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47218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问题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问题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问题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问题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问题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问题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问题调查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安全问题调查-以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陈刘村后营小学为例陈梦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12级1班 学号1886120105指导老师 段素梅 作品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制度的转变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的农村人口去城市务工,从而导致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不断扩大,使他们所面临的的安全形势也日益严峻。为此,我们做了一次实地调查,目的在于了解他们目前的安全状况,发现留守儿童周边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为广大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学习环境。关键词: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2、建议 引言: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而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这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不应只视为农民工自身问题和农村问题。要想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一、 调查目的:发现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方案(一)留守儿童现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290万,在全部的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达到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就有一

3、个多留守儿童,而且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还会呈上升趋势,由于缺乏父母教育、监护等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忽视了自身的心理、身体健康、安全等一些列问题。教育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我们决定做一次留守儿童暑期安全调查。二、 调查对象: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后营小学的留守儿童三、 调查人员:陈梦、宋红强、陈国鹏、王庆伟、王浪四、 调查方式:书面调查为了使调查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我们采用了传统的书面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淮安市宋集乡后营小学的留守儿童展开调查,并且使男女调查情况分配平衡,使调查结果更精确。五、调查

4、方法:1.调查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上网搜集与留守儿童相关的安全问题,确定并制定符合宋集乡当地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的调查问卷内容,以保证所得调查数据的准确性。2.提前打印60份纸质调查问卷,在调查期间携带电子档调查问卷,以确保在调查过程中可能会需要更多的数据时能够及时打印。3.组织小组成员在暑假期间到江苏省淮安市宋集乡后营小学,在征求校方同意后,与学校班主任老师沟通以请求帮助,进行留守儿童暑期安全调查。4.调查完成后,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问卷的问题逐个进行细致的统计,之后,统一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5.撰写调研报告。六、调查问卷:(见附件)七、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与结论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形式,我们分别对

5、宋集乡后营小学(陈刘村)上学的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统计到6个班的留守儿童75人,占在校同届学生总数的26%,据老师介绍,留守儿童在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100%,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85%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照看,35%的监护人文化是小学文化,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在一起,5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90%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0%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化自理能力较强,50%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75%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内向,比较自卑。(一

6、)后营小学留守儿童人数所占全校人数百分比表我们对后营小学的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然后统计了留守儿童人数。根据统计后营小学总共有289人,其中留守儿童人数一共有125人。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儿童总数的百分比是及其庞大的。 图71 后营小学留守儿童人数百分比(二)留守儿童饮食安全问题儿童是人一生中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器官、系统发育还不太完善,对有害成分的抵抗力低,更易受到威胁。食品包装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每一个儿童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健康,它在以动态的或静态的形式暗藏在我们生活中,威胁着家庭的安全、幸福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我

7、们本次调查涉及宋集乡留守儿童的饮食安全问题,目的在于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介绍食品的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及保质期的安全性,以便提高留守儿童的饮食安全意识,从而选择安全,卫生,绿色的食品进食。关注并切实进行留守儿童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势在必行,具有现实可行的意义。由图7-3后营小学留守儿童安问题比例图可知,留守儿童的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调查过程中在问到有关食品问题时,统计得65%的留守儿童会经常喝生水,而在生水中有大量细菌,对身体免疫能力相对薄弱的未成年人,很容易造成损害。有46%的被调查儿童忽视食品包装袋上的食品安全标志,而且喜欢吃简易包装的“辣条”“棒棒冰”等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8、,这些问题表明农村的留守儿童缺乏对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认识,应该加强对当地的儿童的食品安全教育,努力提升儿童的食品安全意识。(三)留守儿童活动环境安全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后营小学学校附近和村子里有许多鱼塘,水池,调查显示63%学生曾经到鱼塘和水池中捕鱼,游泳,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没有明确的认识到自己身边鱼塘,水池的危险性。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父母对儿童经常玩耍的地方的危险性认知不深,缺乏对孩子自身安全教育的重视及引导。村里的农田中堆积大量未处理的作物秸秆,由于陈刘村里的娱乐设施不完善,很多学生喜欢玩火,因此引发火灾的危险性很大。 (四)留守儿童用电安全问题关于留守儿童用电安全问题中,有82%的儿

9、童会在手上有水渍时,插拔开电源插座,这是非常危险的。手湿时插拔电源,开关,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具个别儿童所言,他们会在电池没有电的情况下,选择用自己的牙齿咬电池,这可能引发重金属中毒。因为电池里面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咬电池容易误食金属,对身体造成伤害。(五)留守儿童交通安全问题 图7-2 兵营小学留守儿童出行交通选择图调查发现以下问题:(1)后营小学没有校车,接送学生的车辆不规范,多而杂,有自行车、有电动车、有农用拖拉机、有汽车,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情况不得而知,超载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被调查的75名后营小学学生的出行状况中,经常性选择的交通工具与人数关系如图7-2所示。(2

10、)在学校大门附近,各种商铺、摆摊设点的多,学生、车辆穿梭往来,很不安全。(3)家长或监护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只考虑自身工作繁忙,不考虑孩子自己安全问题。从而无人接送,有很多学生是自己骑车上学和回家。(4)后营小学学校前后门街道狭窄,车辆多,缺乏交通管制,学生出门拥挤,安全隐患大。(5)小学生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防范能力弱。由图7-3后营小学留守儿童安问题比例图可知交通安全问题的比例也很大,仅次于心理问题,我们小组成员切身的体会到了留守儿童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于是一种强烈的宣传交通安全意识的冲动涌上心头,但是我们很清楚,大力度的安全意识的宣传只有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起来才能做

11、好,为此我们也向学校和相关部门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情感孤寂问题。对于尚处在中小学生阶段的留守儿童,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但由于其家庭的不完整性和缺乏父母的亲情感染以及农村现有社会体系对他们的关照不多,他们的这种依恋性情感很难得到满足,以下统计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表71 后营小学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年限调查项目人数百分比(%)一年内912%一年到两年2331%两年到三年3040%三年以上1317%合计75100%由表7-1可知,在后营小学的留守儿童中,一年之内未见父母占12%,一年到两年未见父母占31%,两年到三年未见父母占40%,三年以上

12、未见父母占17%,可见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因此他们渴望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现在的愿望时”多数孩子“希望爸妈早点回来”、“能和爸妈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应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显得孤单和自卑,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图7-3后营小学留守儿童安问题比例图由图7-3可知心理健康问题在后营小学留守儿童安问题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我们社会,政府和学校应当更加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因为013岁时间段是少年儿童基本思想品德、情感、性格、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如果没有对

13、儿童进行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将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而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缺少亲情教育,得不到必要的心灵关爱和足够的家庭温暖,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感重,孤单自卑,有的表现出内心封闭,行为孤僻,不善与人交谈,情感冷漠,形成人际交往障碍,有的性格脆弱、胆小,缺乏交流的主动性,有的孩子则因为没有约束而导致性格偏执和行为失范,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老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八、分析安全问题所形成的原因(一)家庭教育的缺陷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儿童是和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别的亲人生活在一起,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再加上我国各个省份对外来人口的子女的学籍管

14、理制度,还有由于大城市的学费比较昂贵,导致这些孩子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接着引发了亲子教育的基本丧失,而且隔代教育的对孩子没做到最大的帮助,这种情况降低了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致使这些孩子缺少了在日常生活的基本安全常识。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

15、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而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二)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缺陷从学校教育来看,宋集乡后营小学的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完全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三)社会原因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