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年度采掘计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041371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煤矿年度采掘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某煤矿年度采掘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某煤矿年度采掘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某煤矿年度采掘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某煤矿年度采掘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煤矿年度采掘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矿年度采掘计划(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长县双富煤矿2015年度采掘接续计划二一五年四月矿井名称:子长县双富煤矿报告名称:2015年度采掘接续计划编 制:审 核:计划扼要:采煤26.58万吨,进尺5320米批 准 人:批准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1、项目概况11.1项目基本情况11.2 0.45Mt/a资源整合项目的基本情况32、上年度采掘计划执行情况52.1上年度采掘计划完成情况52.2存在的问题53、编制采掘技术计划的原则和依据54、计划年度采掘技术计划安排64.1矿山地质概况64.2矿山开采技术条件114.3计划年度采掘任务目标124.4掘进工作面布置及任务安排134.5回采工作面布置及任务安排145、安全技术要求155.1

2、危害安全生产因素分析155.2安全防治措施155.3安全专项费用316、机电及辅助生产设施317、技术组织措施32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41.矿山概况1.1矿山基本情况1.1.1企业性质子长县双富煤矿企业性质为民营企业。1.1.2矿山位置及交通(1)井田位置双富井田位于子长矿区东北角,属陕北三叠纪煤田栾家坪余家坪地区煤炭资源普查区块的一部分。井田北为普查勘探区边界,南邻洪水沟煤矿,东邻前进煤矿,西邻余家峁煤矿和甄家沟煤矿。南北长约3.2km、东西宽约1.302.56km,面积5.351 km2。行政隶属子长县瓦窑堡镇管辖。(2)交 通矿井距县城约3km,县城南距延安市93km,北距榆林208k

3、m。西包线西榆段在县城约3km处设有上煤台,西包线与西康线相接形成南北铁路大干线与西安至南京铁路线相接,形成“一纵两横”通江达海的铁路网,交通十分便利。1.1.3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井田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区内沟谷纵横,树枝状水系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地形总趋势为西部高,东南低;西部及北部沟谷流水注入区内的冯家屯河。海拔标高一般在10501300m之间。最高点位于勘查区西部的黄土梁顶,高程1327.9m;最低点位于勘查区东南部的河床,高程1053.0m,相对高差274.9 m。区内属大陆性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具有“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雷雨,秋季晴朗降温快,冬季干冷雨量少”的特点。根据子长

4、县气象台近年气象统计资料:区内年最低气温为23.6、年最高气温为38.0,年平均气温为10.6。年降雨量470.6589.5mm,年蒸发量1086.61311.8mm。最大冻土深度1.03米,一般冻土深度0.78米。雨季多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565%,且多雷雨及暴雨,往往伴有洪、雹灾害。1.1.4采区划分及生产现状双富煤矿整合区位于子长矿区北东角,属陕北三叠纪煤田栾家坪余家坪地区煤炭资源普查区块的一部分,行政隶属于子长县瓦窑堡镇所管辖。整合区井田范围由6个坐标拐点圈定,井田南北长约3.2km,东西宽约1.302.56km,面积5.351km2。整合后矿井储量为13.631Mt,

5、可采储量9.5489M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45Mt/a,服务年限15.2a。根据开采设计方案,开采煤层为5号和3号煤层。设计利用三条斜井开采5号和3号煤层,初期开采5号煤层,后期主、副斜井核回风斜井延伸至3号煤层,保证矿井生产能力。按照设计开采方案,5上号和5号作为一个煤层组,划分为第一水平,水平标高为+1082m;3号煤层作为一个煤层组,划分为第二水平,水平标高为+1035m;初期5上号和5号煤层搭配开采,保证矿井0.45Mt/a生产能力。矿井按采区布置,分区段开采,矿井每个水平划分为三个采区。首采盘区为第一水平(5号煤层)一盘区。目前布置有一盘区主运输大巷、辅助运输大巷及回风大巷。接续

6、盘区为二盘区。矿井采用下行开采,即先采5号煤,后采3号煤。由于5上号煤层实际揭露煤层厚度仅为0.4m左右,且煤层内含有夹矸,煤质较差,故首采工作面布置在5号煤层内。5号煤层一盘区首采工作面投产井巷工程量包括首采盘区大巷、5101工作面井巷工程量共计2562m。已在2014年6月全部完成施工。2.上年度采掘计划执行情况2.1上年度采掘计划完成情况产量:2014年全年计划产量为30万t,实际没有完成综采面的安装。进尺:2014年全年掘进总进尺计划3000m,实际完成2562m,完成全年计划的85.4%, 2.2存在的问题双富煤矿2014年度,未能完成采掘计划,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造成。1) 矿井

7、各大系统正处于调试阶段,作业点面采煤方法的调整。2)市场因素停产和政府指令性停产,矿井年生产天数不足。3.编制采掘接续计划的原则和依据遵循矿山生产规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完成矿井的联合试运转和个单项工程验收工作。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力争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积极贯彻“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合理安排采掘比例关系,保证生产的正常衔接,坚持正规的采掘顺序。依据开采设计的生产能力,按照均衡原则安排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回采率、降低采矿贫化率指标,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坚持“全年计划产量不超核定能力和

8、月产量不超当月计划产量10%”的原则,结合采掘现状和远景规划进行编制。由于矿井为煤炭资源整合矿,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目前矿井正处于建设阶段。因此2015年度,按照设计要求完善矿井各个系统,完成首采工作面的设备安装与调试,尽快投入矿井联合试运转,是全矿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4.计划年度采掘接续计划安排4.1矿山地质概况4.1.1矿区地层及构造1、地质构造子长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之陕北斜坡中部、构造相对稳定的区段。构造形态总体为北西向缓倾的单斜构造,倾向270310,倾角13。岩层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地表未发现较大断层,亦无岩浆岩活动迹象,总体构造简单。区内主要为近于水平的平缓单斜地层,倾

9、向NW。2、地 层区内发育的主要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上三叠统永坪组(T3y)、上三叠统瓦窑堡组(T3w)、中侏罗统延安组(J2y)、新近系静乐组(N2j)及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上更新统马兰组(Q3m)。区内地表主要出露第四系、新近系地层。基岩沿沟谷出露瓦窑堡组地层。3、煤层与煤质(一)煤层特征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矿区含煤10多层,整合区内具对比意义的煤层6层(组),按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县栾家坪余家坪地区煤炭资源普查报告的煤层编号自上而下依次为5上、5、4、3上、3、3下号煤层。达到可采厚度且分布稳定的煤层2层即:5煤层及3号煤层。5号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五段底部,煤层厚度0.94-1.

10、30m,平均厚度1.15m,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不含或含一层泥岩夹矸,厚度0-0.16m。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以泥岩为主。在区内东南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可采面积4.58km2,其煤层底板标高在1070-1090m之间,基本上由东向西缓倾,伴有波状起伏,煤层埋深受地形控制,在沟谷处浅,在梁峁处深。地层倾角13。3号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三段中部,煤层厚度0.78-0.96m,平均厚度0.87m,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不含或含一层泥岩夹矸,厚度0-0.15m。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以泥岩为主,个别钻孔见细、粉砂岩底板。全区可采面积5.351km2,采空区面积1.06km2,剩余可采面积4.29km2

11、。其煤层底板标高在10301040m之间,基本上由东向西缓倾,煤层埋深受地形控制,地层倾角1-2。(二)煤 质1、煤的物理性质区内各煤层均为黑色,条痕褐黑色,沥青玻璃光泽,阶梯状参差状断口,少量棱角状断口,硬度中等,性脆。外生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常被方解石和黄铁矿薄膜充填。结构以条带状为主,线理状次之,层状构造,煤层水平层理发育。5号煤视密度层平均视密度1.37g/m3, 3号煤层平均视密度1.31g/m3。区内5号、3号煤军属于低灰煤特低灰、高挥发分、低硫、高热值特高热值、高挥发分、强特强粘结、中等结焦、易选中等可选的气煤45号(QM45)煤。4.2矿山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煤尘和煤层自燃倾向

12、性 瓦斯2013年矿井进行了瓦斯鉴定,经省煤炭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煤尘矿井所有开采煤层均有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5号、3号煤层为本区主采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2、水文地质(1)含水层与隔水层1、含(隔)水层(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Q41al)呈带状分布于河流两岸一级阶地,岩性一般上为亚粘土、亚砂土,下为砂砾石层。由于河床多见基岩出露,故阶地多为基座式阶地,富水性弱。(2)第四系黄土孔隙裂隙潜水(Qp2l+Qp3m)广泛分布于井田内的梁峁地带,梁区较厚,沟谷地带变薄。岩性为浅黄色,浅棕黄色砂质粘土,垂直节理发育,疏松,易塌落,受流水侵蚀切割构成黄土区特有的地貌景观。厚

13、度0116.50m,该层潜水一般以第三系粘土岩为底板,因而含水层的分布和厚度,取决于地貌条件和粘土岩分布的空间位置、产状。该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向沟谷方向径流,多以面状出水点的形式渗出地表。泉流量0.0050.20L/s,水质类型为HCO3MgCa或HCO3SO4NaMg型,富水性较弱,矿化度为358.12852.08mg/l。(3)基岩风化裂隙带潜水(T3w5)区内基岩顶部分布有15m左右厚的风化裂隙带,由于地形破碎,起伏变化大,风化裂隙带亦随地形起伏变化,故不能形成一个较连续的储水空间,故水量贫乏,富水性弱。通过地面水文地质调查,区内共有1个水泉出露,涌水量较小为0.15 l/s。

14、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Mg型水,矿化度852.08mg/l。(4)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M1煤上覆正常基岩裂隙承压水(T3w5)除矿区东南部该地层剥蚀外,仅在矿区东部沟谷有零星出露,其余地段均被掩盖,厚度9.9938.75m,平均20.09m,含水层岩性以细中粒砂岩为主,厚4.2021.88m,富水性弱。据5号煤水仓水样资料,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Mg型水,矿化度为933.21mg/l(含有第四系潜水)。(5)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M1M3-2段基岩裂隙承压水自3号煤层底至5号煤层底,厚83.8146.00m,平均45.04m;含水层岩性以中粒细粒砂岩为主,厚13.8123.34m,平

15、均厚度18.58m,富水性弱。据临区水文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下降8.21m时,涌水量0.008L/s,单位涌水量为0.00098L/sm,渗透系数0.0047m/d。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水,矿化度为5830mg/L。(6)隔水层新近系静乐组(N2j)出露于区内的沟谷中,上覆于基岩之上,为紫红色、棕红色粘土,含钙质结核。厚7.3027.45m,为第四系黄土孔隙潜水与基岩风化裂隙带潜水的良好隔水层。5号煤层直接顶板及底板为一套由页岩、泥岩组成的隔水层,厚13.1221.75m,为3号煤层顶板砂岩承压含水层较好的隔水顶板。2、地下水补给及动态变化矿区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基岩构造裂隙在风化作用下扩大加深,为地下水提供赋存空间;浅层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量较大,动态变化也大;深层地下水补给条件差,水量小,动态变化不明显,地下水随埋深增大矿化度逐渐升高,反映出地下水交替速度十分缓慢,几乎到滞流状态。3、水文地质类型井田含水层属弱富水性,补给条件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