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扩散法析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44002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次扩散法析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次扩散法析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次扩散法析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次扩散法析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次扩散法析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次扩散法析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扩散法析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图解二次扩散法1.将样品溶解到二氯甲烷中,搅拌溶解。溶剂固然还可以选择甲苯之类的有机溶剂。2.然后过滤到试管中。平行做至少5份。我都是装到10只试管中。平行做多份会增长析出晶体的几率。.每支试管装1/。上面装.mm的缓冲层,再上面是正己烷。扩散两个星期,就能长出你需要的晶体。根据个人经验,晶体一般长在试管的中上部。就是那个缓冲层以上的部位。如果不加缓冲层,晶体析出多是底部。这是由于,溶液向上扩散,同步不良溶剂向下扩散。加有缓冲层的,不良溶剂扩散到溶液中比较缓慢,一般不利于析出晶核,结晶比较难也比较慢。一旦结晶,晶体质量都比较好。适合测试。没有缓冲层的,不良溶剂和溶液直接接触,界面处容易析

2、出晶种,有助于迅速结晶。但是一般都会产生浑浊或者沉淀,不利于高质量的晶体析出长大。不带缓冲层的一般都是溶液比较稀。或者样品少,浓度配制的比较小的溶液适合用这种措施培养4扩散两个星期后,如果溶液为均相。这时就要用到二次扩散法来继续培养晶体。这时候溶液还没有达到饱和,或者达到过饱和但是没有合适的晶核作为结晶的晶种,但是已经快析出晶体了。如果等一段时间或者再把溶液分装到别的试管,然后加入不良溶剂,长出晶体就不久了。注意:进行二次扩散的时候没有缓冲层!5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我不讲的太具体,个中细节需要自己摸索。1.将样品溶解到二氯甲烷中。请问在这里“样品”指的是已经是用常温搅拌或扩散培养出来的配合物吗

3、?把配合物溶解后在放到试管中再培养吗?答:我说的是如何培养出单晶。固然是将配体和金属盐反映后的配合物称之为样品。Lia+M-same-rstal此外,为什么溶解在二氯甲烷中,要是配合物不溶于二氯甲烷呢?怎么办,用什么溶剂是再摸索吗?答:一般的配合物都溶解到二氯甲烷中的。还可以试试甲苯,适合培养卟啉晶体。最后,加入缓冲层,缓冲层用什么溶剂啊?答:缓冲层是为了避免不良溶剂正己烷加到溶解有配合物的二氯甲烷上产生浑浊沉淀,我们用二氯和正己烷任意配比,加到二氯甲烷层上起到过渡缓冲的作用。我称之为缓冲层二.扩散法有两种方略:液层扩散法和不良溶剂(顶出)扩散法。 液层扩散法:就是配体和金属盐放到一起很容易就

4、出沉淀了,这时候就用两种不同密度的配体和金属盐溶液作为上层和下层,中间加上缓冲层。液层扩散法的浓度是核心。如果浓度太大就也许会浮现絮状沉淀。图一就是也曾扩散法的示意图。上层是u(II)的甲醇溶液,中间一层是甲醇和二氯甲烷2:1的混合溶液,下层是配体的甲醇:二氯甲烷=1:1的溶液。注:也可以根据需要把配体放到上层,金属盐放到下层。同步配合物在二氯甲烷中的溶解度不是很大,晶体可以析出。 不良溶剂(顶出)扩散法:对于不容易出晶体并且在二氯甲烷溶液中溶解度特别大的体系可以选择这种措施。下面是二氯甲烷溶液,上面加上正己烷。扩散完全后可以进行二次扩散法,直达到到过饱和析出晶体为止。图二是不良溶剂(顶出)扩

5、散法示意图。 这两种方略就可以把所有的体系都能用扩散法培养晶体了。三.缓冲层的作用就是不要让上下两层混合太快,只要和上下两层互溶,又有点密度差就行,其实直接用上层溶液也行。不良溶剂就是对配合物溶解能力不强的,密度又小的,多用乙醚,丙酮啥的。缓冲液一般就是用良溶剂和不良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配成的,或者选择一种溶解性介于良溶剂和不良溶剂中间的溶剂也可以的。四液相扩散法的原理:运用二种完全互溶的沸点相差较大的有机溶剂。固体易溶于高沸点的溶剂,难溶或不溶于低沸点溶剂。在密封容器中,使低沸点溶剂挥发进入高沸点溶剂中,减少固体的溶解度,从而析出晶核,生长成单晶。一般选难挥发的溶剂,如,MO,甘油甚至离子液

6、体等。条件:固体在难挥发的溶剂中溶解度较大或者很大,在易挥发溶剂中不溶或难溶。经验: 固体在难挥发溶剂中溶解度越大越好。培养时,固体在高沸点溶剂中必须达到饱和或接近过饱和。措施: 将固体加热溶解于高沸点溶剂,接近饱和,放置于密封容器中,密封容器中放入易挥发溶剂,密封好,静置培养。可以尝试的溶剂系统: CH22乙醚或戊烷 TH/乙醚或戊烷甲苯/乙醚或戊烷 水甲醇C3/正庚烷有以上可知,在良溶剂中浓度偏大也许有助于晶体的生长五扩散法事实上是很典型的措施,可以生成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的晶体。其原理简朴的来说就是控制配体在溶剂内的扩散速度从而控制晶体生长。浓度一般在0mol,不超过ml选用试管的时候有一

7、定的规定管径不能太大 0.5m,由于要控制液-液界面 ,太大反映太剧烈,晶体会很小,太小的话,时间太长也有别的影响。由于金属配体种类太多,每个晶体生长规定不同,导致扩散法不好做。并且,同种金属配体,在不同层、有无中间层、溶剂的不同等会生成不同构造的晶体,因此要想得到目的晶体需要大量的实验才干获得。至于环境,一般没什么特殊规定,常温即可,光线影响不太清晰,还没有查到有关资料,但是一定要避免震动,晶体一般是长在管壁上的,震动会影响生长。我也说一点,有关液液扩散法,我正在做,浓度不要太大,长的太快,质量不好,也不能太稀,否则,不仅长的慢,还长的很小,建议多尝试多种浓度,多换不同的溶剂一方面选定溶剂溶

8、解中心离子和配体,例如水溶解金属离子,而有机溶剂溶解有机配体。然后根据密度,将密度大的放在下层,中间合适加纯溶剂的缓冲层,也可不放,上层放密度较小的一层。要注意加料的技术,是先慢后快,我一般是用滴管滴加。六.较好的培养单晶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下。单晶培养技巧1.单晶培养的措施多种多样,我们没必要把握那些难以操作的,如升华法、共结晶法等。最简朴的最实用。常用的有1.溶剂缓慢挥发法;2.液相扩散法;3.气相扩散法。99的单晶是用以上三种措施培养出来的。2.单晶培养所需样品用量一般以10-25mg为佳,如果你只有2g左右样品,也没关系,但这时就要选择液相扩散法和气相扩散法,不能使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单

9、晶培养的样品的预解决样品溶解后一定要过滤,不能用滤纸,而是用一小团棉花轻轻的塞在滴管的中下部或下部,不要塞太紧,否则流的太慢。样品固然是越纯越好,但是如果实在没措施弄纯也没关系,培养一次就相称于提纯了一次,我常常用某些TLC显示有杂点的东西长单晶,但得多养几次。4.一定要做好记录一次就得到单晶的也许性比较小。因此最佳的措施就是在第一次培养单晶的时候,采用少量多溶剂体系的措施。如果你有0g样品,建议你以5mg为一单位,这样你可以同步实验10种溶剂体系,而不是选两种溶剂体系,每个体系5g。这是做好记录就不凡重要,以免下次又采用已经失败的溶剂体系,并且单晶解析时必须懂得所用的溶剂。.培养单晶时,最佳

10、放到没人碰的地方,这点人们都懂得。我想说的是你不能一天去看几次也不能放在那里5,天不管。也许有的溶剂体系一天就析出了晶体,成果5天后,溶剂全干了。一般一天看一次合适,看的时候不要动它。明显不行的体系(如析出絮状固体)就要重新用别的溶剂体系再重新培养。6.液相扩散法中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比例最佳为1:2-1:4。.烷基链超过4个碳的很难培养单晶。8.分子中最佳不要有叔丁基,由于容易无序,影响单晶解析的质量。9.含氯的取代基一般容易长单晶,如氯苯基取代化合物比苯基取代化合物容易长单晶。10单晶培养无水无氧条件下的单晶培养,麻烦的措施我就不说了,最简朴的措施就是将你的固体样品加入一带橡皮塞的容器(最常

11、用的就是核磁管,塞子不是我们常用的硬塞子,而是软的橡皮塞(随便什么塞子都行,只要能密封且能扎针头),先抽真空,然后通氮气,再用注射器加入良性溶剂,充足溶解(超声),然后再用注射器沿器壁加入不良溶剂即可培养单晶指南综述:你将会发现,培养单晶不仅需要耐心,并且还需要一双机灵的双手。结晶过程对温度和其他轻微的扰动都非常敏感。因此,你应当在相似的条件下多尝试几种不同的实验温度,并为单晶的生长寻找一种没有干扰的安静环境。这里有某些经验性的贴士供你参照,以利于你的实验开展。方案# 有时好的单晶仅需冷却溶液即可生长。你也可以尝试加热溶液至所有物质完全溶解,达到过饱和,再慢慢地使其冷却。方案#1)选用一种可以

12、溶解你的目的化合物的溶剂,制成饱和溶液。2)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过滤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对于少量溶液,可使用一种有效的过滤器,其制备措施是:将玻璃毛(甚至可以用面巾纸)塞入一根一次性Pasture滴管中,然后填入一英寸左右助滤物(如硅藻土Cite)。用新鲜溶剂湿润硅藻土,然后用球形压力器将溶液压过该管进行过滤。3)寻找另一种溶剂,使目的化合物在其中不溶解(或仅微量溶解),并且这种溶剂可以和前一种溶剂混溶,并具有较低的密度。4)将第二种溶剂小心地铺在小瓶中饱和溶液的上面。在两相界面上可看到某些混浊物。单晶将会沿着这个界面生长。方案#3 将盛有饱和溶液的小瓶放置在此外一种较大的瓶中。在外面的大瓶

13、中加入第二种溶剂并且盖紧盖子。第二种溶剂将会慢慢地扩散到饱和溶液中,晶体就会浮现了!为了进一步减慢这个过程,可将这个扩散装置放在冰箱中。可以尝试的溶剂系统:H2C2乙醚或戊烷 ,THF/乙醚或戊烷甲苯/乙醚或戊烷水/甲醇CHC3/正庚烷金属配合物单晶的培养单晶培养的具体操作措施:四条注重事项:1、结晶容器的选择(敞口烧杯,既不能用从未使用过的新烧杯,也不能用很旧的烧杯。也许因素为,烧杯太新,不利于晶核的形成,而太旧则形成晶核的部位太多,不利于单晶的生长。) 、溶剂的选择(合适的溶剂将物质溶解,溶解性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不能挥发太快也不能太慢)3、结晶速度(尽量慢的让溶剂挥发,

14、一旦析出结晶,过滤,也许得到单晶也也许是混晶,千万别用母液洗晶体)4、环境的选择(放在一种平稳的地方,千万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震动,否则虽然得到单晶也全完了)。措施一:挥发 用金属配合物的良溶剂将其溶解在小烧杯中,小烧杯的内表面越光滑单晶性越好,否则晶体外形不好缺陷多就会给背面的收单晶衍射数据带来麻烦,甚至会导致无法解晶体构造,那将是非常可惜的;烧杯用滤纸或塑料薄膜封口避免灰尘落入,同步减慢挥发速度,长出较好晶形的单晶,一般挥发性稍差的溶剂用滤纸,如,水等。静置至发现满足的晶体浮现。措施二:扩散用金属配合物的良溶剂将其溶解在小烧杯或广口瓶中,塑料薄膜封口(用针戳3-5个小孔),放于盛有该金属配合物

15、的挥发性不良溶剂(一般用乙醚)的大瓶子中。静置至发现满足的晶体浮现。措施三:分层将金属的水溶液放于试管下层,配体的有机溶剂溶液放于试管上层,中间是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封口。操作要小心,最佳是用滴管伸进试管接近液面缓慢滴加。静置至发现满足的晶体浮现。JPt化学化工资源导航以上是我在培养配合物单晶常用的措施,一般是几种措施同步做,不是每种措施都能或总能培养出单晶,更多的是取决于配合物的结晶性好坏。总之就是多试:不同的温度、溶剂、混合溶剂的比例1制备结晶,要注重选择合宜的溶剂和应用适量的溶剂。合宜的溶剂,最佳是在冷时对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度较小,而热时溶解度较大。溶剂的沸点亦不适宜太高。一般常用甲醇、丙酮、氯仿、乙醇、乙酸乙醋等。但有些化合物在一般溶剂中不易形成结晶,而在某些溶剂中则易于形成结晶。.制备结晶的溶液,需要成为过饱和的溶液。一般是应用适量的溶剂在加温的状况下,将化合物溶解再放置冷处。如果在室温中可以析出结晶,就不一定放置于冰箱中,以免随着结晶析出更多的杂质。“新生态”的物质即新游离的物质或无定形的粉未状物质,远较晶体物质的溶解度大,易于形成过饱和溶液。一般通过精制的化合物,在蒸去溶剂抽松为无定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