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50388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1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安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吉安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吉安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吉安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吉安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安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安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安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市场分析8一、 行业发展趋势8二、 国内汽车整车行业基本概况10三、 汽车线束定义与分类16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17一、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17二、 国内汽车线束行业发展阶段18第三章 绪论20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20二、 项目承办单位20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21四、 报告编制说明24五、 项目建设选址26六、 项目生产规模26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26八、 环境影响26九、 原辅材料及设备27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7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28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8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8主要经济

2、指标一览表29第四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31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1二、 建设方案33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7第五章 建设方案与产品规划38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8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8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8第六章 项目选址方案40一、 项目选址原则40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40三、 创新驱动发展44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45五、 产业发展方向49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50第七章 法人治理结构5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1二、 董事54三、 高级管理人员58四、 监事60第八章 SWOT分析说明62一、 优势分析(S)62二、 劣势分析(W)63三、 机

3、会分析(O)64四、 威胁分析(T)65第九章 节能方案69一、 项目节能概述69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0能耗分析一览表70三、 项目节能措施71四、 节能综合评价72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74一、 项目进度安排7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4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5第十一章 工艺技术方案76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6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8三、 质量管理79四、 项目技术流程80五、 设备选型方案82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3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管理85一、 人力资源配置85劳动定员一览表85二、 员工技能培训85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8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88二、 建设投

4、资估算88建设投资估算表90三、 建设期利息9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0四、 流动资金91流动资金估算表92五、 项目总投资9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3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4第十四章 经济收益分析96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0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3三、 偿债能力分析10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5第十五章 项目招标、投标分析107一、 项目招标依据107二、 项目招标范围107三、 招标要求108

5、四、 招标组织方式110五、 招标信息发布110第十六章 总结说明112第十七章 附表114建设投资估算表11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5流动资金估算表11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2第一章 市场分析一、 行业发展趋势1、同步开发整车线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品牌汽车通过10多年的发展,汽车整车完成了由逆向研发到自主研发阶段,随着整车厂商对新产品开发以及新车型提早上市等要求

6、的提高,整车厂商对汽车线束厂商的要求从线束加工能力,到具有一定的线束设计能力,再到汽车线束厂商参与到汽车设计过程中,同步开发整车线束能力。据了解,目前阶段,线束整车厂商主要以现有车型改进为主,进行整车线束开发,也参与少部分新车型整车线束同步研发。随着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开拓中高端市场以及与合资品牌汽车的竞争加剧,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将集中整车的研发、设计,并要求汽车线束厂商加入整车线束的同步研发过程。2、汽车智能化发展将增加汽车线束的使用汽车智能化指在汽车上增加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车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汽车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

7、能够自动地分析汽车形势的安全及危险状态等。由于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新兴竞争者加入智能驾驶等因素的影响,汽车智能化进程加快。汽车智能化对汽车主动安全、通讯与导航、视觉技术、识别技术、信息娱乐、舒适环保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升,安全控制、车载电子类应用的需求将大大提升,也将带动基础连接通道-汽车线束新品种的开发与应用,为汽车线束增加新的市场空间。3、汽车线束的轻量化将成为趋势国务院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

8、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15年国产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6.98升/100公里,2010年达到5.0升/百公里目标,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低28.37%,对整个行业压力比较大。燃油车降低油耗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提升发动机的效率,达到在相同动力性能下燃油消耗降低的目的;另一种是减轻汽车车身自重,从而能够降低能耗。前一种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且效果不显著,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改善,而后一种在技术上难度较小,比较容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整车线束目前重量可达20-30Kg,汽车

9、线束轻量化对汽车减重及燃油经济性有着重要作用,将会受到整车厂商的重视。汽车线束轻量化,主要方向表现为更多的细线径导线、光缆代替传统导线、更轻的铝导线替代部分铜导线、连接器的小型化以及更为合理的线束设计方案等。二、 国内汽车整车行业基本概况1、国内汽车整车行业发展阶段国内汽车整车行业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多品种、全系列的整车生产局面,主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创建阶段(1949年-1965年),“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建立,于1956年制造出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并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于1958年试制成功了东风牌小轿车和红旗牌高级轿车;60年代,在国家和省市支持下,形成了

10、一批汽车制造厂、制配厂、和改装厂,其中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四个较有基础的汽车制配厂经技术改造后,成为继一汽之后的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1965年末,国内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为国内汽车整车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为初步成长阶段(1966年-1980年),根据国家政策,重点建设三线汽车厂,重点开发和生产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其中:第一汽车制造厂以及南京、上海、北京、济南等5个老厂分别承担了包建和支援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和陕西汽车制造厂等三线汽车厂的建设任务;60年代中后期,为满足冶金行业采矿需要,上海、天津、常州、北京、长春、甘肃等地汽

11、车厂相继研发成功矿用自卸车;为满足重型载货汽车的需求,济南汽车制造厂扩建了黄河牌8T重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安徽淝河、南阳、丹东、黑龙江和湖南等地方汽车厂也投入同类车型生产;截至1980年,汽车年产量达22.20万辆,基本为载货汽车。第三阶段为全面发展阶段(1981年至20世纪末),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中国汽车工业得到全面发展,汽车工业生产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主要特点为:商用车方面,汽车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完成升级换代,商用车产品结构得到调整,轻、中、重型载货汽车趋于合理,汽车企业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乘用车方面,汽车工业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合资经营方式,成立了一批合资汽车公司,

12、用于乘用车规模化建设,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初期,主要汽车合资企业包括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1983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85年)、广州标致汽车公司(1985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91年)、神龙汽车有限公司(1992年)、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1993年)、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1993年)、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1993年)等。国务院1994年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和目标,90年代中后期,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纷纷进入中国的汽车市场,在产业政策的框架下建立了合资汽车公司,如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995年)、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13、(1997年)、南京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1999年)、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2000年)等;为了适应汽车产业全球化,中国汽车产品按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针,在已实施产品技术标准、法规的基础上,开展国际汽车界的交流与研讨,积极组织实施汽车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如1997年发布实施的汽车整车产品质量评定方法,在企业行业内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调整与改革,汽车行业兼并重组以及多元化资本改造。第四阶段为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阶段(21世纪初至今),在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

14、环境下,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于2009年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并维持至今。本阶段主要特点为:合资汽车公司的全面发展,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仍以合资方式在国内设立公司,进行汽车制造与销售,如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2001年)、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2002年)、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2002年)、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2003年)、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2003年)、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2003年)、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2004年)、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2005年)等,截至目前,世界主要汽车品牌均已进入中国市场。乘用车领域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21世纪初,地方国企如奇瑞汽车、华晨汽车、江

15、淮汽车等,民营企业如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等,率先突破政策限制,获准进入轿车制造领域;一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等大型汽车集团逐步加入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行列。汽车生产、销售规模增幅巨大,汽车产销规模由2001年末的230余万辆增加到2016年末的2800余万辆,自2009年起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并维持至今。2、国内汽车产销状况自2003年至2016年,国内汽车产销基本持平,且两者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09汽车年产销量分别为1,379.10万辆、1,364.48万辆,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并一直维持至今,2016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811.88万辆、2,802.82万辆,国内汽车市场容量巨大。3、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分析通过对比2003年至2011年数据,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远在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