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全真模拟卷41(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46066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全真模拟卷41(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全真模拟卷41(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全真模拟卷41(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全真模拟卷41(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全真模拟卷41(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全真模拟卷41(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全真模拟卷41(附答案带详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问答题:任务:测绘单位通过招标承担了镇的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程.测区概况:本测区面积约20km2.测区内约70为平原地区、约30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主要有村庄和耕地,丘陵地区主要有村庄、山坡地和山丘,山丘较高,山沟较深,但山上树木不多、以灌木为主.测区既有资料:测区内有国家二等点2个、d级gps点4个、国家二等水准点4个,这些点可作为本工程平面、高程控制起算点.设备:测绘单位用于该工程的测量设备有:gps接收机4台套、2全站仪4台套、s3光学水准仪2台.问题1.简述测绘单位用于该工程的测量设备的作用是什么?2.根据测区地

2、形和已有测量设备情况,简述该测图工程可采用的碎部点数据采集方法.3.简述该测区碎部点的选择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1.用于该工程的测量设备及其作用.(1)gps接收机的作用:用静态gps定位方法进行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用gps-rtk定位方法进行加密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用gps-rtk定位方法在空旷测区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2)2全站仪的作用:用于村庄的图根控制测量;用于村庄的碎部点数据采集.(3)s3光学水准仪的作用:用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布设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网.2. 根据测区的地形和已有测量设备情况,本测图工程可采用两种碎部点数据采集方法.(1)全站仪数据采集法.以控制点为测站用全

3、站仪采集每个测站周边碎部点的三维坐标.如采用测记法测图,需现场绘制草图;如采用编码法测图,需在全站仪中输入碎部点属性编码.该方法适用于本测区的村庄、山沟等卫星信号遮挡严重区域.(2)gps-rtk数据采集法.依据控制点坐标架设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初始化,并检测两个以上不低于图根精度的已知点.利用流动站采集碎部点的三维坐标.流动站作业的有效卫星数不宜少于5个,pdop值应小于6.也可采用测记法或编码法作业模式.该方法适用于本测区村庄外的耕地、山地和山丘等卫星信号好的区域.3. 数字测图的碎部点就是地物地貌特征点,根据本测区的地形情况,碎部点主要有:(1)地物特征点:建筑物、围墙、栅栏的转折点;道路、

4、渠道、陡坎和斜坡的拐点;旱地、果园等地类界的转折点;高压线杆、低压线杆、通信线杆.(2)地貌特征点:山脚、山顶、鞍部及山坡上的坡度变化点;山脊线、山谷线;陡坎和斜坡上、下高程点;除以上特征点外,还要按规范要求测一定密度的高程点.2. 问答题:为了加快市基础测绘建设,保障市基础测绘事业为市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促进市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各部门重复投入测绘经费,实现地理信息共享及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实现建立“数字城市”的目标。为此根据市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开展市1:2 000比例尺地形图工作。市建成区南北方向长20 km,东西方向长25 km,面积约为500 km2,主要分布在乎

5、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为主,平均海拔20 m。主要技术依据如下:1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2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3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4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 179412008);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

6、收( GB/T 183162008);7平面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8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3 000,航摄仪器型号为RC30,像幅为23 cm*23 cm,航摄焦距为152 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 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500 km2,测区共布设45条航线,每条航线104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 680张。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响质量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有航空摄影成果资料已完成提交。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

7、个布设方案实施,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点均得到共用;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监部门已经同意将该成果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工序使用。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并同意移交下一工序使用。问题(1)简述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的工作流程。(2)试述数字化测图的编辑步骤。(3)立体测图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答案: 本题解析:(1)(参见8.3考点1)作业准备。像片定向。它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数据采集

8、。应保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不应有断缺、遗漏、移位,并对每一要素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分类和编码。在采集、接边、收尾等项工作中的技术处理原则、各项限差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生成图形文件和绘图文件。联机数据采集后应对所贮存的数据进行检查,并输出图形文件和绘图文件。图形编辑。质量检查。编写技术总结,提交成果。(2)(参见8.3考点3)数字化测图的编辑,可在专用图形编辑系统上通过显示屏幕边审视边进行,也可先将图形回放在图纸上拟定好编辑内容后再通过显示屏幕进行。根据技术设计书以及外业调绘片和调绘结果,按照相关规定确定编辑原则,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修改、增删和编排。完成后回放出编辑检查图,找出存在的问题,继续

9、上机进行编辑直至符合质量要求;也可将编辑检查图拿到野外去进行实地施测和修改,再上机进行数据插入后进行编辑。(3)(参见8.3考点5)图历簿。原始数据文件、编辑图形文件和绘图文件。地形图。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外业控制点及内业加密点布点图。加密成果。图幅接合表。检查验收报告。3. 问答题:贯通工程测量1)工程概况矿井田位于中部黄土高原区,地形为低山丘陵或沙滩,海拔1680 1900m;区内河流无常年性流水,沙河及冲沟有季节性流水。矿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气候特征为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区均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形起伏较大,以黄土丘陵居多。区内有专用铁路和公路分别与铁路和国道连接,交通便利。该矿是1 9

10、 72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2 1万t/年,矿井曾连续三年产量达3 0万t/年。由于超生产能力服务和小窑破坏,使老采区资源枯竭。为了矿井接续,经原矿务局研究决定,对矿实施深部接替改造设计。为此需将三矿主井筒继续延伸,使之与矿三采区轨道上山贯通,从而解决矿井延伸后的总回风、提升等问题。该贯通测量工程属一矿副井与三矿主井两井间贯通,属重要贯通工程。两主井井口相距2100m,井下导线长度约2700m。2)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03)已有资料利用本设计所采用的起始数据为1968年地质局测量六队的三角

11、点成果和1 997年9月公司地质队提交的三角点成果联测到井下的导线点成果资料,属1 9 5 4年北京坐标系,1 9 5 6年黄海高程系。经对已知点进行检查核实,起始资料正确可靠。4)仪器设备(1) SET22D防爆智能全站仪,技术指标:测距精度:(2mm+2ppm*D)测角精度:2测程:井下大于500m,地面2400m(一块棱镜)(2)HD8200E型GPS接收机,技术指标:平面定位精度:静态测量( 5mm+1ppm*D)高程精度:静态测量(10mm+2ppm*D)(3)陀螺经纬仪,在洞内导线测量中加测陀螺定向边是提高贯通测量精度的一项重要措施。(4) S3型水准仪,高程测量。5)地面平面控制

12、测量鉴于GPS测量具有精度高、施测简便的特点,本设计采用GPS网建立地面独立平面控制,并与矿区原有控制点进行联测。为此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中四等GPS测量要求施测。(1)布网原则: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应考虑其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2)点位选择:点位的选择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并应远离

13、高压输电线(距离大于50m),点位周围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的物体,并避开大面积水域,不宜选在山坡、山谷和盆地中,以防止多路径效应。(3)观测方法及要求:用广州中海达HD8200E型GPS接收机三台套,以静态定位法施测GPS控制网。新购置GPS接收机应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4)数据处理:数据后处理用HD8200E随机软件HDS2003进行。6)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两井间的地面高程控制测量按三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采用S3型水准仪,配以区格式水准尺,独立施测两次,取两次测得的高程平均值作为最终值,以求得水准点和井口水准基点的标高。7)洞内控制测量(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

14、方法,采用全站仪施测,用陀螺经纬仪加测陀螺定向边。(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采用S3型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规定进行。8)贯通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技术总结编写提要如下:(1)贯通工程略图。(2)贯通工程概况:贯通巷道的用途、长度、施工方式、施工日期及施工单位。(3)测量工作情况:参加测量的单位、人员,完成的测量工作量及完成日期。(4)地面控制测量情况:GPS控制网的施测时间、单位,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观测成果的精度评定,联测GPS近井网时所用三角点的精度,点位的完好情况等。(5)井下测量情况:贯通导线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高程测量的施测情况及实测精度的评定。(6)贯通精度情况:贯通工程的允许偏差

15、值,贯通实际偏差值。(7)应附全部贯通测量资料明细表及附图。9答案: 本题解析:贯通工程测量(1)简述建立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控制网宜布设成自由网,并根据线路测量的控制点进行定位和定向。控制网可采用GPS网、三角形网或导线网等形式,并沿隧道两洞口的连线方向布设;在进、出口线路中线上布设进、出口点,进、出口再各布设3个定向点,进、出口点与相应的定向点之间要通视。隧道的各个洞口,均应布设2个以上且相互通视的控制点。(2)简述建立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洞内的平面控制网宜采用导线形式,并以洞口投点为起始点沿隧道中线或隧道两侧布设成直伸的长边导线或狭长多环导线。导线的边长宜近似相等,直线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段不宜短于70m;导线边距离洞内设施不小于0. 2m。当双线隧道或其他辅助坑道同时掘进时,应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