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49432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雪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雪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雪花》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雪花》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雪花》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花》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音乐展示课雪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描写儿童对晶莹的雪花感到好奇,数“花瓣”的情景,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 从歌词上分析,前面是描写儿童对雪花“花瓣”感到好奇,后面是对雪花的组成的探究。虽然歌词似乎没有给出答案,但从“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来看,实际上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歌曲为F大调,2/4拍,是多乐句的不规整结构。第一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三、四乐句基本一样,“一二三四五六”虽然是念白,没有旋律,类似一个经过句,但从歌曲的整体结构来看,伴奏却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念白部分应为第五乐句;第六乐句音域从高到低,节奏也与前面产生对比,给出肯定的答

2、案。第七、八乐句不论是从节奏还是旋律的走向来看,都与前面几个乐句有较强的对比性。的节奏,与儿童急切的疑问结合紧密“雪花哪去了?雪花不见了!”最后用肯定的切分节奏、重音起句:特别在“水”上,标记了保持音记号,已经找到了答案。 雪花这首歌曲虽然短小,但歌词具有儿童特点、音乐形象生动,是一首比较优秀的儿童歌曲。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认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保持音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及演唱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聆听歌曲雪花,指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音乐表现雪花带来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表达对雪花的喜爱之情,体现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

3、步探究。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熟练运用顿音记号,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雪花。 2.指导学生能用恰当的韵律有节奏地表现独白部分。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生问好律动奥尔夫音乐身体音阶歌 2.节奏游戏: a.出示皮球,用一个字“砰”模仿皮球的声音。 b.老师按x0x0的节奏拍皮球,请同学们数数。 学生:按节奏数一、二、三、四、五、六,渗透歌曲难点乐句。 引导:同学们玩的很开心,今天这节课老师要给大家展示一个新的玩法,我要随着音乐的节奏拍皮球,大家仔细看、认真听。 3.播放歌曲第一部分音乐,教师演示并模唱。 要求:看到熟悉的动作

4、可以参与模唱。 引导:老师做了哪俩个拍球动作?请你和我一起随音乐模仿。 4.聆听第一部分音乐,师生配合模仿动作并模唱“砰”和“啦” 引导:拍皮球这段音乐情绪怎么样?这首歌曲歌唱的就是“雪花”。 二、新课学习雪花 1.出示课题“雪花”,师生朗读 引导:什么季节可以看到雪花?喜欢下雪吗?你们知道它有几个花瓣吗?”让我们完整来欣赏歌曲。 要求:听到熟悉的旋律用动作表示。 (一)聆听歌曲 1.初次聆听歌曲范唱,拍皮球动作演示熟悉的旋律。 2.复听歌曲雪花,跟音乐模仿老师动作感受节奏的变化。 提问: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小故事? 3.再次感受歌曲,随老师画歌曲旋律线 要求:对比观察旋律线找出相似的乐句。

5、4.随琴听唱法模唱前四句曲谱。 要求:用轻巧的、跳跃的、短促的声音模唱。 引导:“其实有一个音乐记号就是表现了这种短促、轻巧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5.出示“顿音记号”认识并学习,并试唱歌词。 6.师生配合:学生随音乐完整演唱第一部分歌词,教师接唱第二部分歌词加动作引导。过渡语:“小朋友刚数出小雪花有六个瓣,雪花就不见了,雪花哪去了?歌词用一个字描述这种惊讶,疑问?” 7.请学生用惊讶、急切的语气模仿“咦”并随琴学唱这一句,强调休止符。 8.引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惊喜的情绪随琴演唱最后一句。 引导:“什么样的小水点?” 节奏处理:圆0 圆0 亮0 亮的 小 水 点。 9.教师讲解“重

6、音记号、保持音记号,引导学生准确演唱。 问:“重音记号”还在哪部分出现了,找一找? (二).歌曲处理: (1).前四个乐句指导学生演唱时,声音要有弹性,领会顿音记号的唱法。力度可以从强到弱表现了雪花晶莹剔透的形象,使歌曲显得生动有趣。 (2).念白部分注意重音记号的使用,要控制声音有弹性,有韵律感,强调音色轻声、高位置。 (3).问句可以力度较轻,答句力度应较强,表现歌曲的层次感,用声音表现好奇、探究、惊喜的过程。 (三)巩固复习1.学生随歌曲雪花伴奏有感情地演唱。2.师生表演、师生接唱等分形式演唱歌曲雪花三教学延伸、拓展1.出示打击乐器,小组合作练习节奏为歌曲伴奏。2.创设情境:欣赏雪花图片

7、、演唱雪花的歌曲、打击乐器的伴奏坐上马车我们要到雪的世界、雪的海洋尽情游玩! 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老师真实感受到了同学们对雪的喜爱,希望你们度过一个愉快的有雪花的冬天!雪花说课今天我授课的内容雪花,下面就教材、目标、教法、学法、环节等方面谈谈我的设计与构思:一 说教材:歌曲雪花是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歌曲,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具有儿童特点、音乐形象生动,描写了儿童对晶莹的雪花感到好奇,以及数“花瓣”的情景,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可塑性强,理解力不是很强,并且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音乐知识的积累不是很多,所以

8、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音乐记号的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来设置的: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雪花,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音乐表现雪花带来的乐趣。2、初步感受重音、顿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的唱法并能在歌曲中较好运用。3、通过学唱歌曲,激发探索大自然的热情。根据以上几个目标,我将教学重点放在:1.用欢快的音乐情绪准确地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2.把“唱准歌曲并能按照顿音、重

9、音、保持音等音乐记号运用到歌曲中,”作为教学难点。四、说教法、学法: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好奇、 好动、思维活跃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重点采用演示法、听唱法、小组合作、情境教学,互动等方法设计本课教学过程。1.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孩子掌握顿音记号的节奏特点以及歌曲的节奏变化。2. 听唱法:通过模唱、听唱等过程感受歌曲的旋律变化,把握难点乐句的准确演唱。3. 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方法创编表演歌曲,体验歌曲带来的快乐。4. 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

10、更好的感受乐曲意境。除此还有游戏法、引导法、比较法等。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习音乐,增长知识。五、说教学思路:首先是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开始通过生活中拍皮球的游戏,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了带重音记号的乐句上。然后再用“砰”模唱旋律,让学生轻松感受到重音记号的正确演唱,避免了音乐知识讲解的枯燥性,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轻松掌握了重音记号并理解了它的作用,也为唱好歌曲打下基础。2、感受歌曲,体验情绪。在体验歌曲这个环节中,我从随音乐做律动,复听歌曲,数花瓣,描述音乐小故事,随音乐画旋律线等体会歌曲情绪。逐渐熟悉了歌曲旋律

11、。虽然都是聆听歌曲,但每一遍我都让他们带着不同的问题或者不同的方式进行聆听,避免了枯燥的重复性,这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步步将他们引入音乐学习中,从而为体验歌曲情绪进行了更好的服务。3、学习歌曲环节。首先对比随琴学唱前四句歌谱,认识理解重音记号,并运用到试唱歌词中。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解决一处,就会从头连贯演唱,既解决了难点乐句,也巩固了前面的乐句。在前两乐句的学唱中,利用旋律线吸引学生兴趣,把抽象的音高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对音高的掌握。引导学生一遍一遍的在学唱中探究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进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中,都紧紧以学生为主体。本节课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达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整个过程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明暗两线相互交融。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引导,还是游戏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既注重趣味性,又具有时效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应该可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