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 非常重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050864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 非常重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 非常重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 非常重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 非常重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 非常重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 非常重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 非常重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 非常重要原文地址:道家持手印打坐及练功层次(非常重要)作者:东方佛易道松阴传道图图中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道教修炼秘传手印与盘腿法及退符法田诚阳清阳子(即田诚阳)按:由于不断有些网站读者,发来电子邮件,请教掐诀的具体做法,特由巴塞罗那清静宫,撰文加以阐释。当今许多人学习道教静坐,但是往往苦于念头难除,及无法得气,其实这与静坐时的手印要诀,存在极大关系。倘若得法,则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道教修炼的手印,自古以来都在师徒间秘密传授,因而世人罕知。为了使大家不再疑惑,现在打破框框,将其中要诀,详细公开于此。修炼时双手结印,道教称为掐诀,又称抱诀或抱印。修炼手印,在道教

2、内部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又称太极诀或太极印。具体做法是:两手掐诀之时,男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四指(女子右手虎口,抱左手四指。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而以右手虎口,抱左手大指(女子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大指)。同时,两手大指梢,各自接触另一手心的劳宫穴(在手心正中凹陷处)。这样两手拇指在虎口形成太极图形状(大指相互在另手的手心,就是太极图的两个眼睛,用来接通自身阴阳二气),其余四指代表八卦,两手一阴一阳,故此称为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如是阳手护阴手,阴手抱阳手,即是道德经负阴抱阳之义。两手合在一起,就象接通了电源的正负极,阴阳二气自然接通。而且阴阳结合之后,马上

3、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气场,心情自然平静下来,两手迅速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如此心自然静,念自然停,身自然安,气自然行,对于静坐修炼有不可思议的效果。不惟如此,即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如果有片刻清闲,或者在地铁和乘公共汽车之时,两手结印,平静养神,亦常常出现神奇的效果。但是坐车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因为入静,而坐过了站。盘腿的方法,一般人认为五心朝天的坐姿最好,其实这种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稳固不倒,坐三天、五天甚至一个月,都不会倒。但是一般人,如果不是专门修炼或者闭关,没有必要强制自己,把两条腿压得生疼,来学习这种坐式,不光难以入静,弄不好容易把韧带拉伤,反而多走弯路。盘腿的目的是为了修炼,而修炼不

4、是为了盘腿。所以我们提倡自然的方法,两条腿可以单盘(即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也可以便盘(即两腿交叉),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如果盘腿太痛苦,也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但是无论如何盘腿,都要注意手和脚是相反的。即男子结印左手在外,而盘腿时右腿在外;女子则相反,结印时右手在外,盘腿时左腿在外。女子丹法,亦有专门的跨鹤坐式,亦遵此原则。退符法,一般人也称为收功,请参看修道入门或中华道家修炼学中关于吐纳一节的讲述。或问道教修炼与佛教禅定的手印,有何不同?佛教禅定印是佛陀入定时所结的手印,又称为法界定印,即两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禅宗偏重于修

5、性,所以这一手印,使人较易进入静态。而道家是性命双修,所以修炼所用的太极印,不光是容易入静,更加能够连通人身阴阳二气,使其自然运行,因此会比较容易得到气的感觉,有利于补充人体精气神,并与天地之气合为一体。结印手式,可以参照下图:静功法诀-田诚阳道教修炼学-静功法诀静功的内在法诀?(1)听息?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

6、来,以道教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为最好。?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

7、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2)观光?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

8、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已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

9、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

10、息之息,谓之真炁?;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道教修炼学的阶次-田诚阳道教修炼学的阶次?中华丹道修炼,包括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五层阶次。下面作以简要介绍:?一、筑基炼己?筑基炼己阶段,天元丹法称为筑基,人元丹法称为炼己,其实均为筑基之义。此步功夫如同盖房子打地基的阶段,是一切修炼的基础工作。筑基的程度越深,往上修炼的层次也就越高。此步功夫的方法一般包括止念、入静、聚性、回光、独立、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等,因为老师传授不同而略有差异。筑基的作用是为了补足精炁?神三宝之亏损,为修炼内丹作好药物方面的准备工作。可以初步达到祛病健体、调和身心、延年益寿

11、之效果,享受现实的人生。二、炼精化炁?炼精化炁?,是将自身元精化为阳炁?,通过周天火候运行任督二脉,采入丹田,使得神炁合一,又称小周天。采炼日久,可以炼丹。此步功夫主要针对中老年人说法,补足后天亏损,达到返老还童、恢复青春的目的。?三、炼炁化神?炼炁化神,是在返还童体之后,周身关窍进一步打开,经脉俱通,又称为大周天。此时人身之炁?进一步与天地之炁?相合,天人感应,而后采取太虚中先天之一炁?,配合自己元神而修炼之。使得神炁?抟结,结胎于中下二田之间,和合凝集,以养大丹。丹书云:金丹一粒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此时阳神成就,可证肉体长生。性命合一,进入混沌,如同胞胎婴儿,称为返老还童。?四、炼神还

12、虚?经过炼精化炁的阶段之后,即由肉体修炼(又称仙功)转入精神修炼(又称道功),进一步涵养自己阳神,使其归于虚无,又谓之真空炼形。是为返童还婴。此步功夫,可以达到阳神出窍,谓之出神。?五、炼虚合道?炼虚合道,又称粉碎虚空。进一步将先天虚无之阳神,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之大道,出现百千万亿化身。即庄子所云:上与宇宙同体是也。此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可谓返虚合道,功成道备。?静功止念法-田诚阳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

13、好。止念之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讲述:1、平时如何止念我们所讲的修炼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这和一个的日常的生活密不可分,即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可以进行修炼联系在一起,当然收益最大。相反,如果一个专门静坐之时一本正以,下坐之后又去胡思乱想或者大动肝火,不光静坐得到的益处就此赔个一干二净,再去炼功肯定也不会炼好。所以,一个人的炼功生活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要想把止念的功夫炼好,就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注意修心、修性、修德、修念。对于在外部环境之中,平时如何才能做到修养心性?自己内部的心态修养,如何才能保持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观?这一方面,道家的处世哲学和为人之道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此,笔者在此讲述道家

14、的三项准则:(1)欲正人,先正已;欲人敬,先敬人。为了处理好人际关系,保障个人的功修,着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修正别人,首先就应当修正自己让别人接受;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应当尊重别人。这样一种推已及人的人生观,并非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也不是一种自贱自卑的消极态度,而是表现也一种发自内心的旷达胸怀,以道德心,文明待人。以便排除一切外来干扰,精进修持自己的功夫。那么,如果修正不了别人,也没有必要生气上火,相反正是修正自己的良好契机。这种事情本身,就是对于静功修持者的一种考验。只有在实际生活之中不断磨炼心性,才能逐渐增益自己的功修。古人云:大隐居尘、何必深山守静

15、孤,就是这个道理。(2)事情则应,事过则忘。人生在世,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那么,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呢?就是要在事情来了之后,应当不慌不忙地坦然去做,并且尽量争取做得圆满无缺,这样心中就不会留下遗憾。同时,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去考虑其他的事情,如果背着其他的负担去做一件事情,就不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也许节外生枝,反而更加增添了另外的麻烦,同时也扰乱了内心世界的平静。事情完成之后,有了空闲,就把这件事情彻底忘掉,心中不留任何负担,就象没有发生这件事情一样。这样事后无心,即可心中无事,思想上没有负担,杂念也就同时跟着减少,无形之中功修随之精进。(3)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一般人的心理,自己得到什么就会欢天喜地,自己失去什么反而烦恼忧伤,自己的心成了外界事物的奴隶,不能自已做主,可是自己又不觉察。修炼的人,内心的境界高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般所自己认为的得与失、祸与福,其实都是自己心中想的,掩盖了自己的本性真心。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绝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古代有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是边塞有位老人,他的一匹马丢了,邻居很替他着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这是一件好事。后来这匹马自动回家了,并且带来一匹马,邻居又向他祝贺,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这不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