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保工程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三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427697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保工程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三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金保工程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三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金保工程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三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金保工程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三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金保工程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三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保工程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保工程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三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保工程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三版发布日期:2011-12-06 浏览次数:68 一、核心平台的发展历程为统一和规范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原劳动保障部提出了“后台研发和前台实施分离”的策略,即部里提供统一应用软件平台,由前台技术支持商通过本地化完成各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于2000年发布了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以下简称社保核心平台)一版,并同时发布了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通则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业务部分(LB101-2000)。2003年发布了社保核心平台二版,不仅在业务上进行了扩充,更在技术上实现

2、了突破,推出基于J2EE标准规范的三层技术框架(SIEAF框架)。社保核心平台极大地推动了各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建设,规范了各地社会保险业务,目前各地使用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多数是基于社保核心平台二版开发的。随着金保工程建设的全面开展和社会保险业务的进一步扩展,原劳动保障部于2006年12月 正式启动了社保核心平台的升级(暨社保核心平台三版研发)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社保核心平台三版在二版的基础上,对业务体系和技术框架进行了全 面升级。在业务上考虑社会保险最新政策和各地典型业务经办模式;在底层技术框架和用户交互界面中吸纳了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本地化工作难 度。社保核心平

3、台三版是一个面向地级市社会保险业务管理,集业务数据模型、业务流程建议、标准业务实现、标准底层技术架构于一体的平台级软件。图1 社保核心平台的发展历程二、社保核心平台三版的企业架构社保核心平台三版引入了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简称EA),完整的企业架构包括战略、架构、治理三大部分。图2 企业架构图社保核心平台三版主要关注EA的架构部分(见图2圆圈中的内容),具体包括业务架构与IT架构。EA的战略与治理部分由开发商和地方用户在社保核心平台三版的本地化实施过程中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一)业务架构业务架构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组织与能力、流程与信息。组织与能力是业务的静态视

4、图,主要研究组织的结构与组织应具备的业务能力。流程与信息是业务的动态视图,主要研究业务在不同岗位间的经办内容、顺序及互相传递的信息。社保核心平台三版项目组使用CBM(Component Business Model,组件化业务模型)方法研究组织的能力;使用BPD(Business Process Design,业务流程设计)方法研究业务的流程与信息。社保核心平台三版在业务架构上的主要成果表现在:业务流程规范建议、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业务部分建议稿、社保核心平台三版软件需求说明书等。1BPD业务流程设计BPD方法通过业务流程的逐层分解来深入剖析业务需求,并通过重组流程的方式来优化业务。社

5、保核心平台三版的业务流程分解成5个层次,即业务域流程、业务组流程、业务单元流程、业务活动流程、业务步骤流程。图3 BPD分层结构2CBM组件化业务模型图4 CBM图BPD以流程的视角分析业务,CBM以组件化的视角分析业务。通过将BPD设计中的“业务活动流程”层的业务步骤重新按照CBM图的要求分组,形成业务组件,进而形成CBM图。CBM关注业务组件本身对外提供的服务、业务组件之间的流程性关联及由此体现的服务性关联。3BPD与CBM对业务的优化BPD与CBM都可以对现有的业务进行不同视角的建模,并且都可以依据业务战略目标对现有业务情况进行优化,以达到未来的业务要求。业务优化是一个将业务战略落实到业

6、务经办与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对业务的目标进行充分的分析,对现有业务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才能本着实现业务目标、解决现有问题的思想,设计未来的业务。首先根据BPD方法识别出现有的业务流程,通过对BPD中相同业务能力的提取,形成当前CBM图, 体现当前的业务能力。根据业务战略目标分析得出哪些业务组件的能力需要提高,制定出要提高的业务组件准备达到的能力要求。根据制定的能力要求对相关业务组 件参与的业务流程进行关于成本、效率、服务质量、用户感受等方面的改进。通过评估得出哪些业务流程的优化已经符合要求,哪些业务流程还需要继续改进,进而 进入下一轮业务优化。业务优化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

7、、不断迭代的过程。图5 BPD与CBM对业务的优化过程(二)IT架构社保核心平台三版是基于J2EE技术的C/S/S&B/S/S双兼容的三层结构业务应用平台。社保核心平台三版的IT架 构分为: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三个部分。应用架构主要解决业务系统的功能结构问题。数据架构主要解决统一、可扩展的行业数据模型问题。技术架构主 要解决在技术上如何对业务进行支撑的问题,技术架构包含技术总体结构设计、技术框架设计、网络拓扑设计、部署结构设计等问题。图6 IT架构概念总图1 应用架构社保核心平台三版在功能结构方面分为五大部分,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支撑。(1) 核心业务系统社 保核心平台三版的核心

8、业务系统主要包含公共业务子系统、养老待遇子系统、医疗待遇子系统、工伤待遇子系统、失业待遇子系统、生育待遇子系统、基金财务子系 统及相关查询、报表、社保卡等功能。核心业务系统主要体现了五险统一征缴、待遇分别发放的思想、基本信息与参保信息分离管理的思想、业务财务紧密衔接的思 想。(2) 业务管控系统社保核心平台三版的业务管控系统是对核心业务系统在管理方面的延伸,主要包含绩效管理子系统、稽核管理子系统、内控管理子系统。由于各个地方的业务管控模式各不相同,具体的业务管控方式方法还要在本地化过程中依据各地的特点实施。(3) 技术支撑系统技术支撑系统是为实现安全系统、核心业务系统、业务管控系统、接口系统功

9、能的相关技术支撑,包括系统管理子系统、打印组件、UI组件等。(4) 安全系统社保核心平台三版的安全系统主要实现了登录安全控制、操作权限管理、数据权限管理、用户操作审计等功能。(5) 接口系统社 保核心平台三版的接口系统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社保核心平台三版与金保工程财务软件、跨地区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联网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等的接口,二是社保核 心平台三版在本地化时与银行、税务、邮政等系统的接口。社保核心平台三版的接口部分主要以方案形式提供,接口的具体实现需在本地化过程中完成。图7 应用架构概念总图2数据架构(1)数据架构概述数据架构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数据定义、数据分布与数据管理。图8 数据架构概念

10、总图数 据定义包含数据模型与数据标准两个部分。数据模型是数据架构规划中最重要内容,包括数据概念模型、数据逻辑模型、数据物理模型。定义良好的数据模型可以反 映业务模式的本质,确保数据架构为业务需求提供全面、一致、完整的高质量数据,且为划分应用系统边界、明确数据引用关系、定义应用系统间的集成接口提供分 析依据。数据标准指行业中需要遵守的关于数据及数据之间关系的标准及规范。数 据分布,包括数据业务分布与数据系统分布。一方面是分析数据在各业务环节的创建、引用、修改或删除关系;另一方面是分析数据在单一应用系统中的数据结构与 应用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引用关系,分析数据在多个系统间的引用关系。数据业务分布是数据

11、系统分布的基础。数据存放模式也是数据分布中一项重要内容。数据管理,一方面要制定贯穿业务数据生命周期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数据标准管理、数据分布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制度;另一方面要落实数据管理的具体岗位和职责。(2)社保核心平台三版数据模型概述为了提高平台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保行业的各项业务需求,核心平台三版对原有的数据模型进行了必要调整,提出了如图所示的数据模型。图9 社保核心平台三版的数据模型社 保行业数据参考模型。主要用于抽象社保行业的核心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是应用系统实施与运行时的重点关注内容,是对日常业务信息进行持久化记录的载体,需在 整个信息化层面保持一致性、完整性与准确性

12、。社保行业数据参考模型包括七个主题,具体是三个基础主题:当事人(参与者)、资产、产品,四个关联主题:协 议、基金、资产流动账、账户。通过这七个主题,能够有效地对社保行业的业务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业 务规则参数。主要用于抽象和定义社保政策及日常业务中的规则,具体包括参保规则、缴费规则、待遇享受规则等。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配置,可以适应地方在政策细 节和业务细节的差异,较好地满足本地化实施的需要。在这些规则的基础上,社保核心平台三版还提供了很多配套的算法或引擎,用于支持规则的充分应用。 图10 社保核心平台三版的社保行业数据参考模型业务事件体系。事件体系用于详细记录业务的处理过程,以便对业务过程的管理

13、和控制。从图11可 以看出整个事件体系由业务处理层、事件索引层和事件处理层组成。业务处理层包括业务类型、经办人、经办时间、复核人和复核时间等信息,是业务过程的开始。 通过业务处理层与具体业务事件的关联形成事件索引层。事件处理层由事件头信息、事件波及范围、事件对波及对象的处理结果层三部分组成,是业务过程的详细记 录。事件头信息主要记录事件发起的原因、事件发起人、事件发起时间、事件状态;事件波及范围层用于记录本次事件影响到的具体单位、人员、险种;事件对波及 对象的处理结果层主要记录本地事件中涉及到的具体单位/人员/险种的具体变更信息。图11 社保核心平台三版的事件体系3技术架构技术架构分为:技术总

14、体结构设计、技术框架设计、网络拓扑设计、部署结构设计等一系列设计过程。社保核心平台三版的技术总体结构分为四层:LEAF(LBS Enterprise Application Framework)平台、J2EE平台、操作系统、基础设施四部分。以下重点描述LEAF平台的架构分层模型及基础设施的拓扑结构。LEAF平台架构总体分成五层结构: 视图层视图层实现系统与用户的交互,位于客户端。主要处理用户对系统的操作及将用户的操作结果反馈给用户。社保核心平台三版支持浏览器的客户端与任何 win32程序写成的客户端对系统的请求。社保核心平台三版提供了X-ART视图组件来丰富基于浏览器的客户端的交互与展现能力。

15、 控制层控制层主要由LEAF框架实现,LEAF框架是社保核心平台二版SIEAF框架的升级版本,它分为控制逻辑层及服务层。控制逻辑层主要对客户端的请求进行协议识别、编码处理、任务分发等处理;服务层为总体应用提供日志、异常、安全、通用业务回退、数据权限、缓存等服务。 业务层业务层分为请求处理层、视图服务层、业务组件层。请求处理层是联系框架与业务层的纽带,主要处理页面跳转、数据转换、日志处理、异常处理等工作。它是视图服务层(POJO或EJB)的Client端;是视图服务层的代理。视图服务层分为接口层与实现层。接口层为客户端的一次请求提供纯业务接口,这一层不依赖于任何组件技术(如EJB、POJO等);实现层是接口层的组件相关技术的实现,这一层实现了具体的组件技术(如EJB、POJO等),通过组装业务组件的服务完成视图层的要求。业务组件层为视图服务层提供了可复用的业务服务。业务组件层包括以下几部分:业务组件接口层(facade)、业务处理层(PO)、数据访问层(DAO),持久化接口层(OP)。所有业务逻辑,运算和类之间的调用,由PO层完成。所有业务实体(或者能够抽象成业务实体),抽象成Entity对象。为了尽量减少网络传输,数据传输尽量采用数据传输对象(DTO),DTO只保存必须的属性。 持久化层O/R Mapping层,将面向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