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负荷控制系通用专业技术条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040869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负荷控制系通用专业技术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力负荷控制系通用专业技术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力负荷控制系通用专业技术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力负荷控制系通用专业技术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力负荷控制系通用专业技术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负荷控制系通用专业技术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负荷控制系通用专业技术条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514894Generalspecificationforloadcontrolsystem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7-07批准1995-01-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术语、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无线电、配电线载波、音频及其他传输方式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2引用标准GB6879240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DL353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规约DL/T532无线电负荷控制单向终端技术条件3术语3.1电力负荷控制loadcontrol对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控制的

2、技术措施。可简称为负荷控制。3.2音频电力负荷控制ripplecontrol利用高、低压配电线传输音频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信号频率一般为167 1600Hz。3.3无线电电力负荷控制radioloadcontrol利用无线电信道传输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也称无线电负荷控制。3.4 配电线载波电力负荷控制 distributionlinecarrierloadcontrol利用配电网传输载波控制信号,实现电力负荷控制的技术。信号频率一般为3kHz以上。3.5 混合电力负荷控制 hybridloadcontrolsystem利用两种以上控制方式组成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3.

3、6电力负荷控制中心loadcontrolcentre可对各负荷控制终端进行监视和控制的站,也称主控站。3.7 电力负荷控制终端 loadcontrolterminalunit装设在用户端,受电力负荷控制中心的监视和控制的设备,也称被控端。3.8 单向终端 one-wayterminalunit只能接收电力负荷控制中心命令的电力负荷控制终端。分为遥控开关和遥控定量器两种。3.9 遥控开关 remoteswitch接收电力负荷控制中心的遥控命令,进行负荷开关的分闸、合闸操作的单向终端。3.10 遥控定量器 remoteloadcontrollimiter接收电力负荷控制中心定值和遥控命令的单向终端

4、。3.11 双向终端 two-wayterminalunit装设在用户端,能与电力负荷控制中心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和实现当地控制功能的设备。3.12 分时电量 timeofuseelectricalenergy 按负荷曲线的峰、谷、平时段分别累计的电能量。3.13 功率定值 powersetting 在功率控制时段内,允许用户使用的最大功率整定值。3.14 电能量定值 electricalenergysetting 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如日、月),允许用户使用的电能量整定值。4技术要求4.1环境条件4.1.1气候环境条件 电力负荷控制设备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见表1。表1气候环境条件分级场所类型级

5、别空气温度湿0度适用范围范围C最大变化 率C/h相对湿度%最大绝对湿 度g/m3空调A1+18+27535 75见附图1电力负荷控制 中心加热和(或)冷却B1+15+301010 7520电力负荷控制 中心B3+5 +4059528电力负荷控制 终端遮蔽CO-5 +452059528电力负荷控制 终端 音频发送机 载波发送接收 机 储存C1-25+555 100包括凝露室外D1-25+70205 100包括凝露无技术限制特殊终端表1中,空调场所所对应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绝对湿度的相互关系见图1。空弐變对湛度傅干II空空崔度(V)图1空调场所空气温度及湿度的关系4.1.2大气压力使用场所大气压

6、力见表2。表2大气压力分级级别大气压力,kPa适用咼度BB186 1081000m以下BB266 1083000m以下BBX特殊4.2电源要求电力负荷控制设备采用交流电源,要求如下:a. 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差-20%+15%;b. 谐波含量小于5%(电压总谐波畸变率);c. 频率50Hz,允许偏差-6%+2%。控制中心应有两路交流电源供电,并备有不间断电源。各类终端在电源中断后应能将数据保持72h以上,时钟继续运行24h以上,并将输出继电 器保持在断电前的状态。4.3系统设计要求4.3.1系统构成电力负荷控制以市(地区)为基础,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如图2。大电力用户申*小d力用户%电力用F

7、变电蜻图2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基本体系示意图注:大、中、小电力用户的划分由各地区规定4.3.2系统配置4.321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由电力负荷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简称主控机)、无线电设备、各种 单、双向终端组成,如图3。主控机一般由两台互为备用、自动切换的微型计算机,两台以上打印机及两台屏幕大于14 英寸的高密度彩色显示器组成。无线电设备在负荷控制中心为两台互为备用、自动切换的无线电台,其功率一般不大于 25W。在地形条件复杂或控制半径较大时(一般大于50km),系统中要设置中继站,以接收 并转发信息。无线电信道工作频率按国家规定选用。各种单、双向终端的配置,根据各地用电负荷情况

8、确定。4.3.2.2音频、载波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音频、载波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由主控机、当地控制器和音频或载波信号发送接收机、耦合设备、各种单、双向终端组成,如图4所示。电力调度中住I无线电荷道7! 1音頓、就桃信号 发送撰收机电I姑I高*低压配电战祸合像备t图4音频、载波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配置主控机一般由两台互为备用、自动切换的微型计算机,两台以上打印机及两台屏幕大于14 英寸高密度彩色显示器组成。在变电站内安装有当地控制器、音频、载波信号发送接收机、耦合设备。通过无线电或有 线信道,当地控制器接收主控机发来的各种命令,经发送接收机处理并放大后耦合到配电 线上,通过高、低压配电线把控制信号传送到位于

9、配电网末端的电力负荷控制终端。双向终端采集的负荷信息同样通过配电网传送到当地控制器,然后送到电力负荷控制中 心,以实现数据采集功能。在配电网复杂,信号衰减大的地区,载波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可设置增音机。各种单、双向终端的配置,可根据各地用电负荷情况确定。4.3.3数据传输规约无线电、配电线载波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以及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主控机与当地控制器 之间的数据传输规约,见DL353。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中,音频信号发送机与电力负荷控制终端之间的控制码格式在产品 标准中规定。4.4主控机功能4.4.1管理功能a. 编制负荷控制实施方案;b. 日、月、年各种报表打印。4.4.2负荷控制功能a. 定

10、时自动或手动发送系统、分区、分组广播命令,进行跳、合闸操作;b. 发送功率控制,电能量控制的投入和解除命令;c. 峰、谷各时段的设定和调整;d. 对成组或单个终端的功率、功率控制时段、电能量定值的设定和调整;e. 分时计费电能表的切换;f. 系统对时;g. 发送电能表读数冻结命令;h. 定时和随机远方抄表。4.4.3数据处理功能a. 数据合理性检查;b. 计算功能;c. 画面数据自动刷新;d. 异常、越限或事故告警;e. 操作密码口令检查,确认及各种操作命令的检查,确认并打印记录;f. 实时负荷曲线(包括日、月和特殊用户)绘制,图表显示和拷贝;g. 随机查询。4.4.4 系统自诊断自恢复功能a

11、. 主控机双机自动/手动切换;b. 系统软件运行异常的显示告警,有自动或手动自恢复功能;c. 主控站通信机长发告警和保护,信道切换指示;d. 应能显示出整个系统硬件包括信道的工作状态。4.4.5通信功能a. 与电力调度中心交换信息;b. 与上级负荷控制中心或计划用电管理部门交换信息;c. 与计算机网络通信。4.4.6其他功能a. 调试时与终端通话功能;b. 对配电网中各种电气设备分、合闸操作及监视功能。 4.5各种负荷控制终端功能 各种负荷控制终端功能见表3。功能双向控制终端遥控定量器遥控开关时钟对时VV电能表读数冻结VV自检VVV脉冲计数输入VV电能量、功率需量计算VV日、月分时电能量记录V

12、V电压采集OO-开关状态采集V当地打印O当地显示CRT数码显示数码显示灯光显示当地设置定值VV当地控制VV当地报警VV-远方设置定值VV-远方控制VVV越限跳闸记录VV遥控跳闸记录VVV注:表示必需功能;O表示任选功能;一表示不需要功能。4.6 基本性能指标4.6.1数据采集a. 脉冲量:输入回路应能正确接收电能表送来的脉冲,输入路数一般不多于4路;b. 模拟量:模拟量遥测总误差不大于1.5%;c. 数字量:能接收二进制,二至十进制等不同的数字码;d. 开关量:能及时接收各种开关的状态信息,输入路数一般不多于4路。 除模拟量外,其他数据回路输入接口应有光电隔离。4.6.2 控制对象 控制对象应

13、与开关状态信息采集对象一致。4.6.3系统响应时间4.6.3.1控制中心巡检系统全部信息时间:WIOmin。4 .6 . 3 .2整幅画面调出响应时间: 画面总数的 85%:W5s;其余画面:WlOs。4.6.3.3双机切换时间: W5Os。4.6.4 屏幕显示分辨率:600X400以上;符号种类:三256;几何失真:W1.5%。4.6.5信道4.6.5.1 传输速率 无线电和有线信道: 50、75、150、300、600、(1200)bit/s。配电线载波信道: 50、75、150、300bit/s。4.6.5.2通信方式 单工、半双工、双工。4.6.5.3信道比特差错率优于 104(15m

14、in 平均值)。4.6.6 可靠性可靠性通常以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表示。 电力负荷控制终端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4.6.7 可用率工作时间x 100%通常以工作时间+停电时间作为量度。双机控制系统的年度可用率要求达到99.75%以上。单机控制系统年度可用率要求达到99.5%。4.7接口电力负荷控制设备的数据传输接口,应符合DL/T532第5.1.2条的规定。5 实验方法5.1 实验条件除另有规定外,性能和功能实验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5.1.1大气环境条件温度:+15 +35C;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 86108kPa。 进行实验时,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5.1.2电源条件频率:50Hz,允许偏差-2%+1%;电压:220V,允许偏差土5%。5.2 基本设备现场检测按实际配置的系统进行,出厂测试时应具备下列设备:a. 主控机1台(包括打印机和显示器);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