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418660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解剖学: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神经解剖学: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神经解剖学: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神经解剖学: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神经解剖学: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解剖学: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解剖学: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中枢神经接受内外感受器感受到内外环境变化剌激的信息,除在皮质下中枢进行整合或作出简单的反应外,有许多信息还要上升到感知和意识阶段,这就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另外,人体的各种活动需要大脑皮质多个中枢发出的信息进行调整。因此在脑和脊髓中形成了复杂的传导通路。脑和脊髓中的传导通路实际上就是经过脑的长距离反射弧传入和传出链中的一部分。 一. 感觉传导路 本体觉传导路(深感觉传导路) 本体觉又称为深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可分为意识性本体觉和非意识性本体觉。其中意识性本体觉上行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非意识性本体觉上行至小脑,不产生感觉,主要参与运动的调节。 1、躯干四肢

2、的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内的节细胞。其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到肌、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受器。其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在同侧后索内上行,构成薄束和楔束,上行至脑干。 第二级神经元:为薄束核、楔束核内神经元 。其轴突在中央管腹侧交叉后上行于中线的两旁。交叉的部位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上行的纤维称为内侧丘系,上行至间脑。 第三级神经元: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其轴突参与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上行至大脑皮质,主要终止于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份。 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中还有传导皮肤精细触觉的纤维,其第一级神经元的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于皮肤上的触觉感受器。第

3、一级周围突随脊神经至深感受器胞体位于脊神经节中枢突经后根入同侧脊髓后索上行构成 薄束(内)楔束(T4,外)第二级胞体位于 薄束核、楔束核轴突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第三级胞体位于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轴突构成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份)2、躯干四肢的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不产生感觉,主要参与运动的调节。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到肌、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第二级神经元:胸核、边缘细胞和楔束副核胸核发出的纤维在同侧外侧索上行,构成脊小脑后束,继经小脑下脚投射到脊髓小脑皮质区;边缘细胞发出的纤维大部交叉后经

4、外侧索上行,构成脊小脑前束,继经小脑上脚投射至脊髓小脑皮质区;(后束调节下肢单个肌的运动和姿势,前束调节下肢的整体运动和姿势) 楔束副核发出的纤维构成楔小脑束,经小脑下脚投射至脊髓小脑皮质区。第一级周围突躯体深感受器胞体脊神经节中枢突经 后根内侧部入脊髓第二级胞体胸核(C8-L3)边缘细胞(L2-S3)楔束副核轴突脊小脑后束脊小脑前束楔小脑束同侧外侧索上行对侧外侧索上行同侧延髓上行经小脑下脚经小脑上脚经小脑下脚止 于 脊 髓 小 脑 皮 质痛温觉、触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 浅感觉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构成。 1、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路 第一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内的节细胞。其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到皮

5、肤内的感受器。其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个脊髓节段)后止于同侧后角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为脊髓后角细胞。其轴突大部份经白质前连合(上升1-2个脊髓节段)交叉到对侧上行,走在前索和外侧索内,称为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脊髓丘脑束上行穿脊髓、脑干至间脑。(脊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其轴突参与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上行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份。 第一级周围突随脊神经至浅感受器胞体位于脊神经节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第二级胞体位于 后角固有核、后角边缘核轴突经白质前联合交叉上行(斜升1-2节段)脊髓丘脑束(侧束、前束)第三

6、级胞体位于 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轴突构成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份)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第一级神经元:为三叉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随三叉神经分布至头面部皮肤的浅感受器,中枢突构成三叉神经感觉根进入脑干,下行纤维构成三叉神经脊束(痛温觉)止于同则三叉神经脊束核。上行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觉)。本体觉的传入纤维可能通过三叉神经中脑核传导。第二级神经元:为三叉神经脊束核、脑桥核内神经元。其轴突交叉到对侧上行,构成三叉丘系,止于间脑。 第三级神经元: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其轴突参与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上行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1/3。 第一级周围突随三叉神

7、经至头面部感受器胞体位于 三叉神经节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干第二级胞体位于 脊束核、脑桥核轴突交叉上行构成 三叉丘系第三级胞体位于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轴突穿经 内囊构成 丘脑中央辐射躯体感觉中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1/3)视觉传导路 视网膜感光细胞接受光线剌激。第一级神经元:双极细胞第二级神经元:视网膜节细胞(视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组成视神经穿视神经孔进入颅中窝。两侧视神经互连构成视交叉,来自两眼鼻侧视网膜的纤维在此处交叉,来自两眼颞侧视网膜的纤维不交叉,与对侧眼的鼻侧视网膜纤维共同组成视束,绕中脑大脑脚,止于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外侧膝状体轴突组成视辐射,穿内囊止于距状沟上

8、下方视觉中枢皮质 。一侧视觉中枢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对侧视野)的传入。 对光反射:视束纤维分出侧支至顶盖前区,由此发纤维至双侧动眼神经副核,至双侧瞳孔括约肌。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第一级视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视神经节细胞视交叉鼻侧纤维交叉视束轴突构成视神经颞侧纤维不交叉第三级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囊视中枢(四)听觉传导路Corti器感受声波刺激第一级神经元:蜗螺旋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内耳螺旋器,中枢突构成蜗神经。第二级神经元:蜗神经核和上橄榄核蜗神经核的纤维大部分形成斜方体,越过中线至上橄榄核背外侧折向上行,形成外侧丘系,少部分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丘系。上橄榄核发出纤维上行,参与组成双侧的外

9、侧丘系。外侧丘系在脑桥被盖部的外侧上行,大部分止于下丘,少部分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 第三级神经元:下丘灰质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第四级神经元:内侧膝状体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颞横回。 下丘是听觉的防御性反射中枢。下丘神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由上丘发出顶盖脊髓束完成听觉的防御性反射。临床表现:由于外侧丘系含有来自两侧的听觉纤维,故单侧外侧丘系、听辐射及听觉区损伤不致产生听觉明显障碍。第一级蜗螺旋神经节 轴突构成蜗神经第二级蜗神经核 大部分轴突交叉后,参与构成外侧丘系上橄榄核 轴突上行参与构成外侧丘系第三级下丘灰质 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第四级内侧膝状体 轴突构成听辐射,经内囊投射至

10、听中枢皮质二. 运动传导路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来完成的。 锥体外系由多级神经元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的活动。 (一)锥体系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两级神经元共同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中枢,其发出的轴突构成了锥体束,经内囊下行。按终止部位的不同,锥体束又可分为皮质脑干束(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干的躯体运动性核团、特殊内脏运动性核团与脊髓灰质前角内,其发出的轴突构成了脑神经和脊神经内的管理骨骼肌运动纤维成分。 皮质脊髓束: 发自中央前回的上2/3及中央旁小叶前部,纤维集中经内囊下行,穿经大脑脚、脑桥腹侧

11、至延髓形成锥体,在延髓下份,大部分纤维经锥体交叉互相越边至对侧下行于脊髓的外侧索,构成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内的纤维在下行过程中陆续自束中分出,直接或间接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在锥体交叉水平以上的一侧皮质脊髓束受损可导致对侧肢体的运动障碍。 不交叉的纤维下行于同侧前索,构成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在下行过程中陆续自束中分出,逐节分支至双侧脊髓前角细胞,主要支配躯干肌。 皮质脑干束:发自中央前回的下1/3,纤维经内囊下行至脑干,直接或间接终止于脑干内的躯体运动核 和特殊内脏运动核,除面神经核中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外,其余各核同时接受双侧大脑皮质的支配 。面神经核的中下部和舌下神经核中管理颏舌肌

12、运动的神经元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支配。故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可导致对侧眼裂以下的面部表情肌和颏舌肌运动障碍,表现为损伤部位对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偏向另一侧(患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健侧。 上运动 神经元 大脑皮质皮脊束皮脊侧束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脑干内)皮脊前束皮质脑干束脑干管理骨骼肌运动核团正常情况下,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性作用。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任何一处损伤均可导致运动障碍(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出现的运动障碍称为中枢性瘫。由于低级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抑制性作用而兴奋性增高,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因此中枢性瘫又称为痉挛性瘫痪或

13、硬瘫。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出现的运动障碍称为周围性瘫。周围性瘫的表现是肌张力下降,深浅反射均减弱或消失,因此周围性瘫又称为弛缓性瘫痪或软瘫。软瘫时由于肌失去了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对肌的营养作用(神经营养作用),早期即可出现肌萎缩。 大脑皮质及皮质脑干束损伤导致的运动障碍称为核上瘫,脑干内特殊内脏运动核及其轴突损伤导致的运动障碍称为核下瘫。面神经瘫舌下神经瘫核上瘫损伤对侧眼裂以下表情肌瘫痪: 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同侧(上患)伸舌偏向对侧(上健)核下瘫损伤同侧所有表情肌瘫痪: 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对侧(下健)伸舌偏向同侧(下患)可伴有舌肌萎缩 (二)锥体外系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

14、躯体运动的所有传导通路。锥体外系为一个多级神经元、多环路结构。其中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锥体外系最终经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等纤维束中继。终止于脑干和脊髓运动性核团。锥体外系的功能主要是协调锥体系的活动,共同完成运动功能。人类锥体外系的功能主要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及习惯性和自律性动作,配合锥体系共同完成各种精细复杂的运动。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互依互存,不可分割。锥体外系维持肌张力,锥体系发动精细运动。锥体系发动运动,锥体外系参与管理、协调。锥体外系损伤后表现为动作的协调性下降,同时出现病理反射。主要的锥体外系环路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对发出锥体束的皮质运动区的活动有重要的反馈调节作用。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其它:新纹状体-黑质环路 黑质变性后,纹状体内递质含量下降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底丘脑对苍白球发挥抑制性反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