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mm厚转换板施工技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050010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空mm厚转换板施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空mm厚转换板施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空mm厚转换板施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空mm厚转换板施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空mm厚转换板施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空mm厚转换板施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空mm厚转换板施工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空700mm厚转换板施工技术黄卫民(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海口 570125)摘 要:通过深圳天安高尔夫花园、座二十一层700mm厚转换板施工,重点介绍本工程转换板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关键词:转换板 支撑体系 荷载 工字钢1、工程概况深圳天安高尔夫花园,总建筑面积59660.5M2,地下二层、地上四栋二十九层(其中、座由我单位施工,、座由另一家施工单位施工),该工程二至二十层为标准层,二十二层以上为复式层,在二十一层设转换层,以改变二十二层以上剪力墙轴线位置。转换层层高3.45M,设计采用局部转换板结构型式,转换板板厚700,竖向位于标高64.35-65.05M处,平面面

2、积共680 M2。板内底筋为双向25150,面筋为双向20150,在转换板内对应上部剪力墙位置设1500700(宽高)暗梁,梁底纵向配1925钢筋、梁面配1225+1120钢筋。转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内掺10%UEA膨胀剂。2、施工方案的比较与选择确定转换板模板支撑体系是转换层的施工关键,它直接影响结构安全、工程质量、施工速度和工程施工成本。经计算,转换板下底模承受的荷载达25.46KN/ M2,若采用常规模板支撑体系,靠下层楼板承受如此大的施工荷载(标准层楼面设计荷载1.5 KN/ M2),势必破坏下层楼面结构;若采用分层卸荷的方法,根据荷载计算,则必须在施工层下保持有九层支撑,靠各

3、层楼板的变形协调来传递分卸荷载,这显然既不经济也不能保证楼板不产生开裂等质量问题;若在转换板下直接用钢桁架体系作底模,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增加了墙体水平施工缝,给施工缝处理带来困难,同时现场焊接安装工程量较大,工期相对较长,且桁架拆除后二次使用的机会不大,浪费了材料。经分析比较和计算,结合分公司新购了大量工字钢准备用作外脚手架卸荷支架(尚未使用)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施工方案:二十一层墙、顶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不留施工缝,转换板采用新购的I20a及I12.6工字钢形成型钢支架体系,由它将板底的荷载传递给下层剪力墙,避免下层楼板直接受力(参见附图1、2)。3、施工方法3.1 模板工程转换板部位模板

4、及支撑体系施工要点如下:3.1.1 在二十层楼面混凝土浇筑时,若12.6工字钢斜撑下端搁置在门、窗洞位置,则在斜撑下端搁置部位必须预埋钢板,以便焊接固定斜撑下端。3.1.2 斜撑上、下两端面必须加焊10厚钢板以增加承压面。根据斜撑位置,在二十层墙模根部和顶板底模上开洞,将预埋的12.6工字钢斜撑就位,并临时固定好,斜撑上端焊一垂直钢筋头,露出楼面30作标记。3.1.3 二十一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后,根据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参见附图),并参照楼面上斜撑上端露出的钢筋头位置,先布置横向20a工字钢(间距不大于2.0M,距楼面50,木楔临时固定),再在其上布置纵向12.6工字钢(间距不大于700),放平

5、垫实。3.1.4 在20a工字钢两端剪力墙部位搁置点和斜撑支点部位(即钢筋头标记位置),用细石混凝土浇20020050(h)混凝土墩,注意工字钢下细石混凝土必须捣实。3.1.5 纵向12.6工字钢两端必须与20a工字钢点焊固定,同时,沿20a工字钢每隔一根12.6工字钢搁置点点焊固定,以利用12.6工字钢作为20a工字钢的侧向支撑。3.1.6 在12.6工字钢上铺设50厚木板,并固定好。沿纵向12.6工字钢中心线设钢管顶撑,间距450,要求顶撑垂直,横竖成行。3.1.7 底模大、小搁栅均采用50100木方立放,小搁栅间距不大于250,大搁栅间距不大于700。3.1.8 加设适量的斜撑、剪刀撑、

6、斜拉钢丝绳,以确保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3.1.9 除转换板外其它部位墙、梁、板模板按常规方法施工。3.2 钢筋工程转换板钢筋绑扎顺序:绑扎暗梁钢筋绑扎板底筋焊支架钢筋绑扎板上层筋插二十二层墙竖向筋。施工中必须注意:十九层及二十层墙、顶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适当调整墙及暗柱立筋位置,使其避开20a工字钢和12.6工字钢斜撑搁置点位置;绑扎二十一层墙筋时,转换板厚度范围内的墙水平筋及连梁、暗梁钢筋先临时固定,待暗梁、板底筋穿墙就位后再行就位绑扎;转换板内暗梁钢筋绑扎前,在底模上先弹出暗梁及钢筋的位置线,然后排列主筋,上部筋搁置在钢管支架上,后穿插套箍。由于暗梁较宽,绑扎时由梁中部向梁两侧逐排绑扎。3

7、.3 混凝土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共800M3,混凝土内掺用10%UEA膨胀剂、2.2%FAC-6缓凝高效减水剂、14%的级粉煤灰。墙、转换板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振捣,墙混凝土浇至板底后,沉实1.5小时,在混凝土初凝前接浇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模板上的荷载,不允许堆积过多的混凝土,防止支撑体系超载失稳。混凝土浇筑终凝后,转换板混凝土表面用两层湿麻袋保温养护,同时加强测温工作,混凝土内外温差经实测未超过25。4、模板支撑体系验算:4.1荷载计算砼自重 240.7 =16.8kN/m2钢筋重 =1.2 kN/m2模板重 0.3 =0.3 kN/m2施工荷载q4 2.5 =2.5 kN/m2Q1=1

8、.2(16.8+1.2+0.3)+1.42.5=25.46kN/m24.2验算小搁栅跨度小搁栅采用0.050.09木方立放,间距250mm,大搁栅间距设为700 mma、按均布线荷载计算q125.460.25=6.365kN/mb、正截面强度验算Mmax=-0.1776.3650.72=-0.552kN.mmax=Mmax/W=0.552106/(50902/6)=8.178N/mm213N/mm2故小搁栅跨度700 mm(即大搁栅间距700 mm)满足要求。4.3验算大搁栅跨度大搁栅采用0.050.09木方立放,间距700 mm,顶撑间距设为450 mma、近似按均布线荷载计算q225.46

9、0.7=17.822kN/mb、正截面强度验算Mmax=-0.17717.8220.452=-0.639kN.mmax=Mmax/W=0.639106/(50902/6)=9.47N/mm=13N/mm2故大搁栅跨度450 mm(即大搁栅下顶撑间距450 mm)满足要求。4.4钢管顶撑验算采用CH型钢管顶撑,上段最长时N=15kN。实际每根顶撑承受:N=25.460.70.45=8.02kNN=15kN。故顶撑满足要求。4.5次梁工字钢验算采用12.6工字钢(线质量0.142 kN/m),跨度不大于2.0Ma、荷载计算顶撑传来荷载 8.02 kN顶撑自重 0.15 kN Q2=8.17 kN

10、化为近似线荷载q3=8.17/0.45+0.142=18.3 kN/mb、内力计算 Mmax=-0.17718.322=12.956 kN.m Vmax=-0.61718.32=22.582KN C、正截面强度验算fmax= Mmax/xWx=12.956106/(1.0577.4103)=159.42 N/mm2f=215 N/mm2 故强度满足要求d、抗剪强度验算max= VmaxSx/Itw=22.58210344.4103/(4881045) =41.092 N/mm2fV=125 N/mm2 故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e、刚度验算w=KWql4/100EI=0.9918.320004/(1

11、00210103488104) =2.83mmL/250=8mm 故刚度满足要求 f、稳定性验算Mmax/bWX=12.956106/0.90477.4103=185.166 N/mm2f=215 N/mm2故稳定性满足要求故次梁采用12.6工字钢,跨度2.0M,能满足要求。4.6主梁工字钢验算主梁拟采用I20a工字钢(线质量0.279 kN/m),按最大跨度2.233M验算。 a、荷载计算(化集中荷载为近似线荷载) 18.32/0.7+0.279=52.565 kN/mb、内力计算 Mmax=-0.17752.5652.2332= 46.392kN.m Vmax=-0.61752.5652.

12、233=72.422KN c、正截面强度验算fmax= Mmax/xWx=46.392106/(1.05236.9103)=186.5N/mm2f=215 N/mm2 故强度满足要求d、抗剪强度验算max= VmaxSx/Itw=72.422103136.1103/(23691047) =59.438N/mm2fV=125 N/mm2 故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e、刚度验算w=KWql4/100EI=0.9952.56522334/(1002101032369104) =2.6mmL/250=8.9mm 故刚度满足要求 f、稳定性验算由于次梁I12.6工字钢搁置于I20a工字钢上,且每隔一根与I20

13、a焊接,可视为有侧向支撑,则计算长度l0=1400mm b=100mml0/b=1400/100=1416故可不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故主梁采用20a工字钢,跨度2.233M,能满足要求。4.7斜撑验算斜撑采用12.6工字钢,在斜撑中部加设纵向连系杆。斜撑长度L=2.2332+(2.9-0.12)21/2=3.566M混凝土墩处支点所受垂直集中荷载为:F=52.5652.233=117.378KN斜撑所受内力N=F/COS=117.378/COS38.77=150.55KNx=L0X/iX=3566/51.9=68.7 查表得X=0.8455Y=L0Y/iY=1783/16.1=110.8 查表得

14、Y=0.4882取=0.4882f=N/A=150.551000/(0.48821810)=170.4 N/mm2 f=215 N/mm2故斜撑采用12.6工字钢,满足要求。整个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经验算,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5、小结5.1 二十一层转换层为本工程结构的关键,施工前编制了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并认真遵照实施。转换层施工顺利,混凝土观感良好,未发现裂缝,经有关单位检测合格,主体工程评为优良等级。5.2 采用型钢支架体系,有以下优点:5.2.1 虽然一次性型钢用量投入较大,但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材料,且支撑体系拆除后,工字钢仍可周转用作上部工程外脚手架的卸荷附墙支架或用于其它工程,实际上减少了材料耗用量,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5.2.2 将荷载传递给剪力墙,避免了下层楼面在施工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