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1. 能量流动的起点、途径和散失:起点:生产者;途径:食物链(网);散失: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2.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流入第营养级的总能量人工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人工输入有机物中的能量3. 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非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营养级同化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转变成该营养级的生物量,不一定都有,最终会被利用)※②+®+④=净(同化)生产量(用于该营养级生长繁殖);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③未被利用4. 图示法理解末利用能量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图: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某管养级同化的总能量(1)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 用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 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2)定量定时: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末利用即末被自身 呼吸消耗,也末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未被利用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5. 同化量与呼吸量与摄入量的关系:同化量二摄入量-粪便量=净同化量(用于生长繁殖)+呼吸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该营养级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的 能量,最终会被分解者分解※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在同化量中的比值,恒温动物要小于变温动物6. 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1) 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X100%这个数值在10%—20%之间(浙科版认为是10%),因为当某一营养级的生物同化能量后,有 大部分被细胞呼吸所消耗,热能不能再利用,另外,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传递效率的特点:仅指某一营养级从上一个营养级所含能量中获得的能量比例;是通过食物 链完成,两种生物之间只是捕食关系,只发生在两营养级之间2) 能量利用率能量的利用率通常是流入人类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 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短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同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 养结构越复杂,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如田间除杂 草,使光能更多的被作物固定;桑基鱼塘中,桑叶由原来的脱落后被分解变为现在作为鱼食 等等,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能量的浪费,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 两者的关系从研究的对象上分析,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研究对象,而能量的利用率是以” 最高营养级或人”为研究对象另外,利用率可以是不通过食物链的能量“传递”例如,将人畜都不能食用的农作物废 弃部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为人利用;人们利用风能发电、水能发电等;这些热能、电能最终都为人类利用成为了人类体能的补充部分淤7.能量流动的计算规律:“正推”和“逆推”【规律1】(已知)较低营养级(未知)较高营养级① 求“最多”则按“最高”值20%流动② 求“最少”则按“最低”值10%流动*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10%流动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20%流动【规律2】在能量分配比例已知时的能量计算【规律3】在能量分配比例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选最短食物链选最大传递效率20%选最长食物链选最小传递效率10%}消费者获得最多}消费者获得最少8. 研究意义①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 益的部分具体措施:农田的除草灭虫一调整能流的方向 尽量缩短食物链;充分利用生产者和分解者,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效率9. 能量流动的几种模型图: 二:物质循环1. 物质循环易错点【思笛误区】误区,邮■环中的瞬就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辨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而非其组成的化合物。
误区2生态系统的物朗■环的范围是生态系统辨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误区3空白建就是对照实验辨析空白对照指的是不对实捡对象做任何处理』但是不绐对照组任何处理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捡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其他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空白对照能清晰地对比和衬托出实睑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说服力误区4在碳循环中生产者只起固定二M化碳的作用.辨析绿色植物既能固定二氧化碳,又能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馨放二氧化碳误区4在碳循环中生产者只起固定二M化碳的作用辨析绿色植物既苜涸定二氧化碳,又能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易错点】易错点1识囹解题时因对物质循环的变式囹解分析不到位而出错辨析⑴弄清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中箭头的方向及代表含义.COt r •生产占x消费希■' 分就希⑵将右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找依据),如下面三种变式圈易错点2物匿循环是双向的辨析(1)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循环的,⑵ 在生物群落内部,沿竟物链和食物网传通时,物质循环不是取向的,只能由低 营养缀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
2. 海洋圈(水圈)对大气圈的调节作用:海洋的含碳量是大气的50倍;二氧化碳在水圈与大气圈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水圈的碳酸氢根离子在光合作用中被植物利用3. 碳循环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影响碳循环的环境因素即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碳循环的季节变化二.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调节1. 生态系统的发展反向(趋势):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2. 对稳态的理解: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顶级群落),它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3. 稳态的原因:自我调节能力(但是有一定限度)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系,物种越多,形成的食物链 (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4. 稳态的调节:反馈调节其中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调节的主要方式3.提高生态系统稳态的措施(1) 控制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该超出其自我调节能力,(2)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