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40338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卫星城 : 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 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 为分散中心城市 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 故名。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 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 虽有一定的独立性, 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 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 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卫星城概念产生于 英国,美国的 泰勒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这一形象性的概念。(2) 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

2、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为 大城市 )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 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 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 “集合体 ”。 城市群是相对独立的城市群落集合体,是这些城市城际关系的总和。城市群的规模有一定的大小,都有其核心城市,一般为一个核心城市,有的为两个,极少数的为三四个, 核心城市一般为特大城市, 有的为超大城市或大城市。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3) 城市交通预测: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土地使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客、货运输

3、的发展趋势、交通方式的构成、道路的交通量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算。(4) 渠化交通: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 渠化交通是在道路上划线, 或用绿带按交通量来分隔车道, 使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速度的车辆, 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 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 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轨迹线的车道内行使, 避免相互干扰, 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5) 大运量快速交通: 城市地区采用地面、 地下或者高架交通设施,机动车大量、快速、便捷运送旅客

4、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6) 城市用地评价定: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一般分为三级。 一级指适宜于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 二级指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方宜建设的用地; 三级是不适于建设的用地。 根据可能作为城市发展用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对其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作出综合评价, 以确定城市用地的不同等级和适用程度, 为合理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供依据。(7) 城市公共交通: 在城市及其郊区范围内,为方便公众出行,用客运工具进行的旅客运输。是城市交通 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政治经济、 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

5、展影响极大,也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8) 高速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 交通量 为 25000 辆以上、专供 汽车 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属于 高等级公路 。一般能适应 120 公里 /小时或者更高的 速度,路面有 4 个以上车道的宽度。 中间设置分隔带, 采用沥青 混凝土 或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 设有齐全的标志、标线、 信号及照明装置;禁止行人和 非机动车 在路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 地道 通过。(9)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 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 城市

6、总体规划 中划定。 规划区,是指城市、 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 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 乡规划和 村庄精品文库规划 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10) 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其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 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人数等。(11) 城市首位度: 一国 (地区 )范围内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

7、数量之比,表明某国家或地区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12) 绿波 ”交通,就是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 这种 “绿波 ”交通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停歇, 提高了平均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不过采用此种交通组织的要求极为严格:交叉口的间距要大致相等, 双向行驶车辆的车速要相近, 或呈一定倍数的比例关系, 才能保证双向车辆到达交叉口时都遇到绿灯。 如果某一方向车速过快或过慢, 就会提前或延迟到达交叉口,都会遇到红灯,要等候才能进入绿波交通。单向交通的道路组织“绿波 ”交通,由于没有对向交通的约束,就比较容易实现。(13)

8、 人居环境科学: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 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 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 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14) 城市规划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城市规划体系构成了开展城市改造的制度框架和组织结构。(15) 根据车站现有技术设备,在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条件下,车站一昼夜所能接发各方向的最大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列车数,称为车站通过能力。(16) 道路红线(

9、 boundary line of roads ),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1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 红线,即建筑红线。 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 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 17)视距三角形: 指的是平面交叉路口处, 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的车道中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线的交点为顶点, 两条车道中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 所组成的三角形。 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允许有阻碍司机视线的物体和道路设施存在( 18)铁路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 是

10、车流集散和列车解编的基地, 常有 “列车工厂 ”之称。( 19)人口增长率: 一定时间内 ( 通常为一年 )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增长率用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增长率 =(年末人口数 - 年初人口数) / 年平均人口数 1000 。就一国或一地区来看,人口增长包括 人口自然增长 和人口机械增长 。就全世界范围来看, 人口增长只包括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增长率即人口净增率。( 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是国家实行

11、土地用途管制 的基础。成果包括规划文件、规划图件及相应的附件。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 。( 22)七通一平:它指的是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主要包括: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欢迎下载2精品文库(23)居民点: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人类的各种集居地, 又称聚落。 各种职能不同、 规模不等的 城市、集镇 和村落都是居民点。 各种居民点都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 它们既

12、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点,又是从事生产和其他活动的场所。( 24)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一般的,居住组团占地面积小于 10 万平方米,居住 300800 户,若干个居住组团构成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特点是: 规模小,功能单一,便于邻里交往和安全管理。居住组团亦可称为居住街坊。( 25) 开发强度 : 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以及其他建设用地等空间。( 26) 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 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

13、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 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 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1 行政学和政治学中的公共领域是指那些与市民社会相对应的社会生活内容,是围绕着公共部门的核心而展开的公共生活形态。它的特点是非交换性。(27)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 或大寒日 )的有效 日照时间 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 满窗日照 的时间。( 29) 红线一般是指各种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

14、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 , 即建筑红线( boundary line of buding )。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 , 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 , 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 , 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 城市规划管理 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 ( 如外墙、台阶等 ) 靠临街面的界线。 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一般由 道路红线 和建筑控制线组成。( 30) 人口预测是指以人口现状为 基础 , 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控制要求和假定条件, 即参数条件来获得对未来人口数据提出预报的技术或方法。 城市人口预测是 城市

15、总体规划 的首要工作,它既是城市规划的目标, 又是确定总体规划中的具体技术指标与城市合理布局的前提和依据, 因此合理预测 城市人口 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人口预测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 城市人口 数量和人口构成的发展趋势所进行的测算。( 32)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 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 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 城市性质 ,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33)技术经济指标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各种设备、各种物资、各种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的度量标准。它是技术方案、 技术措施、 技术政策的 经济效果 的数量反映。 技术经济指标可反映各种技术经济现象与过程相互依存的多种关系,反映 生产经营活动 的技术水平、 管理水平和经济成果。 各部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