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论述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041661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德论述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康德论述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康德论述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康德论述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康德论述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德论述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德论述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德论述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2008-04-04 15:58:03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 网友评论 0条进入论坛1. 康德的两个合目的性。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了三个很著名的问题:.我能够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3).我可以希望什么?第一个为形而上学问题,康德写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 性主要谈人的从感性到知性概念(Begriff)阶段的意识结构。第二个问题谈道德律,康德写实践理性批判,实践理性谈理性的超验层面,道德的应该,绝对律令。第三个为宗教问题, 希望关涉人的幸福, 康德谈人的道德律的超验根基在哪里,谈应该有神,康德写单纯理性 限度内的宗教。1后来,康德又提出第四个问题,人是什么?

2、人类学问题。2康德在人类学问题中谈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神的关系,人的肉身的有限性与人的灵魂的超验性的关系。那么,在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批判之间有一个分裂,自然 Natur与 道德Moralit? t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康德为了将两个分裂的世界统一起来,写判断力批判,康德的判断力谈人的一种直觉能力,这种直觉能力,悟性越高的人这种能力越强,康德在这里实际上谈的是人的智性直观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已经越出康德另外两个批判理论的理论框架了,如对美的创造的大才论,康德分析起来已经有神秘意味,柏拉图的伊安篇中的灵 感直接来自理念的世界,康德这里也类似。康德在 实践理性批判中谈到有两种东西使他意志坚强:星

3、空和心中的道德律。3星空对应于康德的纯粹理性 ;心中的道德律,实践理性, 为人类的至善的目标的无条件的应该,绝对律令。人的纯粹理性与道德律之间是什么关系?在经院哲学看来,康德谈的纯粹理性只是实践理性的信仰的第一个初级阶段,科学的 模式奠基于神学之中。笛卡尔主体性的建立,将这种奠基关系分裂成看似无关的两个领域, 广延和灵魂两种实体,本来是从上帝开始的行为,现在笛卡尔要来从人开始重新思考,人又是一种有限的存在,笛卡尔思考后认为,一切来自神,回归神。康德又来重新思考一次,这 次比笛卡尔的思考更加细致,但康德最后得到什么结果?康德认为的两个世界的分裂是否存在,康德怎样统一这两个世界的分裂?判断力批判就

4、是康德思考的记录。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分两种目的论teleologisch :自然的合目的性和审美的合目的性。康德对自然的合目的性的思考是这样的:先设定自然有一个目的,自然的任何偶然现象可以经过反思从这个目的中得到理解,偶然现象后面有一个必然的原因,自然的目的性。明显可以看到,康德的自然的合目的性zweckm?。igkeit思路来自于笛卡尔的本体论神学,康德在接受笛卡尔的本体论神学时,有一个先验的反思批判过程,这里自然的合目的性不是建构性原则,而是调节性原则,但由于经过反思批判的过程,康德感到自然的合目的性作为建构性原则来理解,对我们理解自然没有什么坏处,所以干脆将自然的合目的性作为建构性原则来看

5、,康德在目的论判断力的批判谈这个过程。康德谈审美?sthetisch的合目的性,是这样的一个思路:人类的美感是人偶然的行为, 当人看到事物的美, 不知为什么美,在反思中也找不到具体的原因,但反思中感到美契合一个最后的目的,康德审美的反思判断设定美应该有一个目的,合目的的无目的性。 人的审美是一个特殊性活动,当反思审美的偶然性时,不能将审美与一个确定的必然的目的联系起来, 就是审美的偶然与必然的矛盾,这样审美就存在二律背反:审美是没有共通感的,审美有共通感。康德认为,审美没有共通感是因为审美是人的心理活动,审美判断受每个个体的经验限制。这样,审美判断没有一个具体的客观的标准,是偶然的,相对的。审

6、美有共通感,因 为审美也是精神性活动,精神性是先验的,所以审美有共通感。审美批判力的批判分析审美理论。康德的审美的合目的性的思路与自然的合目的性的思路其实是一样的,来自笛卡尔的 本体论神学的模式,但为什么康德在自然的合目的性的证明中还能直接分析这个过程,在审美的合目的性的思考过程中,这样曲折表达这个思维过程, 最后还是回到笛卡尔的证明方法:康德为什么认为自然的合目的性比较容易得到本体论证明的联想,而审美目的性的偶然不如自然的合目的那样直接将应该换成建构性原则,而后来康德又说审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在审美判断力的批判 中,对美有一个从无功利到美是道德的象征Symbolisch的过程,4回到对审美的

7、目的性的直接设定,这个思路与自然的合目的的设定没有区别,康德这样曲折的思维过程到底为什么 ?原因在于,审美是人的主体性行为,直接面对人自身,康德的自 然的合目的性涉及人思考自然在宇宙中的位置的问题,审美的合目的性考虑人反思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思考自然比人思考人自身来得容易,所以存在康德的这些曲折的证明。康德最后感到人其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的合目的性就可以综合到审美的合目的性之中。康德的自然的合目的的设定如果建立在对牛顿的自然的数学原理的信心上的话,康德说牛顿的原理不能解释自然的丰富性,同样,没有一个最终目的的设定,自然的合目的和审美的目的性均不可得到说明。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物自体的设定

8、,为自然的确定性设下一个深渊,康德的自然理性的知性就设定在这个深渊之上。那么,问题经过康德的哥白尼的革命后转变成,康德只认为自然的数学原理在观念中是可信的,而这些原理应用到自然的理解中也是可信的, 思维和存在是统一的, 而这个确定又是建立在深渊之上的,康德的世界中惟一可以得到确信的部分还有求于神,与笛卡尔的本体论神学没有两样。这个过程简单来看就是:神创造了自然界和人的理性,人的理性可以认识自然, 思维与存在统一。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在笛卡尔和康德这里经过了一个主体性反思的过程。那么,康德为什么把话说得这样曲折呢 ?康德的自然和道德的两个世界的问题可以这样来推演,对于自然,康德的纯粹理性

9、来认识:1.自然的先验的数学-物理图形;2.自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自然的丰富性。对于问题1,上帝设定了人的思维与自然的存在统一,在康德这里实际上是先验知性范畴与客观自然的数学-物理原理的统一。也就是人的主体为自然立法,这一个立法与自然不违背。康德的这一 个推理过程的信心来自于笛卡尔的本体论神学的模式,休谟在反思笛卡尔时走向彻底的经验论,只从人的有限性和历史为前提出发来理解神,康德在这一方面与笛卡尔几乎相同的立场。那么康德和笛卡尔的这个神,无论是希腊的自然神论和犹太-基督教的一神论,实际上表达的是理性要找到一个终极原因,本质上对理性理解自然的关系不大。康德第2个问题,自然的偶然与必然的关系问题,

10、康德思考上帝不会随便创造一棵小 草,那么这棵小草就是必然的。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以后不再管理世界,世界自我运动, 自然神论;上帝创造了世界,随时参与管理世界,一个活的人格的上帝。一个活的上帝在管 理世界时也不违背神自己创造的自然规律。两种神论都不与纯粹理性相背。 一棵小草只要在合适的自然条件下就会生长起来,两种神论不违背这一个从潜能到现实的规律。如果上帝死 了,一切怎么办?康德与休谟没有走到这一步。康德在解决自然的合目的性时没有遇到很大的困惑,由于自然的合目的性这样一个问 题还属于人的认知层面的问题,是关系到人的视野中自然和上帝的关系问题,自然自身谈不上有没有道德,所以,康德的道德律是谈人和上

11、帝的关系,但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是最高 的一部分,审美的合目的性就是康德思考人眼中上帝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的合目的性谈的是自然和上帝的关系。其实,在康德这里,审美的合目的性又对自然的合目的性的主体性再反思,两个目的论实际上可以综合成一个目的性。自然的合目的性有前康德时代的反思自然的色彩,审美的合目的性才真正是康德自己的理论特色。康德对自然的理解是犹太-基督教模式,希腊的自然是灵性的自然,自然质料的魔鬼般 的不可克服是犹太-基督教观念带来的。知善恶的知识树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礼物,对人类来 说这是最好的礼物,人类因此获得了尊严,同时这礼物的本性是死亡。上帝说,那伊甸园中间的知善恶树上的果

12、子,你不能吃,吃了就必定死。康德面对这样的问题,启蒙理性能够将人类带向至善,而康德又在情感上接受犹太-基督教的认识模式。康德的启蒙理性植根于他的反启蒙的情感。在世界的根本恶这样的问题的回答中,康德只能说解决不了。 康德解决的办法来自卢梭,卢梭认为人的自然本性physis本善,但在礼法nomos的建立过程中人性才变坏。5那么,康德的目的论的理论就是将自然的理解统一到人的自然本性本善这样一个 前设之中,回避了人性根本恶,根本恶是分裂的力量。卢梭是在基督教内面对基督教造反, 所以越不出基督教的善恶观。康德的问题不同于新康德派的问题。康德哲学是德国新教虔敬主义与古典启蒙理性的 折中的产物,所以康德的本

13、体没有分裂,只是在现象界有一些分裂,但康德马上又将现象综合到本体的一之中。克朗纳的分析,康德的道德律用的是听从心中道德律的召唤(Beruf),康德在资本主义开始期,康德道德律中的德国新教虔敬主义的特质很明显。6康德就处于马克斯舛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这条谱系之中,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的 资本主义的对自然的冷酷性,在康德身上潜藏很深。 康德建立的主体性直观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其精神实质是培根的知识就是全能的资本主义个体性的欲望表达,这一点阿多诺看得非常清楚,康德哲学的欲望本能的非人性是康德自己很少反思的,康德由于没有一个健康的自然观,他的启蒙更多开启的是知识的权能,而不是健康的人性。

14、歌德、席勒、贝多芬身上的 人性,对健康自然的追求不是康德具有的。2. 自然与道德律的关系。细分康德的理论的奠基层次可更清楚看到康德的思维过程,柏拉图线喻的前三个阶段,理念一理念的影子(数学和纯粹几何)一现象,康德将其变为:理念 一图型(Schema)现象。 知性(Verstand)解决量的问题,量的图型 (Schema)是数与纯粹几何理论,同质性的空间单位 的关系的理论,知性为自然科学奠基;实践理性考虑质的关系,与时间相关,实践理性的三个设定上帝存在、自由意志和灵魂不灭,人文科学思考的就是这些问题。判断力实际上要解决知性与理性的关系。 康德知性范畴真正关心的是自然的数学体系的先验性,其他自然科

15、学康德兴趣不大。当思考自然现象的偶然性,并且对偶然的原因无穷追溯时,康德就设定了自然的合目的性。康德提出两种直观:对现象的先验感性直观,时间和空间;对道德律的理智直观可以窥见道德的本体,智性直观,康德提出来而认为不可信,但柏拉图说,有些瞬间可以直接看见 理念。对康德来说,问题是在没有本体论神学的前提下,两种直观都不是根本可信的,在本体论神学存在的前提下,两种直观都是存在的。实际上,问题不在康德只相信感性直观,不相信智性直观,而在于两种直观的关系,一种来自现象,一种来自对现象的反思。 智性直观不到上帝存在,灵魂不灭,自由意志,而这种直观是不可能存在的。而如果没有彼岸,这一 切就是可能的,黑格尔就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谢林的智性直观设定为艺术直观,可以在对艺术的直观中看见统一的神的本体。康德的感性直观是先验的,有本体论神学的预设, 所以康德理论的出发点与黑格尔和谢林几乎相同,康德这里可以有智性直观存在的,康德只是在理智上不承认其存在。康德怎样展开两个世界的奠基的现象学描绘?屯粹理性的感性直观能直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