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六种情景描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417446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六种情景描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六种情景描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六种情景描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六种情景描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六种情景描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六种情景描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六种情景描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辞手法解答疑惑:(14)1。表现手法一一(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一例。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把对白杨树的描写赞扬引申到北方农 民身上,进而用白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对一种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2什么是互喻?设两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句先用喻体比喻本体,第二个比喻句再用本体比喻

2、喻体, 这种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叫做互喻.其格式为:甲像乙,乙像甲.例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她是美丽的,眼睛像秋水那样明亮。 她到池边去洗脸,池里的水被她的纤手划出几圈漪涟,像她闪动的眼睛.(耘锦桂美)早晨的花云潭是粉红色的,云溪中流下来的云像花一 般艳丽,花泉里淌出来的花像云一般轻盈 ,它们汇在一起,像万花筒一般奇幻, 最能勾起人心 中的遐想了(王小鹰金泉女与小溪妹)上面例中先用 明星”(喻体)比喻 街灯”(本体),再用 街灯”(本体)比喻 明星”(喻体); 例中先用 水(喻体)比喻眼睛”(本体),再用眼睛”(本体)比

3、喻 水”(喻体);例 中先用花”(喻体)比喻 去”(本体),再用 去(本体)比喻 花(喻体)。这样互相比喻,使本体和喻体融为一体,能加深人们的印象.3什么是通感?通感又叫 移觉“联觉”,就是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各种感觉之间彼此贯通。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是把杏花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让人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促织声尖尖似针(贾岛客思)是用触觉形象来描摹听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写景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是用歌声来比喻嗅觉上的荷花的清香。这些都是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之间相互挪移、叠合”后而获得的独特感受

4、。注:通感是一种独立的 修辞手法”,不同于比喻,但是在运用通感的时候,一般兼有比喻的修辞格。4什么是互文?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下文相补充 ,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省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 作:烟 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 ”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

5、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 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 ,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 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 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1)侧面描写一-衬托(2)各种修辞手法(3)正面描写一一-动静结合(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修辞手法编辑本段修辞手法简介现在可知的语文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

6、喻)、反喻、 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针(又名联珠),对比,对仗 (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 ,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 ,回环,回文,降用,借 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 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

7、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1.比喻2.比拟(拟人。拟物) 3。夸张4.排比5。对偶6。反复7.设问8。反问9。引 用10.借代11。反语12。对比表达方式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文章的表 达方式有多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什么叫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

8、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 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 ,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 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

9、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 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 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 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 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 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

10、情,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等.。.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 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说明方法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 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 ,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

11、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4。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 ,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5。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

12、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7 .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 ,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8 .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名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 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论证方法有

13、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 ,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 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归纳论证,也就叫 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 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

14、法.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弓I,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状语后置编辑本段文言文状语后置概念现代汉语中ur/u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 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另外,还有

15、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编辑本段状语后置的类型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 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 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 比蓝青2、介词 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分析:其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 告的状语。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分析:生乎吾前”中的 乎”就是介词 于;乎吾前应该移到 生”的前面做状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