)凡无禁忌症者应在生后24小时内注射卡介苗及乙肝疫苗,必要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认真填

15、卡,并交代出院后继续免疫注射程序。(3)凡住院期间不能接种者,应在出院后及时补种。5.预防感染(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新生儿护理常规,避免医源性感染。(3)监测院内感染情况,如有暴发流行,如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等,应及时上报并阻断感染扩散传播的途径。6.开展先天性疾病筛查。 产后访视工作常规一、产妇访视内容1.产后常规访视3次,时间分别为出院后3天内、第14天、第28天,有异常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2.了解一般情况: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心理状态等。3.测体温、脉搏、血压。4.检查:乳头有无皲裂,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汁分泌量,乳腺管是否通畅。子宫底高度、子宫硬度及压痛。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热、痛。观察恶露量及性状。5.宣传母乳喂养方法及科学育儿。6.指导避孕方法。二、新生儿访视内容1.了解出生史和生后的情况,观察新生儿面色、精神、呼吸、睡眠、哭声、吸吮和大小便等。2.测体温、称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