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考试资料整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43495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医学考试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法医学考试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法医学考试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法医学考试资料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法医学考试资料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医学考试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医学考试资料整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医学概论法医学的概念法医学是运用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人体伤亡、病理和生理状态 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法医学原来称为裁判医学,它是根据侦查、检察和审判案件的需要,通过活体检查、尸体物证的检验,对有关 问题作出科学的鉴定,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以协助司法机关及时、准确地揭露和证实犯罪 活动;也可以为正确地处理某些民事纠纷提供科学的依据。法医学与普通临床医学不同,它有自己的特殊的研究内容。主要有:死亡与尸体现象。讨论死亡概念、死亡过程和死亡分类;研究死亡诊断标准;鉴别真死和假死;研究死后尸体 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早期尸体现象(尸冷

2、、局部干燥、尸僵、尸斑、组织自溶、晚期尸 体现象(干尸、尸蜡、霉尸、白骨化)以及昆虫等动物对尸体的毁坏;推断死亡时间等。各种机械性窒息的发生机制、征象、后果和检验方法。如对缢死、勒死、扼死、闷死、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 息死、异物堵塞呼吸所致的窒息死、溺死进行鉴别;研究各种机械性窒息的作案方式。机械性损伤的分类、形成机制。讨论钝器、锐器、火器损伤的基本形态、损伤后果、致死原因;阐述各种徒 手伤、器械伤坠落伤、交通工具所致损伤、咬伤、切创、砍创、刺创、剪创以及枪弹创和爆炸伤的特点和鉴定 要点;鉴别生前伤与死后伤;推断致伤物;判断打击次数、打击顺序和方向;推断伤后经过时间;确定损伤性 质(他杀、自杀、

3、意外、灾害事故)。高温、低温、电流或其他物理因素所致的损伤和死亡。讨论烧死、烫死、冻死、电击伤、雷击伤的机制和征 象,鉴别生前烧伤(死)与死后焚烧。各种毒物的性状、毒理作用,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和代谢过程,中毒症状,病理改变。中毒量和致死量,毒物 检验方法和预防措施。猝死各种人体组织、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斑迹的种属、红细胞型、白细胞型、血清型、酶型以及遗传基因、 基因频率分布的理论和检验方法;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亲子鉴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识别,根据骨骼、牙齿、毛发推断人种、性别年龄、身高、职业特点、面貌特征,确定无名尸及碎尸 的身源;研究如何根据颅骨复原生前面貌,以及将颅骨与嫌疑

4、人相片重合以确定是否同一个人等。法医学的分科:法医病理学 法医毒理学 法医精神病学 法医血清学 法医人类学 法医物证学 法医损伤学,等 等法医学的历史法医学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和成熟时期。萌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世纪期间。这时不仅法已经出现,而且医学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处理人命案件时,执法人已知征求医生的意见来处理案件。中国先秦时期礼记月令就有了损伤检验的记录。欧洲古代法医学的发展却缓慢得多,仅有个别案例的传闻,如公元前10044年凯撒大帝被杀:身上有23处 创伤,检验确定贯穿胸部第一、二肋间的是致命伤。形成时期约为公元1119世纪,这时

5、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法制趋向健全,案件的鉴定有专业医生参 与,开始有较系统的法医著作出现。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中国南宋理宗淳祜七年(1247)湖南提点刑狱宋慈编著的洗冤集录五卷。内容包 括:检验总说、疑难杂说、初检、复检、验尸、四时变动、验骨、自缢,溺死、自刑、杀伤、火死、跌死、服 毒及其他各种死共53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宋慈(11861249年),字惠父,福建建阳人,曾四次出任司法官。 中世纪的欧洲,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法医学发展较快。1562年法国外科医师帕雷对升汞中毒作了第一例 解剖,1575年他在外科手术学一书中,阐述了机

6、械性窒息、杀婴等鉴定方法;1598年意大利医师菲德利 斯发表医生关系论一书,这是欧洲第一部法医学著作。1642年,德国莱比锡大学首先开设系统的法医学讲座;1782年,柏林创办了第一份法医学杂志,从此法医科 学初步形成它自己独立的体系。发展和成熟时期工业革命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8世纪以前的法医学主要靠肉眼观察活体、 尸体现象,所得到的是直观的、浅显的结论,19世纪后则由于显微镜技术的出现和化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法 医学的研究工作得到深入发展。这个时期法国著名法医学者奥尔菲拉著有论毒物,俄国奈丁应用显微镜研究自缢与勒死的颈部索沟,以判 断究系生前抑或死后形成。1899年,西方近代法

7、医学开始传入中国;1915年北京和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开设法医课;1930年国立北平大学 医学院创立法医教研究。1932年在上海建立法医研究所并出版法医月刊。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大大促进了法医学的发展,现代分析仪器的运用和新检验技 术的应用,标志着现代法医学体系的形成。基础医学人体共有8个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 统。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临床上将鼻腔、咽、喉叫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叫下呼吸道,呼吸道的壁内有骨或软骨支持以保

8、证气流的畅 通。肺主要由支气管反复分支及其末端形成的肺泡共同构成,气体进入肺泡内,在此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的血 液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供 给各器官氧化过程的所需,各器官组织产生的代谢产物,如CO2再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肺,然后经呼吸道呼出 体外。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是由心脏、血管、血液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管道系统。心脏提咼“动力”血管结构功能动脉:管壁厚(含丰富平滑肌及弹性纤维),管腔窄,血液流速快,血压较高;位置较深;血流方向是离开心 脏。静脉:管壁较薄,管腔较宽,血液流速慢,血压较低;与动脉平行,位置较浅;血流方向是流回心

9、脏。毛细血管:多而密成网(800 1000m2),管壁极薄,管腔极窄,血液流速极慢;是连接血液、淋巴液、组织液 以及细胞液的枢纽,是体内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组成和功能血浆及血细胞血浆包括四类物质:水、养料(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02、无机盐、维生素等)、代谢废物(C02、 尿素、尿酸、肌苷等)以及特殊蛋白质,如:抗体、激素、酶等。血液包括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在正常情况下,每公斤体重的血量,男性多于女性,幼儿多于成年人。 红细胞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正常成年男子每100毫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12-15克,女子

10、为11-14克,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量低于正常值称 为贫血。白细胞。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立方厘米5000-9000个,白细 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血小板,血小板无核。正常人的血小板含量为10-30万/立方厘米,血小板的主要机能包括促进止血作用和加 速凝血两个方面,同时还有营养和支持作用。血液的功能运输。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自肺吸入的氧气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依靠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 各组织。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赖血液运输到肺、肾等处排泄,从而保证身体正常代谢的 进行。血液的运输功能主要是靠红细胞来完成的

11、。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从而不同程度地影 响了血液这一运输功能,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参与体液调节。激素分泌直接进入血液,依靠血液输送到达相应的靶器官,使其发挥一定的生理作用。此外, 如酶、维生素等物质也是依靠血液传递才能发挥对代谢的调节作用的。保持内环境稳态。由于血液不断循环及其与各部分体液之间广泛沟通,故对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酸碱度平 衡以及体温的恒定等都起决定性的作用。防御功能。机体具有防御或消除伤害性刺激的能力,涉及多方面,血液体现其中免疫和止血等功能。例如,血 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并分解外来的微生物和体内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有的则为免疫细胞,血浆中的抗体如 抗毒素、溶

12、菌素等均能防御或消灭入侵机体的细菌和毒素。上述防御功能也即指血液的免疫防御功能,主要靠 白细胞实现。此外,血液凝固对血管损伤起防御作用。运动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接联结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并为肌肉提供 了广阔的附着点。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 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人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组成,其中头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人体全身的肌肉共约639块,占体重40%之多。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 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

13、有2000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3545。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分别固定在骨骼的不同部位上。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称肌,是肌肉收缩的主要 部分。骨骼肌由许多的肌纤维组成,其间分布着营养肌肉的许多血管和支配肌肉的神经。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可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肌肉人体运动的发动机肌肉可分为三种:心脏的肌肉叫心肌,由于它的收缩与舒张,才保证了心脏的不断跳动。在血管、胃肠、膀胱、子宫、支气管、瞳孔周围以及毛发根等地方的肌肉叫平滑肌。平滑肌有较大的伸展性, 它能够拉长,扩大,收缩起来缓慢而持久。骨肉紧相连,骨肉常并称。因为肌肉附着在骨骼上面,所以称之为骨骼肌

14、。我们可以命令手指翻书,也可以命令双脚走路,但我们无法叫胃肠不运动。所以能够根据人的意志随意运动的 骨骼肌又叫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不受自我意志的控制,故而又叫不随意肌。平时所说的肌肉,都指骨骼肌。 心肌不但可快速收缩,而且又永不倦怠,是一种极为强健的肌肉,因此能使心脏不断地搏动,直到生命结束为 止。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

15、下 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 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 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中枢神经系统是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 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死亡与死亡过程一、生与死()生命1、生命个体是由细胞所构成,生命个体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即DNA是由上一代遗

16、传给下一代的,人类DNA 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使子代有与亲代的相似特性,但在遗传过程又发生了变异,使子代又有别于亲代, 造就了人类的多样性。人体在生存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生命,完成生长、发育、生育等人 生过程,以保证人类种族的繁衍。2、维持人体生命的最重要脏器是脑、心脏、肺脏,这些脏器发挥正常功能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脑是 人体的生命中枢,控制全身脏器的的活动;由心脏和血管以及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构成循环系统,由肺、气管 等构成的呼吸系统,两者一起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3、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是评价生命活动的重要征象,是判断生命活动存在的具体指标。死亡死亡是一种过程,是生命的终结。1、人体也是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