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0411019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他们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养成教育问题。素质教

2、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

3、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

4、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就我校的情况来看,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个体户子女较多,个体户职业的不稳定和文化程度的偏低,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家长只管孩子上学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行为习惯差,抓养成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

5、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研究内容所谓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包括文明礼貌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劳动习惯、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三、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使学生养成以上五种良好的行为习惯。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四、研究思路:1转变养成教育的观念和思想。首先要认识到养成教育是

6、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从小为学生打下做人基础。它是办成有特色学校、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其次要坚持做到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主人,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自力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同时积极启动学生的内外机制,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2必须通过科学的途径和方法。(1)严肃严格、自主自力,形成平等和谐的约束氛围。(2)强化训练、寓教于乐,形成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3)情境创设、感染提示,形成潜移默化的陶冶氛围。3走全员教育科研之路现代养成教育工作必须走全员教育科研之路。抓每个教职工都来参与养成教育教育的课题研究。第一,研究目标。根据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求,在制定目标时,一要注

7、意不降低或拔高要求,二是全面兼顾、防止偏废。三是要必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分层次”、“弹性目标”,使目标制定得适度。第二,研究学生。充分注意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别差异,调动主体积极性,从而促进内化进程,提高养成教育的实效。第三,研究方法。首先方法要科学。其次要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构置最佳训练环境,是养成教育得以成功的有效之路。再次,还必须坚持适量优质的原则,反复抓,抓反复;项项目标到位,不打折扣;样样讲规范化,标准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4实施中要注意规律性。养成教育既不能肓目拔高、贪大,也不能粗放浮飘,而要紧紧围绕低、小、近、细、实,一

8、步一步地抓实搞好。“低”,就是起点要低 。起点低并不是降低要求,而是要从最基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求抓起;“小”,就是教育要求的坡度要小; “近”,就是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从小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做了就能见到效果的事情做起。“细”,就是要求要具体。对小学生提出的每一点要求,都应该是具体的,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实”,就是重实践,学以致用。五、课题组织实施方案 1、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常规,规范队员的行为,从点滴做起。 为使养成教育日见成效,将规范、守则、礼仪编成小册人手一册,要求每位队员熟记在心,少先队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细则并对照细则每天进行检查,检查情况

9、给予量化。队员在明确了细则之后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许多队员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向雷锋学习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养成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就要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慢走右行,见到班里门窗桌椅坏了主动修理,上学衣帽整齐,放学站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事,确是对队员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积累。 2、用教师的言语行动陶冶学生 教师的行为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

10、对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言行去感染、熏陶学生。对教师的衣着、发型、化妆、言谈举止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不但要用外在美感染学生,更要用自身行为修养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另一面,开展“微笑教育”活动,与学生、同事、家长交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做到“自身正,不令也行”。 3、用制度强化 从某种角度上说:“小学生的非智因素还不稳定,具有反复性。所以对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养成习惯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见面问好、主动行礼。您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的使用要采取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激发队员形成良好习惯的愿望。只有当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自身需要时才能真正地形成稳定的习惯。孔子曾经对他的弟

11、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中还记载了他“席不正不坐”等一系列礼仪言行,经过两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有形成了当代礼仪。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一个外在形式的文明礼仪,可以昭示出一个团体或者个人的文化素养与思想内涵,为了改变农村现有的传统礼仪教育,也为了培养今后的合格人才,聘请礼仪老师对队员进行礼仪训练,开设礼仪讲座,对队员进行强化的系统的礼仪文明教育,将外在的美的礼仪言行升华到学生的自身内在需求,使现代小学生的形象显现出来。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少先队在进行养成教育时一定要充利用好这一阵地,要求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根据

12、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把养成教育贯穿于每科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各个教研组,备课组制定出各学科教学的养成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并写出计划安排,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贯彻落实。利用一朝一夕,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使养成教育达到目的。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队员的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少先队员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求知欲旺盛。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利用好清明节、五一节、国庆节、元旦、教师节、母亲节、妇女节、老人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如组织队员到街道驻地、敬老院、集市、工厂去锻炼等,让队员在活动中实践自己的养成行

13、为,检验养成效果,寻找在良好行为习惯中人们所给予的赞赏和肯定,感受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队员情操的目的。6、关注“环境”建设,适应养成教育 。环境育人,环境造就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对队员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环境作为隐性的课堂,对队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要把加强校园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抓紧抓好。 (1)关注学校环境建设: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好坏,将学校每一面墙壁开辟出来,真正做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队员一进校门就生活在布局合理、实用安全、整洁优美、规范有序、洁净卫生的环境中,无形中给学生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

14、识。爱清洁、讲卫生、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自然养成。 (2)关注家庭环境建设: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往往教育出不同“质量”的学生,不同的家庭,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其性格习惯等也各不相同。所以说在队员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如城市的家庭父母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或池)里,而农村的家长出门随手就扔。如何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卫生,维护集体环境的良好习惯呢?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学校应担当起指导家庭养成教育的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思想,让家长首先从自身做起,不仅要重视学业,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使养成教育形成氛围,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15、7、及时总结,善于表扬,激励奋进。 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做到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总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注意随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利用广播站,校报等形式让全体学生了解,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起到推动作用。六、研究目标达成2008年第一学期:达成目标: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阶段成果:完成申报、评审书填写。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举行开题仪式。完成阶段性的成果。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2008年第二学期:达成目标: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阶段

16、成果: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2009年第一学期:达成目标: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市专家中期评估验收。阶段成果:阶段性研究报告、研究论文2009年第二学期:达成目标: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论文集。 实施细则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我们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有具体的内容和培养目标:1、文明礼貌习惯。从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其养成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2、卫生行为习惯。讲好卫生,不但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一个身体洁净、衣装整洁的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一个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