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039991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案 第1页课 题第一单元 第1课、民间大秧歌课 型新授备课时间 2012.3.1授课时间 2012.3.5教学目标了解东北民俗文化中的秧歌活动的来历、意义。教学重点了解民俗家乡,培养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难点了解民俗家乡,培养爱家乡的感情。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一、导入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都住在一起,一家人乐融融的,最有趣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所以家里总是充满了愉快的气氛。我奶奶是秧歌队的队长,每当看到奶奶扭秧歌,都会被他感染。奶奶说:扭秧歌让我又年轻,又快活。伴随欢快的乐曲扭秧歌,真的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这可是很多人的感受,作为最疼爱的小孙女,我

2、也从秧歌中得到了快乐!播放课件:扭秧歌的画面看到扭秧歌的场面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间大秧歌。二、授新课1、秧歌的来历:来自民间,起源于农民稻田里劳动的田地,适合东北人娱乐,强身健体。据说,秧歌起源于农民在稻田里插秧时唱的歌,所以叫做秧歌。东北的气候寒冷,原来没有稻田,因此它不是出自咱们本地的东西。可是,现在一提到秧歌就不能不说东北大秧歌。2、老百姓的秧歌种类:龙舞、高跷、旱船。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第2页龙舞,表演者拿着龙的道具进行表演。高跷,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跑旱船,表演时艄公划桨引船,做出各种划船动作。三、拓展秧歌的历史:三百年前,康熙年间有记载。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

3、唱秧歌。因为农村的秧歌队游屯走,又叫跑秧歌。城镇的秧歌则光扭不唱,就叫扭秧歌。今天的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淳朴的灵性和乡土风情,融泼辣、幽默、奔放、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热情质朴、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业设计 搜集秧歌舞步板书设计第1课、民间大秧歌教学后记 课 题第2课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它课 型新授备课时间 2012.3.2授课时间 2012.3.9教学目标了解秧歌受到欢迎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民俗传统。教学重点秧歌受欢迎的原因 第3页 教学难点秧歌受欢迎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一、回顾课文内容:1、指名各秧歌历史起源2、讨论:秧

4、歌为什么受人欢迎。二、新课:“在平时,扭秧歌可以让爷爷奶奶强身健体,扭秧歌不仅属于老年人,大人、小孩、年轻人都可以扭。在秧歌队里,人人都很开心,跳起来的时候,谁还在烦恼呢?1、教唱秧歌曲调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秧歌的曲调,它最能表现喜庆热闹的气氛。这样,我们伴着乐谱就可以扭起来了。2、学一学秧歌基本动作。3、拓展观看奥运会秧歌表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暖场表演中的大秧歌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下,在东北,大秧歌作为一种民间的健身和娱乐方式也越扭越红火。4、讨论:扭秧歌的好处东北大秧歌的风格,以火爆热烈,欢快、奔放著称。它不但舞姿教学流程要优美,而且腰胯摆动的幅度要大,节奏感要强,表情要有感染力,总

5、之,不能平淡,而要尽可能夸张,这样才能表现出关东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民风。5、拓展:上网查询更多关于秧歌的知识。备注作业设计 调查家里人对秧歌的喜欢度板书设计第2课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它 第4页教学后记 课 题第3课 我们的发现课 型新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2012.3.15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发现东北民间艺术的鲜活,展现艺术魅力的地方。教学重点东北民间艺术的魅力在哪里。教学难点东北民间艺术的魅力在哪里。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流程一、有关大秧歌的发现1、海外华人在扭秧歌。2、大秧歌展示了中国人民新风彩。秧歌不但容易学,而且跳起来很快乐。秧歌队里中老年人居多。是啊!喜欢大秧歌,就要了解它!在咱们东北还

6、不只大秧歌这一项民间娱乐活动需要大家去认识、了解、继承。下面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还知道那些展现东北鲜活的民风、民俗的舞蹈和音乐吗?做一个调查,然后把你们的调查结果记录下来,在和同学们一同分享。二、我们的调查。1、你还知道哪些展现东北风情的民俗活动吗?作个调查。2、东北二人转,全国人民都知道。3、东北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很多。 4、不能忘了东北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宝贝可多了?我国民族的宝贝都很多,还有哪些?请写在下面?备注第5页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是啊,喜欢大秧歌,就要了解它!咱们东北还不止大秧歌这一项民间娱乐活动需要大家去认识、了解、继承。下面老师提一个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能够展现东北鲜活

7、的民风、民俗的舞蹈和音乐吗?做一个调查吧,然后把你们的调查结果记录下来,在和同学们一同分享。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第3课 我们的发现教学后记 教 案课 题第二单元 民间奇葩 第1课 探访龙江剧课 型新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2012.3.21 第6页 教学目标了解东北民俗文化中的秧歌活动的来历、意义。教学重点了解民俗家乡,培养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难点了解民俗家乡,培养爱家乡的感情。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一、导入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都住在一起,一家人乐融融的,最有趣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所以家里总是充满了愉快的气氛。我奶奶是秧歌队的队长,每当看到奶奶扭秧歌

8、,都会被他感染。奶奶说:扭秧歌让我又年轻,又快活。伴随欢快的乐曲扭秧歌,真的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这可是很多人的感受,作为最疼爱的小孙女,我也从秧歌中得到了快乐!播放课件:扭秧歌的画面看到扭秧歌的场面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间大秧歌。二、授新课1、秧歌的来历:来自民间,起源于农民稻田里劳动的田地,适合东北人娱乐,强身健体。据说,秧歌起源于农民在稻田里插秧时唱的歌,所以叫做秧歌。东北的气候寒冷,原来没有稻田,因此它不是出自咱们本地的东西。可是,现在一提到秧歌就不能不说东北大秧歌。2、老百姓的秧歌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第7页种类:龙舞、高跷、旱船。龙舞,表演者拿着龙的道具进行表演。高跷,表演者

9、脚踩木跷表演。跑旱船,表演时艄公划桨引船,做出各种划船动作。三、拓展秧歌的历史:三百年前,康熙年间有记载。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因为农村的秧歌队游屯走,又叫跑秧歌。城镇的秧歌则光扭不唱,就叫扭秧歌。今天的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淳朴的灵性和乡土风情,融泼辣、幽默、奔放、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热情质朴、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业设计 龙江剧的种类板书设计第1课 探访龙江剧教学后记 课 题第2课 赞美家乡课 型新授备课时间 2012.3.4授课时间 2012.4.5教学目标了解自己家乡的风貌,介绍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昌盛而自豪。教学重点能够介绍自己的

10、家乡。教学难点能够介绍自己的家乡。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第8页一、了解家乡哈尔滨对于本地人来说,是一个美丽的家园,对于外地人来说,就是一个惊奇。松花江的壮美、中央大街的浪漫,龙塔的高耸,索菲亚教堂的肃穆,冰城的典雅。还有烂漫的欧洲气质与潇洒的现代气派,让人不能忘怀!二、描绘自己的家乡:1、描绘家乡2、说一说喜爱家乡的原因(1)空气清新,环境优美(2)农村绿油油的一望无际。(3)松花江畔纪念塔雄伟壮丽。(4)哈尔滨气候寒冷但冷得有味道也冷得有情趣,也冷得让人流连。(5)哈尔滨的特色杀猪菜真好吃?(6)外地的叔叔阿姨来到我们这里时,爸爸妈妈常用药泉山的矿泉水招待客人。像这样的宝

11、贝,咱们黑龙江还有很多呢?教学流程主 体 设 计备注三、拓展学习:你能以什么方式赞美家乡。大家还能从哪方面、用什么方式赞美家乡?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看,让大家通过你们的介绍了解黑龙江!作业设计 描绘你的家乡板书设计第2课 赞美家乡 第9页教学后记 教 案课 题第三单元珍藏记忆 第1课爸爸妈妈的礼物课 型新授备课时间 2012.3.5授课时间 2012.4.15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教学重点黑龙江有哪些特色的民间艺术品。教学难点黑龙江有哪些特色的民间艺术品。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流程一、特殊的生日礼物1、龙龙的父母为什么要送给他一个愿望盒:今天是龙龙的生

12、日,龙龙邀请好朋友到家里看爸爸妈妈送给他的礼物。他把愿望盒拿出来。开心的向大家介绍这件特殊的礼物。2、了解北方民族的手工艺品。龙龙的妈妈说,其实在很早偶的时候,我国的北方民族就是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活器物了,现在用桦树皮可以做成去多民间手工艺品。她又拿出了一些图片给大家看。她说,这样的工艺品来源于民间的生活和民间的创造力,所以特别具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征。二、我们的了解1、黑龙江传统剪纸的鲜明特色。黑龙江海伦剪纸有着肩高的艺术成就。满族剪纸艺术家付作仁创作的大型剪纸东方红18幅,就曾进京展出。2、了解望奎皮影历史。在清朝后期传入望奎地区的望奎皮影,历史悠久,他们表演的皮影戏三请樊梨花红月额做梦剧目多次被省电视台采录实况。3、粗犷饱满的刺绣备注第10页教学流程古称针绣,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三、课堂讨论1、通过条手动作,你掌握了哪方面知识?2、送别人礼物时,有哪些礼貌要注意呢?备注作业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