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0417250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责任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312页例7及做一做 2、教学目的: ()通过自主摸索和合作交换等情势使学生控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用两位数除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中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类推能力、比较能力,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4)培育学生用事物是互相接洽的且具有内部规律的观点和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观

2、点,自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三、教学难点 控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四、说教法 1、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自动性,可采用的专利法是设问引诱法,即教师以问作为导的重要方式。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控制法则,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材很注意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例题9中编了试商过程的方框图和盘算思路想的过程。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坚持由已知到求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从方框图和想的过程中摸索出算理和算法。利用设问,引诱和板演相结合,疏散难点,培育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盘算、察看、探究、讨

3、论、表述、练习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进行整体教学,形成知识网络,培育和保护学生的乐学情绪;体验用事物是普遍接洽和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的观点去解决除法问题;自己排除思维障碍,获取最全面的思维成果,体会成功喜悦。 五、说学法教学中,要求学生应熟练控制除法盘算法则,切实提高各自的盘算能力。 (1)要求学生严格依照法则进行盘算。 运算法则是对盘算过程实行细则所作出的具体规定,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法则的自觉性和法则的控制程度,在盘算中尤其是刚总结出法则之后的盘算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严格依照法则进行盘算,让他们自我意识到法则对其盘算的领导,一方面用法则保证盘算过程及其成果的精确性

4、;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则意识,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依照法则去规范自己的盘算过程的良好习惯,为熟练运用法则打下基础。 (2)逐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法则的程度。为了让学生能灵活运用两位数除法的法则,形成良好的盘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老是要求学生按照法则步趋地进行盘算,要注意引导他们运算法则的普遍规定性和盘算过程中的具体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逐步解脱运算法则的依附性。使其盘算最终达到而对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盘算,不用去联想其法则的三条规定便能精确无误地求出商的程度。并推而广之,对于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亦能如此。 六、教学程序设计共有四个环节:创设情景,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

5、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2-P43平均数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均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之内,教材强调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本册教材中,并非编者任意而为,它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

6、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三、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观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运用已学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四、教学的重、难点: 与老教材只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平均数产生的意义,它的功能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7、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难点是平均数在统计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我力求体现以内容定教法,教法为内容与学生服务的宗旨,力求体现师生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师生互动式的讨论,使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易于操作的学具,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意见,使他们在合作中,讨论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运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一个吸引学生的活动情境,以学生喜欢

8、的问题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营造学习新知识的氛围,引入平均数。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中的个数表示在条形统计图上,要比较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由于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总个数显然不合理。又由于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绩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难对应着进行比较。在学生处于认知冲突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自己提出应该求出男生与女生每人平均套中的个数才能比较。 第二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主导地位,老师的引导地位,使学生主动得探究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新知会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在学生产生了对平均数的需

9、求之后,就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该如何求两个队的平均得分,可以在纸上写一写、算一算,也可以用学具移一移。这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出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层次低的学生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可以移动方片的学具,层次高的学生可以用列算式的办法,从得出两个班的平均得分。在反馈移动方片方法时,老师适时引出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在反馈列算式的方法时,让学生明确先算出投中的总个数,再平均分给每一个人,介绍这种方法称为“先合后分” 。 以上过程我觉得应该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相结合,清晰地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平均数的比较功能。在求平均数的活动中,探索算法,了解平均数的

10、意义。在这里有两种方法,移多补少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数。让学生体会求平均数一般用先求和在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教学目标 、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

11、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设计理念 虽然年月日时间单位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设计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先了解学生已知的内容,自主探究,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

1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搜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你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 3、这里有哪几个时间单位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新课探究、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分析年月日的产生。 、引导探索:(1)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发现

13、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大月(31天)1、3、5、8、1、12 一年有1个月 小月(30天)、6、9、11 特殊月二月平年天 闰年2天 对比xxxx年的日历看看有什么发现?(二月天数不同,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月份叫闰年。)关于平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我们下一节课研究。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师:(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a、歌诀法、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师:这是什么?你们有吗?它能帮我们记住每月的天数,怎样帮呢?自学课

14、本P8)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师生共同玩游戏: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二月为什么没人起立,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5、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在2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的?在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你们知道妈妈的生日吗?找出自己的生日(2)请你想一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 (3)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

15、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一月?一日?举例说明。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平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谢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本节课有许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本节课谢老师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参赛比较,“这样比公不公平”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平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学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谢老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直面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验这种方法,并启发学生发现移动前和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平均数?通过例题的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帮着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