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创新措施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478219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创新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创新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创新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创新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创新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创新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创新措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一、多措并举,真抓实干,2010年工作扎实推进(一)加大校企合作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 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项系统工 程,需要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年初纳入学院党政工作要点,列入部门目标考核。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提高 认识,经过一系列会议和活动, 使全体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 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为校 企合作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各系部、中心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与建设,了解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人才需求,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老师们纷纷

2、走进企业,丰富自己的教师实践经历,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二)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成功实现校企合作二级管理。学院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条例(暂行) ,建立了 专门的校企合作委员会, 完善了领导机构,逐步形成了计划、 筹划、实施、反馈、总结等一系列科学流程。在校企合作委 员会的指导下,各系建立了系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功 实现了校企合作二级管理。校企合作二级管理体制增强了系 部、中心的办学活力,拓宽了办学空间,学院的总体办学实 力得到提高,管理效能得以增强。(三)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一是成熟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基本模式。学院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各专业实施了“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

3、、“学校教育教学+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践+就业” 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指导方 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到校 兼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双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定 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践,提高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最终由 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实现就业。2010年,07级2721名毕业生全部就业,就业率 100% 2008级有2589人参加顶岗 实习。二是健全的基地培养模式。学院按照“追踪技术发展、 创设真实环境、营造工程氛围、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训基地 建设理念,恪守“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

4、共同发 展”的基本原则,我院先后与博士力士乐公司、四川烟草工业公司、莫仕连接器公司共建了培训基地, 实现了资源共享。 同时,学院建设了“技术先进、环境一流,规模与多样性结 合,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 内实训基地。学院依托以大型企业为主体,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本年度,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6个,初步实现了企业生产、科研与学院教学、服务的有机结合,推进我院职业教育 改革和发展,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培养和提供出更多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三是促进就业的订单培养模式。学院按照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和技术要求, 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根据企业 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2010年,我们

5、开设了莫仕定单班、富士康定单班、龙湖地产定单班等十多个定单班。四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工学结合模式。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实施工学交替、工学并行、半 工半读。我院与怡得乐(成都)公司、迪维公司、宏全厂等 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同,将企业作为开展工学结合、校企 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合作,企业成为校企合作教育的组织实施者, 为实习学生提供产品、 设备、教 师支持、奖学金、市场等资源,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五是发挥资源优势的校企共融模式。借鉴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发挥企业和学院教育资源一体化的优势,培养适应本企业和其它

6、企业岗位要求的技能人才。并将合作延伸到共同开展企业新产品开发、 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以及学院教 学项目研究等领域。六是校政企兼顾的全方位、 多层次合作模式。除了与各 类企业的合作外,我院先后与双流县、成都经开区管委会、 成都现代工业港管委会签订了校政合作协议,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加强了与地方企业的联系; 与四川大学 等学校开展实习、鉴定等校校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四)取得三大成果一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校企合作对促进学生就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升毕业生和受训者的就业竞争力 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年,在巩固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新增加校企合作单位 40余个。在圆满完成07、08级学

7、生就业 推荐的基础上,选送了 1376名学生赴富士康和仁宝集团进 行教学实习,为成都市实现城乡充分就业工作、重大产业项目人才招募培训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二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在广度、深度上谋求新发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决定学院办学的高度。我们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在广度、深度上谋求新发展。今年,学院所有专业都有对应的合作企业,目前有11家重点合作企业对口我们的优势专业,大幅度提升了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学院与世界前100强公司德国博世集团合作,共建博世力士乐产品设备展厅,并建成了培训基地;在与莫仕合作9年之后,学院正在与其商议共建精密模具人才培养 基地。三是学院进入良性循环发展快车道

8、。 通过校企合作,为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实用技能人才, 改善和密切了 学院与政府、企业、院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为学院发展 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校企合作锻炼了大批的师资,特别是一体化教师队伍,为学院发展增添了后劲和活力。(五)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校企共同进行技术开发, 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以 学校为依托,成立联合攻关组,通过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 发,在基础理论、技能和工艺研究上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今年5月,由我院和广东三向联合研发的“ SX-815F机电一 体化实训考核设备”获第八届全国技工院校技术开发优秀成 果一等奖,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消息, 该设备申请专利获得成 功,这是学院获

9、得的首项国家专利,既提升了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也为企业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二是与国际知名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搭建了教学科研新平台。我院与海克斯康测量技术 (青岛)有限公司共建了 测量技术应用中心,与博世力士乐公司共建了专业实验室, 搭建了教学科研新平台。三是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拓展学生国外研修和就业渠道。我院与日本青木汽车研究所合作,成功推荐 07级预 备技师班学生罗鸿浩赴日进行为期三年的技能研修, 罗鸿浩 成为了技师学院在校生中出国研修的第一人。(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在:(1)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都有待加强

10、。广义的校企合作包括校政(地)、校企、校校合作,我们在与地方政府机构、各大院校进行合作的质和量上都有待提高。同时,在技术开发、合办工厂等较高层次的合作方面尚未取得大的进 展。(2)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执行力有待提高。由于校企合作还未完全理顺关系,存在工作交叉、职责不清的情 况,工作机制尚未健全,导致校企合作工作在项目开发、 深 入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还没有建立起执 行力强的长效机制。(3)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学院虽然制订了教 学系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从管理制度上调动教职工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工作动机,使教职工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 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