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46567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三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氮蓝四唑(NBT)法测定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基本原理。2、掌握氮蓝四唑(NBT)法测定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基本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酶。本实验依据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氮蓝四唑(NBT)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大小。在有氧化物质存在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氧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可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的甲腙,后者在56

2、0nm处有最大吸收。而SOD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从而抑制了甲腙的形成。于是光还原反应后,反应液蓝色愈深,说明酶活性愈低,反之酶活性愈高。据此可以计算出酶活性大小。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一)材料水稻或小麦等植物叶片。(二)仪器设备高速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微量进样器,荧光灯(反应试管处照度为4000Lx),试管或指形管数支。(三)试剂(1)0.05mol/L磷酸缓冲液(pH7.8)。91.5ml0.05MNa2HPO4+8.5ml0.05MNaH2PO4。(2)130mmol/L甲硫氨酸(Met)溶液:称1.9399gMet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3)750pmol/L氮蓝四唑

3、溶液:称取0.06133gNBT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避光保存。(4)100pmol/LEDTA-Na2溶液:称取0.03721gEDTA-Na2,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0ml。(5)20pmol/L核黄素溶液:称取0.0753g核黄素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避光保存。四、实验步骤1、酶液提取取一定部位的植物叶片(视需要定,去叶脉)0.52g于预冷的研钵中,加1ml预冷的磷酸缓液在冰浴上研磨成浆,加缓冲液使终体积为4ml。取4ml于4C10000r/min离心20min上清液即为SOD粗提液。2、显色反应取10mL试管(要求透明度好)4支,2支为测定管,另2支为对照管,按下表加入

4、各种溶液:各溶液显色反应用量混匀后将1支对照管置暗处,其他各管于4000lx日光下反应20min(要各管受光情况一致,温度高,时间缩短,低时延长)。3、SOD活性测定与计算至反应结束后,全部移入暗处,以不照光的对照管作空白,分别测定其他各管的吸光度。注意:用放在暗处的缓冲液代替酶液的空白管调零,各试剂按比例混合好(3.5ml缓冲液+0.5ml甲硫氨酸+0.5ml氮蓝四唑+0.5mlEDTANa2+0.40ml蒸馏水),再加100ul酶液,核黄素0.5ml最后单独加入。总体积6.0mL表10SOD活性测定的试剂量试官编号1对照(不光昭)八、丿2对照(光照)34缓冲液(mL)3.503.503.5

5、03.50甲硫氨酸(mL)0.500.500.500.50氮蓝四唑(mL)0.500.500.500.50EDTANa2(mL)0.500.500.500.50蒸馏水(mL)0.500.500.400.40酶液000.100.10核黄素0.500.500.500.50测定结果0AckAE1AE2表11SOD活性测定(平行测定2次)的Abs试管号2对照(光照)34平行测定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吸光度A(Abs)0.2030.2510.0550.1990.0350.140五、结果计算计算公式:SOD(U/g.FW)=(Ack-AE)*VT/Ack/0.5/W/Vs式中VT-总酶液量(ml)Vs-所用酶液量(50ul)W-叶片鲜重(g)Ack-用缓冲液代替酶液的照光对照管吸光度ae-样品管吸光度表12SOD活性的计算VT=400uLVs=50uLW=0.52g平行侧定次数第一次第二次样品管管号3434SOD(U/g.FW)0.2240.2550.0640.136六、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