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0401518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一课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开展的四个阶段。重点 3、掌握重要词语。重点 4、能够找出小弗朗士心理描写的句子,初步领略小弗朗士的形象。难点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

2、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1、作者: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炽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3、小说文体简介: 1、

3、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根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大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开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办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自主、合作、探究 一走进课本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 xun) 闹 -(ch) 异 -o悔 - (q do) -( gng)

4、 住 钥匙 氛围 2、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明确: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士兵。其中,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 明确:从故事情节来看:这篇小说可分为课前、上课、下课三个局部,也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四个局部。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今天上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表明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先自己找出,后与你的对子或组内交流 氛围: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5、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衬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活动二: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

6、理变化的语句。 高兴激愤难过后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师的爱戴。 活动三:小说在刻画小弗朗士这个形象使,用了哪些刻画人物形象的办法? 活动四: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活动五:你认为小弗朗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热爱法语、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 小组合作总结: 稳固、拓展、延伸补充练习三、四 反思: 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哽咽 惩办 祈祷 惊讶 后悔 2、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

7、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用,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 3、在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将“阿尔萨斯和“法兰西制成字帖挂在铁杆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是细节描写,衬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氛围,也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感情。 4、“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 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重点 2、分

8、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 3、利用小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难点 自主、合作、探究 一走进课本 1、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 2、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作者用了哪些办法?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课文环境描写处不少,请任找一处并说说其作用。 示例:课前的环境描衬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叙述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活动二: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9、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说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表明亡国的悲哀。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领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哀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活动三:课文很多句子和词语含义深刻,请找出一两处加以赏

10、析。 示例: 1.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2.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似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明确: 1.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似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 读2429节。问题:课文中“突然一词在这里表明了什么?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读?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

11、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表明大家感觉这最后一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到时间了。 从语言形式上看,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应以悲愤的感情拖长。从内容看,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心情悲哀,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 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冲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小组合作总结: 稳固、拓展延伸 反思: 课堂检测 1、选出以下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答: A. 喧嚷扰乱 B. 声音大而杂 C. 喧哗

12、沸腾 D. 喧哗热闹 2. 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惊讶。答: A. 惊叹 B. 惊奇 C. 纳闷 D. 心里不明白 3.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答: A. 批评指责 B. 处分 C. 埋怨 D. 严厉地责骂 2、. 依据课文,从括号当选择恰当的词语填打“。 1.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 这可怜的人好似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装进、送进 我们的脑子里去。 3. 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激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效劳,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敬佩、敬仰。 3、 选出以下句子没有

13、使用修辞办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B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似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似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4、 阅读。 一 天气则暖和,则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许多人站在镇公所最近两年发出坏消息的布告牌前。 1. 选出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A A. 以上三段文字是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所见所闻的描写。 B. 以上三段文字是自然景物的描写。 C. 以上三段文字是对社会背景的交待。 D. 以上三段文字是对小弗郎士心情的描写。 2. 以上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有下列几种说法,选出正确的几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多项选择题答ACE A. 表现小弗郎士是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 B. 表明课外的生活是则有趣,小弗郎士因此不愿上学。 C. 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法国战败,阿尔萨斯成了沦陷区。 D. 表现小弗郎士上学路上心情愉快。 E. 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社会环境形成比照,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效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