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游戏案例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50316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体育游戏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园体育游戏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儿园体育游戏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体育游戏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体育游戏案例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体育游戏的改编 体育游戏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目前我们所运用的每一个体育游戏又恰恰都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或教育背景下创编而成的,因而都或多或少地镶嵌着时代的烙印。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教育、教学的理念的革故鼎新,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对传统的体育游戏作一些反思、探索与创新,源源不绝地给传统的体育游戏注入时代的活水,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模糊竞争法 所谓模糊竞争法,就是要通过淡化竞争的对手,从而追求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教学氛围,重在让更多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运动之乐。如拔河游戏,我们传统的拔河游戏是画三条平行线,间隔1

2、.5m,中间的一条为中线,两边的分别为河界。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面对面站立,紧握绳子。发令后,双方队员一起齐心协力的拉。游戏规定:当双方中任何一方把标志带拉过本队的河界为胜,比赛也就宣告结束。而模糊竞争法作这样革新:如果哪一方将绳拔到自己这方的将胜线时,就必须从自己队员中让出一人(在比赛的进行中,队尾的队员迅速地跑到对方去,帮助对方来拔)。通过这样一个革新,就会发现,这样的比赛虽比竞争,但更比配合,能让更多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运动之乐,同时也更能使学生通过体育游戏加速个体的社会化,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综合效应。 二、逆向思维法 传统的体育游戏过程中常常要求决出最终的胜利者,即明确谁

3、输谁赢。然而,在决出最终优胜者的过程本身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失败者和落伍者。我们的体育教育实践确实也存在着一些学生由于过多地体验了一些毫无意义的失败和苦涩,而产生了失落感和对运动的厌恶感,使不少的学生渐渐地远离体育。逆向思维法,就是为了避免造成这种不良的倾向,提倡一种比起竞争,更强调协同;比起争斗,更强调合作;比起模仿,更强调创造;比起能力,更强调表现的教育理念。即通过改变游戏,重在追求一种没有败者的体育游戏。如抢板凳游戏,原先的游戏规定是:几个人围成一圈进行慢跑,圈中有比参与人少一的凳子,当游戏者听到哨声后迅速去抢凳子,抢不到者被判为失败,被淘汰出场。如此往复,直至只剩最后一个人,即为游戏的最终

4、胜利者。很显然,这个游戏只有一个人是最终胜利者,其余均以失败而告终。而逆向思维法则规定:同样是也少放一张板凳,但不是没抢到的被淘汰,而是没抢到的要和别人同坐一张板凳,如此往复,最后的结果是参加游戏的同学都要坐在一把板凳上去,这样大家都有在竞争与协同中就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而且没有失败者。 三、角色平等法 角色平等法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来充分进行锻炼,得到相同的表现能力的机会,重在突出教学的民主性与公平性。如丢手绢游戏,有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乐此不疲,而有的学生却被晾在一边,坐冷板凳;有的学生可能已出来跑了四五趟了,而有的学生可能一次都没跑过,在那里可怜巴巴地坐着,无奈地给别人陪伴着。

5、同理,贴膏药游戏也有类似情况。对此,我们可融会角色平等法的教育理念,加上一条特殊的规定:即每人只能丢(贴)一次。这样就可使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来充分进行锻炼,得到相同的表现能力的机会。再如,像老鹰捉小鸡游戏:一组里只有一只老鹰,一个母鸡,大部分学生只能作为小鸡在后面跟着,有的学生可能从来都没有当过老鹰或母鸡,而有的学生则几乎每次都能当上这样的主导角色。为此,可作如下创新,即:以四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排头扮演老鹰,其余依次为母鸡、第一小鸡、第二小鸡。游戏规定:老鹰只能捉第二小鸡,每次捉到后,老鹰换扮母鸡、母鸡 换扮第一小鸡、第一小鸡换扮第二小鸡、第二小鸡 换扮老鹰,取消了小鸡被捉住后应退出游戏的

6、规定,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公平性理念。 四、相对不合理法 所谓的不合理是相对而言的,指的是客观时空上的不合理,它追求的是心理、情感体验上的更合理。具体而言,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正视参赛个人或集体在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层面上的不同,通过变换场地、器材、人数、要求等诸多可控因素,从而造就使比赛各方在综合实力水平上更趋接近,使竞争更激烈。例如,在拔河游戏中,可以让力量较大、身高较高的10个人与力量身高都一般的11或12人进行拔河比赛。这样的游戏不但提高了素质较弱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有机会取得胜利、获得心理上的喜悦感,同时也激发了素质较好学生,迫使他们在游戏中也必须认真努力,发挥出最佳水平才能获得胜

7、利。 五、结构改组法 结构改组法指的是通过改组游戏的过程结构,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合理、更安全、更科学。例如,贴人游戏,被追者与追拍者在跑动过程中,如果追拍者追不上被追者,那么他总是追拍者,而且人数上变化也太慢,这样就会感到没意思了。为避免出现原来的游戏方法中逃跑的人以逸待劳,追拍的人越追越累的耍猴的现象,就可以对游戏的结构进行改组,改为一人追一人逃逃跑者贴被贴者追原追者逃的游戏形式。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大鱼网游戏,这个游戏活动范围大、奔跑时间长,很容易造成学生负荷过大。并且,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思想上就不能很好统一,目标就会不一致,再加上在高速状态下奔跑,中间的一些学生被两头的学生拖拉,肩

8、部很可能致伤。其次由于网越来越大,网大则移动不便,很难在短时间内把鱼捕光。为此,可改组游戏结构,如适当缩小场地和减少结网的人数,一般以3至5人为宜,被捕的鱼满3至5人就另外结一个网,投入捕鱼。网小便于捕捉,网多了又便于联合围捕。这样一改,就可以很快将鱼捕光,从而控制运动负荷。 六、改变结束法 改变游戏的结束方式,目的在于使游戏的结束更合理、更安全、更科学、更圆满。如大鱼网游戏,可取消原先直到把所有的鱼全捕完才告结束的规定。因为大鱼网游戏活动范围大、奔跑时间长,容易造成学生负荷过大,学生受不了。为此,可采用限定时间(如2分钟)的方法,以捕鱼的多的一队为胜。同理,老鹰捉小鸡游戏,取消原先要求把母鸡

9、身后的小鸡全部被捉光后才宣告结束这一条,改为游戏进行到一定时间,以小鸡被捉最少的一队为胜。通过对学校体育游戏的创新,能走出游戏教学中低水平重复的倾向,使游戏常做常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给自己的劳动辅以智慧。 幼儿园体育游戏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体育游戏狡猾的狐狸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耐力、对信号的反应力;培养镇静、勇敢、克制等品质。山沟里的狼(4岁以上)功能:(1)发展奔跑、跳跃和捕捉、躲闪能力。在游戏中,跨沟幼儿要在快速奔跑中观察“狼”和同伴的位置,分析其动向,及时抓住防守空隙,快速、果断地跨沟。跨越时既要躲闪“狼”,又要注意起跨点不要和同伴相撞,一心要三用。如

10、被“狼”盯住,要密切注视“狼”,分析其动态,主动采取快速转向奔跑等方法摆脱“狼”的拦截。与“狼”周旋要有韧性与耐心,并力求与同伴配合。“狼”要站好位置,密切注视所有跨沟人。当跨沟人蜂拥而来时,能冷静沉着地观察,选准捕捉目标,果断行事,注意范围要大,能分清主次,兼顾主次。盯住一个对手时要能敏锐地觉察对手的意图,不为其所骗,还要做到人变我变,反应迅速。抓人时既要顾人,又要顾已,注意脚不出“沟”。游戏中双方注意既要高度集中又要迅速转移。此游戏双方所能运用的对抗动作和谋略很多,给幼儿运动智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经常做此游戏对幼儿动作、智慧和意志的发展都会有很好的作用。(2)能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11、与诚实的品德。玩法:有两名幼儿当“狼”,站在“山沟”里。其余幼儿站在起跑线后为跨沟人。游戏开始后,跨沟幼儿齐说:“小朋友,练跨跳,不怕沟深狼拦道。要灵巧,多动脑,跨过山沟哈哈笑!”说完同时跑向山沟,设法躲过“狼”的拦截,跨过“山沟”。如被“狼”触及身体或脚踩进“山沟”,应退出游戏。待所有幼儿都跑到终点线时,游戏结束。规则:(1) 跨沟人不准踏入“沟”内,“狼”不准踩出“沟”。(2)不准推拉或用力拍打对手。体育游戏老鹰捉小鸡培养小朋友遵守规则、团结互助等道德品质以及意志性格。案例:幼儿期“智能球”运动处方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课题组理论依据:大脑“交叉控制”人体两侧肢体的生理机制;两侧肢体活动与神

12、经系统发育(大脑皮层复杂功能)存在交互作用。运动处方: 以“智能球”为活动器材, 通过体育活动使幼儿身体两侧肢体灵活协调、促进脑发育、改善双手活动能力,以达到全面均衡地发展智力潜能。活动内容:地面活动(双手接球、倒球、接掷地反弹球、左右手交替拍球、手心手背轮换拍球、站圈内自转拍球);桌面活动(双手绕圈磨球、左右手推球、接掷桌反弹球、侧体推球、双手对推球);游戏活动(赶小猪、推球打老狼快乐保龄球、运球接力赛、射门比赛)实验时间:1997年5月2日1997年6月28日效果:对实验班62名6岁幼儿智力测验统计, z值大于2.58, 在0.01显著性水平之上,说明“智能球”对幼儿智力水平提高有显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