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水分子的运动word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0437382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化学九年水分子的运动word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水分子的运动word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水分子的运动word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水分子的运动word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水分子的运动word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化学九年水分子的运动word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化学九年水分子的运动word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对水的三态变化进行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了解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重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分子的基本特征。【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认真学习课本P30-32,完成预习学案的题目。2、 实验探究中的1、3 、4小组课前合作完成,自主学习一、 水的三态变化问题组一 1、物质一般都有三种状态, 请列举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2、猜想:在水的三态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探究一 1、把封闭在针管中

2、的少量的水煮沸,液态的水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2、将上述实验中体积变大的针筒插入冰块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形成知识】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变化的是_,不变的是_ 阅读课本31页有关“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的内容。思考:在不同状态下,水分子的排列特点是怎样的?【形成知识】状态分子排列方式分子运动特点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固态液态气态问题组二 1、为什么炎热的夏季,地上的水渍很快就消失了?2、能否尝试着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下水蒸发的过程?3、水烧开后,揭开锅盖,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形成知识】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

3、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_能量时,运动_,分子间的间隔_,水由液态变为气态;_能量时,运动_,分子间的间隔_,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阅读:P32活动天地:描述水分子的运动。理解水结冰和冰融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相互间的间隔是怎样变化的? 自主学习检测1、水在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都在不断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对的。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2取2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往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人。内装 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中的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_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为什么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

4、的快呢?【探究二】1、小资料: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离得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2、学生实验:放一小块蔗糖于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3、教师演示: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观察混合后体积变化。通过上面的资料和实验,你对分子形成了怎样的看法?【形成知识】分子的基本性质:_、_、_。 自主学习检测1步入花园,花香四溢;走近正在烧鱼炖肉的厨房,香味扑鼻,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 ) A微粒质量变大 B微粒间有空隙 C微粒不断运动 D微粒的质量变小2氧气变为液态氧是因为( ) A构成氧气的微粒大小变了 B构成氧气的微粒间

5、的空隙变了 C构成氧气的微粒的化学性质变了 D构成氧气的微粒本身变了3下列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4请你将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与其相应的原理用连线连接。热胀冷缩 a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花香四溢 b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食物腐败 c发生化学变化,微粒种类发生改变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d微粒之间存在间隙二 、水的天然循环 问题组三 1、假如你是一滴水,请想象一下你是如何在大自然中旅行的呢? 2、阅读:P31活动天地“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想一想,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的能量如何

6、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的能量变化? 3、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是什么?【形成知识】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_,完成了_。【检测反馈】1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微粒运动的是( ) A糖在水中自然溶解 B湿衣服晾干 C校园内到处可闻到桂花香 D北京地区发生的沙尘暴3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

7、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4.已知分子的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且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如图在玻璃管两端的棉花上分别滴上浓氨水和浓盐酸,已知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接触后会产生大量白烟,则白烟较多较浓的点( )AA点 BB点 CC点 D无法确定5下列事实充分说明微粒具有什么性质?(1)打气筒能将空气压人

8、足球内: ;(2)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 。6.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目的:_实验器材:烧杯、筷子、水、冰糖你认为上述实验中是否有不妥之处?_。如有请改正_。(如没有不妥之处该空不填)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物质的方法过滤法。2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学案设计 知识回顾: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分子有哪些特征?三、 水的人工净化 阅读: 课本32页 “地球上水的分布”图片,了解水的分布。 【问题组一】1、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

9、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2、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探究一净化黄泥水1、分别把约100mL的两份黄泥水注入烧杯1和烧杯2中,把烧杯1放在实验桌上静置;在烧杯2中加入明矾粉末,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再静置。观察两个烧杯中所发生的变化。 2、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阅读:过滤的操作要求,归纳过滤的要点。制作过滤器,完成对烧杯1中上层液体的过滤。取一滴滤液用显微镜观察。你看到了什么?3、向滤液中滴几滴氯水,搅匀,用显微镜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待水分消失后,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4、将第3步获得的灭菌水

10、蒸馏,滴在载玻片上,加热蒸干,在显微镜下观察。你还能看到什么? 【形成知识】1、净化黄泥水的步骤有哪些?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2、过滤要点:“一贴”_“二低”_“三靠”_知识运用1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B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C既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又要节约用水D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用淡水浇灌庄稼,而是引来海水进行浇灌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调查和搜集资料得知,可以通过化学沉降(用明矾)杀菌消毒(用漂白粉)自然沉降 过滤等几个步骤对黄河水进行净化。请选择合理的操作顺序( )A B C D3、以下关于过滤

11、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B漏斗中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C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在烧杯的内壁上 D为加速过滤,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4、程伟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未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1)加明矾的作用是,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_。(4)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理由是,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探究二硬水和软水的区别。1、观察烧水的水壶上结有的一层厚厚的水垢,思考水垢是怎么形成的?阅读P35多识一点,了解什么是硬水,什么是软水?2、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实验:把肥皂水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观察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3、硬水有什么样的危害?怎样可以软化硬水?【形成知识】1、用_可以区分硬水、软水。2、家庭中,可以用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问题组二1、比较矿泉水和蒸馏水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2、用什么方法可以分离黄泥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