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五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41890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五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五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五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五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五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五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训练:板块五综合检测B卷 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板块五综合检测B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题,共48分)1(2018届高三河南六市联考)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与撒切尔夫人以上执政理念最相似的是()A美国罗斯福新政B二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C苏俄新经济政策 D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解析:选C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撒切尔夫人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二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

2、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也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21929年,苏联在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工业品产量扩大180%、生产资料生产增加230%、农产品增加55%、国民总收入增加103%的目标;同年底,斯大林号召“五年计划要四年完成”,计划指标又向上作了大幅度调整。围绕这一计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现出巩固新生政权的迫切性B促进了苏联工业的超高速发展C工业发展计划背离了客观实际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解析:选C苏联通过大力发展重工业来巩固新生政权,材料中无此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五年计划制定的各项经济目标与斯大林的号召违背实际情况,犯了“左

3、”倾错误,不可能达到促进工业超高速发展的效果,故B项错误,C项正确;1936年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D项错误。3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解析:选A根据“19291930年”“1931年”等年份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再根据“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可知,美国为了寻求商品销售

4、市场,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苏联发展贸易关系,故A项正确。4(2017衡阳联考)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A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解析:选A“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说明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有效防止了美国法西斯的泛滥,故B项错误;“滞胀”是战后70年代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其深刻的根

5、源,与罗斯福新政相隔太远,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5(2017池州联考)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要求对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其拥有的农业机械转卖给集体农庄。至1959年底,在苏联全国原有的近8 000个拖拉机站中只剩下了34个,同时,从7月1日起又取消了集体农庄的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代之以统一采购的办法。这一措施()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B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改革目标C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盲目性D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发展解析:选D这些做法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农业集体化,未能彻底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故A项错误;这些做法只是对农业集体化的小修小补,不能实现农业集

6、体化改革目标,故B项错误;这一措施是对斯大林模式在农业方面的某些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这一措施有利于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6(2017临沂模拟)里根1980年2月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时曾经感慨地说:“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A美国经济衰退 B美苏争霸处于守势C欧盟日本崛起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选A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西欧、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题干中“如今的

7、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衰退,故A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故B项错误;欧盟是1993年建立的,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D项错误。7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A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B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C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D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解析:选A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实质上是在欧洲的冷战政策

8、,导致了东西欧的分裂和对峙;中国的“一带一路”规划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其本质是不同的,故A项正确;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故B项错误;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是西欧国家,不涉及把整个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故C项错误;北约和华约的出现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故D项错误。8(2017韶关调研)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曾于1962年创作了广为传唱的代表作答案在风中飘荡:“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越过多少海水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

9、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这首歌的广泛流行反映出当时()A美国社会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批判B美国青年反对越战的强烈愿望C美国青年的颓废与迷茫D美国人民对朝鲜战争的深刻反思解析:选B材料中这首歌曲创作于1962年,歌词中白鸽象征着和平,“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反映了作者反对战争,向往和平,这首歌的广泛流行反映了当时美国青年反对越战的强烈愿望。91960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法国总统戴高乐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他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这反映了()A法国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美B法国力

10、图对抗美苏争夺世界霸权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D法国恢复欧洲霸主地位的战略目标解析:选C法国与中国建交以及退出北约等行动,是法国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并不是为了制约美国,故A项错误;法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保持独立,而不是为了争夺霸权,故B项错误;法国退出北约并主张西欧联合,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故C项正确;根据“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可知法国并不是为了恢复欧洲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10欧元区进程:1999年,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11国正式使用欧元;2000年希腊加入欧元区;20072011年

11、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相继启用欧元。英国、丹麦、瑞典等拒绝加入。这一进程表明()A各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诉求存在差异B欧元区的推进对各国经济影响差异显著C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各国对欧元的态度D欧洲一体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走向深入解析:选A面对欧元,有的国家选择在不同时间加入欧元区,而英国、丹麦、瑞典等国则拒绝加入,这就显示了各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诉求存在差异,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显示欧元区推进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故B项错误;英国、丹麦、瑞典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比德国、法国等高,故C项错误;材料中英国、丹麦、瑞典等国则拒绝加入,不能体现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入,故D项错误。1

12、1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翻修柏林国会大厦时启用了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发生了暴动;在西班牙南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上述材料反映了()A世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平衡B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C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D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尖锐的一面,故C项正确。12(2017赣州测试)2016年经济全球化成为热门话题,出现了一系列难以预测、极不寻常的所谓“黑天鹅”事件,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退出欧

13、盟;12月,支持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成为美国总统,大家还预计这种黑天鹅现象会越来越多。上述材料可以说明()A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B全球化进入制度化阶段C经济全球化阻碍发达国家的经济D经济全球化发生了逆转解析:选A英美政局发生重大变化说明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故A项正确;全球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走向制度化,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并未发生逆转,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邵阳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地动员了它的人

14、民和经济,它远比德国有效地分派男女劳动力的工作,并对全体人民实行了生活必需品的定量分配,结果便形成了一种似乎“公平分享”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这使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实行一系列稳定英国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在经济方面,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六年间,共实施了八个国有化法案,其中包括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实行国有化,到工党下台的1951年,国有化的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二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担任英国首相)上台后,英国

15、的通胀已超过两位数,一度高达21%。撒切尔夫人将通胀视为头号大敌,认为它干扰经济活动,影响企业的理性规划,从而不利于投资与经济增长。于是,她遵循货币主义原则,通过货币的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胀,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失业率从10%上升到大概12%。撒切尔夫人在哈耶克自由市场的理论指导下,还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方面的举措,她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车、英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大力减税以刺激经济活动。她将高收入的边际税率从80%降到50%,将低收入的税率也从33%降到了30%。这样,到了1982年初,英国经济衰退开始触底,通胀也降到了8%左右。英国的经济随后进入一段久违的良好发展期;GDP增速达到5%左右,通胀则进一步降到了4%左右。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撒切尔夫人下台的前夕。因此有人评价,是撒切尔夫人挽救了英国经济。摘编自戴险峰重读撒切尔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经济改革的原因及积极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的内容,并加以简评。(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二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