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考试小抄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399723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考试小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大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考试小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大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考试小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大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考试小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大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考试小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考试小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考试小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原文化概论1 什么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中原文化是产生与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它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辐射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形态,它是中原地区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凝合体。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1)根源性(2)核心性(3)丰富性(4)人为性(5)散播性2 简述农业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中原文化是一种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大陆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原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农业文明为纽带的中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主导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明清以后,随着中原政治经济核心地位的丧失和江南城市经济的繁荣,中原文化的发展和更新相对缓慢

2、,但其基本精神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对一以贯之。3 简述中原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1)确证古代中原文明的历史基础。(2)传达中原文化精神的良好途径。(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争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4)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厚重素材。(5)开发旅游资源,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4 简述中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中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奠基和主导性作用,同时也引导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原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原文化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和主干。换句话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对程度上是以中原文化为起点和核心,同时吸收和融汇其它文化而形成的。第二章1. 什

3、么叫文化区域?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始于什么时期?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成始于我国的分封制时期。2. 按照不同的条件,中原文化区域有哪些划分法?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崇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从考古学的新石器文化角度看,可分为仰韶文化区,屈家岭文化区,大汶口文化区。从行政区,地理位置,天文星区,人文理念,风俗习惯等特征看,可将其分“五方”典型区域,即豫中文化区,豫东文化区,豫西文化区,豫南文化区,豫北文化

4、区。3. 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分别有着怎样的文化特征?豫中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本末兼行。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礼重法,尚贤贵和。从学术思想看,儒,道,法,墨,兵等思想兼并包容。从民风风俗层面看,朴实敦厚,崇尚自由。豫东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好稼穑,重储藏,辅以商业,崇尚自给自足。从政治文化层面看,礼贤崇道,尊儒尚仁。从学术思想看,道家,儒家,纵横家,兵家等兼包并容。从民风层面看,祭祖祀神,忠孝信义。豫西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百业兼容。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礼重道,尊儒崇佛。从学术思想看,道,儒,佛诸学交融,纵横家,谶纬之学异彩纷呈

5、。从民风民俗层面看,乐善宽容。豫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商农并举。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重兵贵法,崇尚建功立业。从学术思想看,儒,墨,法诸学互摄,兵,农,医等家交融。从民族民风层面看,“楚风豫韵”尚气力,喜夸奢,好商贾。豫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以农为本,兼重工商。从政治文化层面看,尚忠勇,尊谏诤。从学术思想看,尊儒尚法,兵家,纵横家并重。从民风民俗层面看,古朴仗义,好气任侠。4. 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的主流文化分别是什么?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郑韩文化和崇岳文化。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伏羲瘀伯文化,陈宋文化。豫西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河洛文化。豫南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6、河洛文化,郑韩文化,陈宋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徽文化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豫北文化区域的本土文化是殷商文化和濮卫文化。第三章1.诗经反映了怎样的中原文化?(1)诗河文化(2)神祗文化(3)婚恋文化(4)服饰文化(5)饮食文化2.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诗词名家?两汉时期:张衡,朱穆,应季先,息夫躬。南北朝:谢灵运,谢庄。江革,江洪,江总唐代时期:杜甫,白居易,刘禹锡3.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散文名家?秦汉时期:李斯,贾山,贾宜,朱穆,魏晋时期:钟会 潘尼,4.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书法家?他们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何贡献?李斯新的书体“小篆”。许慎写的“说文解字”对后人书法理论体系和文字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

7、作用。王铎的行草书对后人的影响最大。等等。5.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画家?他们对中国的绘画艺术有何贡献?吴道子被称为画圣。李唐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画风。李迪是使南宋花鸟画改变的代表人物。李伯安擅长中国画。6.中原戏曲名家有哪些贡献?豫距在清代,民国年间,最杰出的好是小旦李剑云。豫东调流派的唐玉成富于变化的激情演唱。豫西张同庆,张小乾,张富寿的人。20世纪50年代豫剧的六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7.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审美特征(5)

8、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第四章1.简述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崇俭抑奢,摒弃浮华的精神状态是道家文化遵循的生活信条。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发展规律是道家文化蕴涵的生活智慧。2.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道是什么(2)道的作用(3)道的特点(4)道的规律(5)道的本质3.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庄子更详尽的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4.为什么说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道家之道做为一种出世子道,返璞归真之道,超现实主义之道,启迪找那些在现实中心灰意冷的人走上了以追求自然来陶冶情操的避世主义之

9、路。体现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格至上,道德至上的文化,一种讲究如何为人之道的文化。第五章1.举例说明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的两个黄金时期?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北宋。东汉章帝建初四年,为了讨论五经异同,在洛阳白虎观召开科儒学大会,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辩论,讨论的结果由班固写成了白虎通义。北宋时期,崇县人程颢,程颐是理学的代表人物,洛学学派的创始人。2.孔子周游列国都过中原哪些地方?留下哪些古迹?他访问了卫,陈,蔡,宋,郑。3.孟子见梁惠王表达了什么观点?(1)君王应该只讲仁,义。(2)应该与民同乐。(3)提出仁政。即统治者必须让人民维持最

10、低的生活水平,使之能够生活下去。4.孔子的弟子中有哪些是中原人?主要有哪些事迹?子张,子贡,卜商,漆雕开。5.汉代中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对儒家文化传播有什么贡献?晁错,戴德,郑兴,韩愈。6.宋代中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对儒家文化传播有什么贡献?邵雍,程颢,许衡。第六章1.中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各有什么贡献?法家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等有是中原人。2.秦以后法家的思想文化是如何继承发展的?秦以后2000多年的历史,统治者假借儒名行专制之实,阳儒而阴法。韩非的“告奸”理论,在中央被皇权利用改造成御史制。明太祖朱元璋按照法家的轻罪重刑,实行重典治国。法家的“以法为教”

11、“以吏为师”的思想影响到明清两代的“文字狱”。从法家理论的崇奉者秦始皇“焚书坑儒”算起,真可谓是代不绝书。法家的思想是符合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是适应当时物质文化水平的,因此它影响了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3.为什么说法家是代表当时新兴阶层的利益?法家有什么主要主张?法家的主要主张是尚法,尊君,强调以法解决现实问题,法术势结合的统治思想。4.韩非的“法,术,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是指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韩非首先强调法的地位。韩非认为的势,主要指君主手中的权势,权威。韩非提出的术是指君主统治的手段和策略。5.法家的“法”与

12、现代的“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法家的重型政策和愚民政策,专制王权和压制议论的方式,与民主和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更不是今天的法治概念。在法家的法治思想中,君权至上,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是为君权服务的工具,而不是制约或限制君权的制度。重型治国的主张是法家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第七章1.简述佛教文化在中原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佛教对中原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原文化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中原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佛教对中原地区的绘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还为中原文化带来了新的文化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佛教还在哲学上有着很大的影响。2.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表现

13、在哪些方面?首先出现了玄学与佛教哲学中空论的渗透。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神不灭论与神灭论的争论。佛教哲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完成了中国化的自我选择,为中国固有哲学对佛教哲学的回应,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哲学起到了推动与催化的作用。3.佛教对中原文化有着哪些方面的影响?(1)对思想的影响(2)对文学的影响(3)对艺术的影响(4)对民俗方面的影响第八章1.墨家学派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由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继而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所以才有了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的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周王室的没落和衰败,其文化,政治控制力的消弱,也为墨家学说的形成,提供了宽松的客观环境。3.简述兵家诞生的背景?春秋

14、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力日益衰落,各诸侯国为了给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惜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招纳军事人才,或积极抵御敌国进攻,以求自保,或积极谋划进攻邻国,获得更大的利益。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下,兵家就应运而生了。兵家文化产生的背景自然也包括一些隐形的因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使社会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科学技术也相应发展起来。6.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原政治文化有哪些影响?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原政治文化也有很大影响。按照五行相胜与朝代的胜衰更替相符合。历史的发展是按五行相胜说顺序,一代一代循环往复。第九章1.古代中原科学技术的产生与黄河有什么关系?中原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流域科技文化发祥地的核心地

15、区。2.古代中原科学技术由盛渐衰的时代节点在什么朝代?以南宋政治中心的南迁为分界3.四大发明为什么会在中原孕育?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中原地区的书写材料就不断变化,中原先人一直进行着书写材料的探索。刻板印刷术最早出现在洛阳。孙思邈提出硫黄伏火法的配方。指南车最早发明于洛阳,随后发明指南针。第十章1.中原民俗可分为哪些类型?(1)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2)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3)军事民俗文化,以信仰,岁时节日,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2.中原民俗有哪些特色?(1)世俗性:世俗性体现为敬畏,感恩,祈福与戏谑,舒适型还表现为通俗性。(2)渗透性。(3)鲜活性。首先是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其次是能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再次是可以教化人心,匡正风气。最后,弘扬民俗文化还具有拓展文化产业的功能。第十一章1. 了解中原风物名胜的类型和特征。类型:古都风貌,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特征:悠久的历史性和鲜明的地域性。2. 作为官员文化象征的诸葛亮与包拯意象对中国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诸葛亮是不图荣华富贵,不谋私利,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包拯是除暴安良,善恶有报的精神。诸葛亮与包公作为官员文化的代表,成为交易后人,激励官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