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04641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2 (2010年北京文综)“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3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

2、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维新变法思想兴起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A.正确,不正确B.正确,不正确C.正确,不正确D.正确,不正确5 (2010年海南单科)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

3、的出现6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7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 (2011年山东潍坊三县质检)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

4、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 中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9 (2011年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10 (2011年福建厦门质检)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

5、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11 (2011年浙江文综)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12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材料一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材料二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

7、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材料三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2) 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3)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

8、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入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惟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

9、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

10、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剑桥中华民国史(上)请回答:(1) 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2) 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3) 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

11、一、材料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说明。(4) 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5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1 C解析: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为了满足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培养了一批军事、外语、翻译人才。明清之际,我国开始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排除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排除D项。2 B解析:材料的核心内容是主张“君民共治”,即实行君主立宪制。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可排除

12、;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可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可排除。3 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说明该人物表面信奉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实际上信奉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4 A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在五四运动之后,因此项说法错误。5 D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864年”,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有为的文章,排除A项;材料中称西方列强为“欧洲诸邦”,

13、不是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排除C项。6 C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并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都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7 D解析: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D项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8 C解析: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它是由于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反封建而对辛亥革命的“补课”。9 A解析:题干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会被历史淘汰。康梁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

14、排除C项;题干主张变革,反对任凭自然选择,否则就会被淘汰,排除D项。10 B解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11 B解析: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徐志摩对“相对论或民约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当时“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的影响。1917年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此时已经形成高潮,A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项。12 D13 (1)原因: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之中,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被迫进行改革。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 事件:维新变法运动。原因:改革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利益,如废除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等。(3)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