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世说新语》感想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507131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世说新语》感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三《世说新语》感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三《世说新语》感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三《世说新语》感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三《世说新语》感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世说新语》感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世说新语》感想(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阅读初三世说新语感想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全书共36篇1130那么,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直至刘宋初年近300年间的人物故事。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世说新语感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三世说新语感想1见微知著乎?以偏概全也! 三国之管宁,避乱世于草莽,身布衣以终老;华歆,登高堂至宰辅,为高官传清誉。“割席断交”这个故事,世人耳熟能详,讲得即为管宁与华歆的故事。现常被用来表示,不可以与志向不一样的人结交为朋友。故事中,管宁见了金子“挥锄与瓦石不异”,世人褒赞有佳。而华歆拾起来,知道是一块金子后也随手抛弃,不也表达了他不在乎钱财吗?世人又何为贬损?何来“志

2、不同道不合”之说?又两人同席温书,见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华歆之所以出去看热闹,也只能说明他读书注意力不集中,大概也并不可以确切地评判他的人生志趣吧。管宁、华歆、炳原皆为三国名士,有“一龙”之称。华歆是龙头,炳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管宁与华歆又为同窗交好,既是朋友,管宁又怎会只因为好朋友出去看了一下热闹就闹绝交,这难免让人在看文章时引起疑心。是管宁的“小题大作”?抑或是世人的“以偏概全”之说?确实,文中金块象征着财富,轩冕象征权利尊贵。由于社会时代的因素,魏晋时期文人普遍崇尚清谈,一局部文人尤显得特立独行,守着“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傲世姿态,远离世俗,归隐山林。如此,管宁

3、成就了超逸之名,华歆畅达仕途反而流俗。管宁成为了正面的道德品行典范,华歆注定要遭受士人的不屑。然而,管宁饱读诗书后明白了世情,从而选择全身远祸,还乡做了隐士,与华歆的满腹经纶用于经天纬地,施民以惠政,终究孰浊孰清?据记载,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且功就之时,他不计前嫌,不萦私怀,屡荐昔日故友管宁出仕,大有让位以贤之高态,实在让人感佩。华歆如此德才兼备之人,后世的声誉却一直因“割席”而受累,着实令人扼腕!两件很小的事情,足见士大夫品评别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知著,确有可取一面,但仅因小事就武断绝交,认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向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管宁因朋友一二细

4、节不符合自己做人标准,便断然与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须知:守一身之清固然可嘉,然忍浊染身,辟世之清,更堪一表!初三世说新语感想2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开展到必须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看了世说新语就能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资料和形式了。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绘。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

5、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经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气。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经过与华歆的比拟,赞扬管宁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境好时大家没事,心境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欢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我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齐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快乐或者生气

6、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我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可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涉及到。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答复说:“卖它必须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我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那么玄远冷隽,记行那么高简瑰奇”。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

7、的描绘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经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敏现,跃然纸上。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了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心吝啬的本性。从另一方面谈,世说新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由于魏晋之际品评人物重视仪容辞采的风气较汉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凭只言片语和某个细节来论定一个人的优劣,或据此而援引这个人入官,如“雅量”记载王王旬做桓温的主簿,桓温想提拔他。有一次成心突然骑马冲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这种测验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从此得出是“公辅器”的结论,尤其荒唐。又“文学”篇王衍问阮修:“

8、老庄与圣教同异?”阮答复说:“将无同。”王衍很赏识这“将无同”三个字,即请阮修为椽。这就是著名的“三语椽”的故事。这两个例子足证明当时重容止,言谈的风气之盛。在虚无、厌世的思想根底上,魏晋士大夫都消极、颓废,或古怪、放纵,时时流露出生死无常,叹老嗟伤的感慨,饮酒浇愁和养生服药,也成为一种风气。世说新语从很多方面写下了这些资料。“任诞”篇说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时一杯酒”;“言语”篇记桓温因见旧时种的柳树长大,哀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泪,即足以反映当时士大夫的衰败、灰色的人生观。此外,世说新语还记叙了一些人的优良品质,如荀巨伯的重义轻生救护朋友,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悔过等。全是有意义的

9、小故事。对魏晋统治阶级的凶残、丑恶、奢侈等也做了详细的描绘。初三世说新语感想3滕梓帆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等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里面的小故事有一千多那么,每一篇小故事都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或获得财富,应当经过自我的老实、努力。而华歆呢却总想着不劳而获,对于有着华美车马的贵人非常羡慕,而把自我应当做的,努力读书进步自我的本领,实现人生目的忘到了脑后。这样的人喜欢投机取巧,为到达目的,什么坏事都能做得出来。所以,管宁看不起他,选择了和他断交。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爱贪小廉价,爱慕虚荣,总想不劳而获。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专注,不能三心二意。“一寸光阴

10、一寸金”,作为学生,我们上课时必需要进步效率,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认真听讲,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能有时间做自我想做的事情,提升自我的综合本领。而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不懂得之个道里,课堂上尽管一声不吭,但始终处于游离状态,什么也没听进去,还不得不靠课后很辛苦地花很多时间低效率地补课。就拿“管宁割席”一文来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两件事,其一是,三国时期的管宁和华歆在一齐锄地种菜。他们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把金子当作瓦片一般,视而不见,照旧挥锄种地,而华歆却想要拿起来,据为己有。其二是,两人在一张凉席上读书,有华美的马车经过,管宁不予理会继续读书,可是华歆却丢下书本跑出门外凑热闹。管宁于

11、是割席和他绝交。“学弈”这篇文章也同样令我印象深入。弈秋是全国最会下围棋的人之一。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虽然看似在听,心里却想着有天鹅飞来,要拿弓箭去射它。即便两个在一齐学习,效果却天差地别。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的资质有差异,而是因为做事的专心程度不一样。世说新语中尽管都是一个个小故事,可是都蕴含着很深的哲理,让我们感悟很多,真是一本好书。初三世说新语感想4阅读世说新语,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重的学习学习气氛。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述,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

12、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满意,准备用“家法”惩罚。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被斥责的这位答复时那么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这里且不管郑玄的不管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气氛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

13、其分。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这又不禁让人想到如今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重的学习气氛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文人为了讨论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修养却是我们如今做研究和国家开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

14、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开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更值得一提的是,世说新语关于文人对妇女态度看法的文章,谢太傅问陆退:“张凭为什么为母亲作悼念的诔文,而不为父亲作?”答曰:“这自然是因为男子的品德已经在他的事迹中表现出来;而妇女的美德,那就非诔文不能显扬了。”谢朗母亲王夫人因为儿子的体弱曾对支林道说:“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大方,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这些话语中所显示的文人对妇人尊敬的的态度,就不难想象花木兰这部文学作品为何会流传至今了,故事本身的价值当然重要,但是,更应该看到人们对传承这些作品的积极性也是不容无视的

15、方面。世说新语中所谓“文学”是指文章学术,辞学修养,也包括人生态、处事原那么。这一时期文学雅士们以清谈为主要内容,以辩论为主要方式,对佛、道、玄学进展了交融理解。这当中所表达的包容和学术研究精神,值得我们用心研究,用心学习。初三世说新语感想5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那么,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后世之人对次书评价颇高,因其历史意义独特,文

16、笔极佳,不仅是一本笔记小说,还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单、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气。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几个典型的故事,第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答复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第二个小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