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402925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化 学)一、命题依据 根据省教育厅制订的2010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化学),参考各设区市选用的不同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二、命题原则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落实省教育厅有关中考命题的文件精神。命题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指导教学的作用,注意能力立意命题,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淡化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考查,防止出现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付考试的现象。2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考试内容选择上,应注意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及对学生今后可持续性学习发展有用的知识。命题中,克服繁、难、偏、旧,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题目。3时代性:强化初中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开放性: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做到试题形式、答案标准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控制主、客观题比例,把握试卷的长度,留给学生充分思维和解答的时间。试题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的错误。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四

3、、考试范围 化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见本考试大纲“五”。五、内容和目标要求(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层次要求如下:A: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即明确“是什么”)B: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即懂得“为什么”)C: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即能够“应用”)(2)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初步学习”、“初步学会” 两个由低到高水平层次的要求。(3)体验性学习目标可有机结合“内容标准”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考查。(4)内容标准:身边的化学物质知 识 内 容目标水平备 注(一)空气1空气的主要成分 2氧气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3二氧化碳主要性质

4、和用途(二)水与常见的溶液1水的组成2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3净水的常见方法(如: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4溶解现象 5. 常见的溶剂(水以及酒精、汽油等)6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7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8结晶现象9常见的乳化现象(三)金属与金属矿物1金属的物理特征2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3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4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5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6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7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8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1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4常见化肥的名称和

5、作用5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A AB B BABBB BCA A A B BABAAABABAA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计算;加水稀释的计算 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认识金属回收的重要性 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物质构成的奥秘知 识 内 容目标层次备 注(一)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2物质的分类3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二)微粒构成物质1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物质的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6、核外电子构成的(三)化学元素1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2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元素的简单分类4元素周期表(四)物质组成的表示1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3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ABAB ABABA ABC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及其原因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

7、成分及其含量物质的化学变化知 识 内 容目标层次备 注(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有能量变化4催化剂(二)几种化学反应1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三)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书写及有关简单的计算 A B A AB CBC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相关现象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能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相关现象能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

8、的重大作用。能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能进行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有关计算化学与社会发展知 识 内 容目标层次备 注(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1使用氢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酒精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燃烧的条件及防火灭火3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4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5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6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7石油是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8新能源的开发和常见新能源(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1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2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 1钙

9、、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2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3有损人体健康的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物质(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1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2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3合理使用化肥 、农药,保护环境BBABAAAAAAAAAAAA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初步

10、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探究与实验目标层次内 容初步学习1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2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3化学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和过程初步学会1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2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5溶液酸碱性、pH的测定6常见物质的检验六、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七、试卷难度 考试合格率达到80% 。八、试卷结构 1试题满分:10

11、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题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30%(30分) 填空题 约50%(50分) 简答题 约10%(10分) 计算题 约10%(10分)九、试题示例(一)容易题:1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是( )。A. 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 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 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答案 C2关于水和双氧水(H2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B都能分解生成氧气C化学性质都相同 D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834 答案 C3硅(Si)等半导体元素的发现,是当

12、今计算机高科技发展的基础,工业上从石英砂提取粗硅的化学反应是:Si + MnO2 SiMnO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A4从考古物出土情况看,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会生成铜锈,铁器几乎保存不了,锈迹斑斑或烂掉。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答案 铁、铜、金(二)稍难题: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A . KNO3 B . H2 C . Cl2 D . NaOH答案 A 2通过化学反应不能生成的是( )。A一种新分子 B一种新原子C一种新离子 D一种新单质 答案 B3下列各项不随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物质的溶解度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 D酸溶液的pH答案 B4下面观点都是错误的,请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