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与传统文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43051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育与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教育与传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教育与传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教育与传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教育与传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教育与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育与传统文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2011-08-20 09:21:50)标签:杂谈分类:学习方法王斌摘要中学生是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加强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高中德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助于全国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文从高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传统文化在高中生德育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我校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和成效三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教育人生观价值观1引文:在世界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中唯一能够延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化,从远古时期的夏商周三代至秦汉统一,从魏晋隋唐至宋元明清,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

2、,表现出了顽强生命力,一直延续发展、绵延不绝,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绚丽的华章,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统美德。进入新世纪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道德主体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社会上存在着腐败现象,存在社会冷漠、见列不救的现象,以及诚信缺失等道德“滑坡”现象,致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扬。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高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2对高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在高中阶段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不少高中生注重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甚

3、至以金钱、名利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如此下去高中学生呈现出来的一些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不懂得待人接物,缺乏礼貌与礼仪对当今高中学生来说,很多学生继续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甚至对起码的人际交往礼仪礼貌都显得一无所知;有的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约束,完全丧失了生活的计划性,散漫、懒惰等习性随着学习年级的增高而越来越明显。这些学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对于同学甚至老师都呈现出漠然或傲视的态度。2.2不懂得换位思考,缺乏自理、自控能力一些学生坚持自己以往的个性,不考虑对他人的影响,不去为寻求“共生”的平衡而做出努力,他们往往做事自私自利,这与中学集体生活环境格格

4、不入。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去适应客观环境,而希望环境因为自己改变。2.3不懂得感恩图报、缺乏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教育也是目前高中生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本和事业成败的关键。作为受着教育的中学生来说迟到、旷课、作弊,都可看做是不诚信的表现。因此,在学校期间的诚信教育,已经显得十分必要。2.4心理素质差,自大与自卑并存很多学生的经历都是一帆风顺的求学过程,他们缺乏挫折感,面对学习、生活的压力,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各有不同。加上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以往依赖的对象父母、亲戚已不在身边,常常感动十分无助。抑郁、烦燥的精神状态已经严重影响

5、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面对现在极大的信息量和宽广的信息来源,有些学生自认为很明白道理,但是往往在面对挫折时,却一下跌下低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这种自大自卑一线牵的现象表明,在中学生的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容易进入一种自我估价错误的模式,继续下去,对于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3传统文化在高中生德育教育中的主要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不仅是建立各种社会制度的价值源泉,也是我们建立一系列道德规范的的价值尺度,是中华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历史前时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它对中国历史前时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对高中生优秀传统文化教

6、育,有助于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1将优秀传统文化融于高中德育中,有利于增强高中德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利于德育作用的广泛实现如何提高高中德育的吸引力、有效性,是当前高中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可以从一个方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答案。因为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主观等特点,将传统文化寓于德育内容之中,会使德育教育更生动活泼,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也能更好地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内容的熏染。此外,传统文化的覆盖面广,影响到每一个人,这就扩大了高中德育的影响,使其作

7、用在最大范围内得到实现。3.2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是高中德育的根本目的,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影响具有全面性,既包括对科学知识、传业技能的影响,又包括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德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是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3.3在德育中加强优秀文化教育,有利于使学生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形成符合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是当前高中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中学生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果寓中国优秀传

8、文化于高中德育教育中,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新时期中学教育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就是我们高中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重大责任。4几年来,我校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和成效4.1完善校园环境本着简朴实用的原则,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必要的和力所能及的改造,增加校园环境中传统文化的含量,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内花红藤绿,果满枝头,生机勃勃。花香蝶舞的“养德园”,精巧别致的“益心亭”,绿树掩映的“诵读角”,使求知与做人的教育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由16个橱窗和126块标牌组成的“文化长廊”,内容涵盖做人处世的各个方面,图文并茂,蔚为壮观。传统行为准则“忠、良

9、、礼、信、义、仁、俭、孝、智、廉” 与现行公民道德建设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的并列而立,引领和制约着人们的情操、意识和行为。4.2采用个性化的命名和服饰为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甬路、小广场和所有办公室、教室、宿舍均借用传统文化经典予以命名。如男生宿舍楼取名“健行轩”,寓意男儿自强不息的气概;女生宿舍楼取名“兰竹阁”,寄托女子纯贞高洁的追求。我们精心设计了极具传统文化蕴意的校服:白质泛红的颜色,象征着纯美和火热的青春;胸前鲜艳的校徽和校名,展示着十三中人的自信与豪迈;领角精巧的中国结,象征着团结和爱国,同时呼应着我校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程

10、”;肩章上面一颗大星和十二颗小星交相辉映,大星代表祖国,十三颗星星组合在一起代表十三中学,意在告示莘莘学子肩负着祖国未来和母校的荣辱;纽扣采用了内方外圆的造型,意在告示学生在做人品质上要有个人的信仰和追求,而在与人相处上又要讲融洽、求和谐,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对优秀人才做人本质与处世之道的辨证思考与理性推崇。下衣选用深蓝色,象征着高中生的沉稳,白色线条寓意挺拔向上和执着追求。整套校服既浸透了民族文化,又洋溢着时代风情,饱含德育价值,也深受学生喜爱。4.3开展特色鲜明的文化教育活动通过持之以恒的系列文化教育活动,把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民族精神逐渐烙印在学生心中。我们确定每年9月为固定的“传统文化教

11、育月”,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把每周的七天分别确定为“励志日”、“进德日”、“勤学日”、“爱心日”、“尊师日”、“孝悌日”、“自省日”,循环往复,挂牌自勉。每学期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陶冶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4组织高品位的学生社团立足我校探索形成的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动发展和自觉行动”的四自德育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社团在传统文化育人中的承载作用。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愿,有计划、有章程地组建了一批学生社团,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逐渐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化为自身价值观念。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团

12、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丰富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发展了多方面的潜能和特长。4.5搞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课程标准综合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的要求,我们开展了“衡水百里行”活动,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学生参观衡水的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地(馆),了解衡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入工厂、街道、农村进行社会考察,举办了专题征文、摄影展。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共建、绿色环保、国防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驿路梨花自愿者服务社”在全市中学生中倡议发起“我为衡水添绿色”活动。还参加了共青团中央举办的“保护母亲河”生态环保创意大赛。这些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

13、神,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自觉性。4.6加强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河北省我们把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纳入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逐步建立起课内课外相互融通的校本课程体系。首先是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传统的传统文化内涵,增强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组织编印了衡水市第十三中学“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程”系列读本,包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览、衡水纵横、十三中学文化荟萃、中学生文明礼仪指导、清风廉香、古今美文名著大观园等,成为我校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和亮丽风景。更令人欣喜的是2007年12月31日,我校高三(5)班张增龙同学在怡水园见义勇为,破冰勇救落水妇女,在全社会引

14、起强烈反响,并且张增龙被评为河北省见义勇为十大杰出青年。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要把高中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确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后继有人,就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现实需要为基础,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来寻求二者的结合点,我校会继续不断探索高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主要参考文献:【1】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人民出版社.1965【2】罗杰.为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而努力【M】道德文明,1999(2)【3】栾传大,王福巨,施进军,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题【M】.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出版,20【4】吴潜涛.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2003,(4)【5】王洪军.谈孝道教育与当代高校德育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